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中路470、504、540弄优秀历史建筑
延安中路念吾新村、多福里、汾阳坊属新式里弄建筑群,位于延安中路北侧石门一路东首的念吾新村等数几十栋新式里弄房,原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著名颜料商邱信山、邱渭卿兄弟发家时所建的产业。由马汝舟测绘行设计,均于1932年前竣工。念吾新村、多福里、汾阳