朗诵的意义、概念和艺术形式

朗诵是一门有声语言艺术。这种有声语言艺术属于二度创作,以文学作品为主,我们最早接触朗诵的体裁有诗歌、散文和小说。朗诵者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带有音韵美的再创作的有声语言形式。在朗诵时,人们可以深刻体会作者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思想感情等,陶冶了朗诵者的情操,同时也给聆听者美的享受,引起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朗诵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播音与主持、影视与表演等专业学生的有声语言表达基础课必备的语言表达技能。朗诵艺术在不同环境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文艺晚会它是语言类节目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在灾难中它是凝聚人们战胜困难的力量;在语言类比赛中它是最好的“裁判”;在百姓生活中它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给生活以滋味。可以说它始终陪伴着人们,在角角落落点点滴滴地润泽人们的心灵,它是伟大的天使,又是平凡的信者,所以人们喜欢它。

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也毫不放松,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国家有关部门想百姓所想,把各门类的专业艺术推向街头巷尾,成为“接地气”的社会艺术。传媒机构播出的各类朗诵大赛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在全社会又刮起了一股“朗诵旋风”,深得青少年和儿童的喜爱。朗诵艺术也成为青少年儿童必修素质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少年宫、群众艺术馆等校园馆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办起来,方便了孩子们的学习。

为了加强朗诵艺术的群众性和社会普及性,2004年中国歌剧舞剧院考级委员会开始策划朗诵考级事项,于2009年正式把朗诵艺术考级推向社会,推到青少年儿童的身边,在朗诵艺术考级上开辟了新路,成功打造了有声语言的考级先河。并在十余年里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

《少年儿童朗诵艺术阶梯训练教程》在作品的创作和素材的选取上具有一定的“传媒属性”,在创作上融入当代生活气息,从小事入手,从身边入手,体现出时代感;在作品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青少年儿童朋友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另外在全书的体例安排上,根据初学者的学习特点,采取了点面结合的讲练形式。不光有提纲挈领的理论阐释和简单易懂的方法点拨,也对每种体裁的作品加注一些引导和提示。既能让少年儿童理解相应的朗诵基础知识,又能掌握朗诵艺术的基本技巧;同时融入新颖的教学手法,打造欢乐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大胆、自信、阳光、快乐地表达情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朗诵的意义

1.社会需求

时代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从获取物质文明到追求精神文明,我们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节奏都发生了变化,在教育上也发生着变化:书本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体现国家之决策。朗诵艺术作为一门有声语言艺术,在表达时需要普通话来支撑,因而在促进和推广普通话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2.家庭需求

在家老大,出门害怕,不愿表达,不会说话。这句顺口溜是很多孩子的现实写照。说话——敢于说话——会说话,这个简单的说话过程也是诸多家长的期盼。

3.个人需求

艺术社会化已初步形成。在街头巷尾,在餐厅,在校园,在各类活动中社会艺术形式完美绽放。艺术与个人修养密不可分,尤其是校园里的学生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知识,可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什么是朗诵

很多人认为朗诵就是朗读。还有人说朗诵就是大声地、有感情地把文学作品读出来或念出来。这个解释在字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可作为对朗诵的简单化定义。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我们可以看到:“朗读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朗诵是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一些。

作为一门有声语言艺术,什么是朗诵,怎样才能称之为朗诵艺术,这是很多朗诵、表演和播音艺术家们一直探讨的话题。

其他媒介对朗诵的解释是这样的: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因为朗诵所涉及的体裁很广泛:诗歌、散文、小说、演讲等等。同时朗诵又是集文字学、语言学、音韵学、发声学、形体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所以,我们很难从实际出发去阐述什么是朗诵。

从社会艺术层面来讲,我们认为朗诵的真正含义是可以更好地让广大朗诵喜好者和青少年儿童容易理解接受,进而能掌握朗诵技巧,表达文学作品的中心目的。所以对朗诵定义整理如下:朗诵,是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前提下,用正确清晰、响亮的读音,用真挚的情感,配合眼神、表情、手势,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再创作活动。

朗诵的基本要求:字音清晰准确,声音美而适中,气息稳而通畅,基调准、情感真,眼神、动作、手势相得益彰。

三、朗诵的艺术形式

1.文学性

朗诵的内容一般都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随着朗诵艺术的发展一些其他文字作品也出现在朗诵内容中,如新闻稿、书信、演讲稿、故事等,这些作品在其所属体裁里都透露独有的文字魅力,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写景抒情,都清新隽秀,作为朗诵材料有着一种“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所以,文字作品是语言艺术的源泉。我们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使文字作品有了升华,同时显示出语言的魅力和风采。

2.艺术性

朗诵是一种细腻的、情感丰富的、再创造的有声语言艺术。朗诵的艺术性的再创作过程需要朗诵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能有独立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朗诵者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要掌握普通话语音和发声技巧,正确熟练地运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朗诵者还要具备相应的舞台表演能力,在朗诵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3.表演性

我们知道,朗诵一般都是给他人进行有声语言表达文学作品的再创作过程,不管在哪种环境、哪种场合都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朗诵的表演是通过优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端庄的仪态、协调的动作表情,展示出朗诵的舞台魅力。在各种活动及舞台上朗诵者可以适当化妆,可以运用灯光舞美等,进行舞台表现,都增强朗诵艺术的表演效果。(本文摘编自《少年儿童朗诵艺术阶梯训练教程》)

更多内容请见新华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少年儿童语言艺术系列图书,这套图书包括《少年儿童语言艺术语音发声训练教程》和《少年儿童朗诵艺术阶梯训练教程》。这套图书以“认知”“兴趣”“教育”为创编核心,包含原创作品500篇以上。

《少年儿童语言艺术语音发声训练教程》包括普通话语音和科学发声两部分。教程中的主要训练内容——绕口令,主要围绕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编写,是以传承和创新为源泉的原创内容。教程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帮助少年儿童逐渐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使他们可以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为有声语言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少年儿童朗诵艺术阶梯训练教程》在作品的创作和素材的选取上具有一定的“传媒属性”,在创作上融入当代生活气息,从小事入手,从身边事入手,体现出时代感;在作品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青少年儿童朋友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另外在全书的体例安排上,根据初学者的学习特点,采取了点面结合的讲练形式。不光有提纲挈领的理论阐释和简单易懂的方法点拨,也有对每种体裁的作品加注的学习引导和提示。这种讲练形式,既能让少年儿童理解朗诵基础知识,又能掌握朗诵艺术的基本技巧;同时融入新颖的教学手法,打造欢乐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大胆、自信、阳光、快乐地表达情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0)

相关推荐

  • 诗歌朗诵的功能

    第28期 编者按:本文摘自网络,仅供参考.汕头朗读者将分期推送一些诗歌朗诵的知识和技巧,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朗诵情况. 诗歌朗诵的功能 一是有规范语言的功能.这里可以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它既包 ...

  • 【视听沙龙】朗诵与生活(四)——有声与无声的美

    诗是无声的美,朗诵是有声的美,把无声的美变成有声的美,是艺术的再创作.诗人期待朗诵者的艺术,朗诵者也期待诗人的新作品.诗人与朗诵者为天作之合,此合作会产生更具魅力的美的艺术作品! ◆◆◆◆ 郭秀萍老师 ...

  • 朗诵艺术中“内心视像”的构建

         在朗诵过程中,如果朗诵者能抓住内心视像,让它统领语言.带动表达,就能有效提升语言的表现力.构建朗诵中的内心视像可以从分析作品与体验作品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作品是为了确立内心视像的主题与基调,体 ...

  • 诗歌朗诵的特点

    第26期 编者按:本文摘自网络,仅供参考.汕头朗读者公众号将分期推送诗歌朗诵技巧,欢迎大家关注,了解更多的朗诵情况. 诗歌朗诵的特点 朗诵的体裁多种多样,诗歌.散文.寓言等都可以朗诵,不过诗歌被用于朗 ...

  • 理论荐读丨“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这个常识为广大民众接受,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既经历了党内的认识过程,也经历了学术理论界的论辩--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压缩比 过压缩 欠压缩的概念与意义

    本文来源:丹佛斯 一.压缩比,过压缩,欠压缩的概念 压缩比理论上是指绝对排气压力和绝对吸气压力的比值.比如排气绝对压力是20bar,吸气绝对压力是5bar,那么压缩比就是4.也有容积比的说法,即每转排 ...

  • 张海鹏 |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张海鹏 作者简介:张海鹏,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文章原刊:<北京日报>2021年4月12日 ...

  • 张海鹏 |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张海鹏 作者简介:张海鹏,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文章原刊:<北京日报>2021年4月12日 ...

  •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是怎样提出的?有何意义?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在今天,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了.这个常识为广大民众接受,却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既经历了党内的认识过程,也经历了学术理论界的论辩.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 ...

  •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张海鹏 2021年04月12日08:12 | 来源:北京日报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在今天,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了.这个常识为广大民众接受,却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既经历了党内的认 ...

  • 【羽墨飘香(1905期) ●:改变】《声音的意义》 ——赠给所有的朗诵者 //主播:星辰.

    <声音的意义> --赠给所有的朗诵者 作者:改变.主播:星辰.主编:.玫瑰 收听以上朗诵音频 隆重推荐 <声音的意义> --赠给所有的朗诵者 声音汇聚了 一切想的出发 它是最甜 ...

  • 罗兰之声|| 《解读跨界概念下的朱一文现象》 作者:李奇 朗诵:罗兰

    ↑点击上方"罗兰之声"订阅  解读跨界概念下的朱一文现象 作者:李奇  朗诵:罗兰  配乐:冰儿 朱一文,是我附中时的同学.四十三年前,我们俩坐着同一列火车从大连奔赴沈阳.一起进入 ...

  • 浅谈朗诵歌词对提高歌唱能力的意义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 现在不需要你花费多少的时间,也不需要你拥有多少的金钱,只要你拥有一部手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开始你的专业音乐学习之路. 众所周知音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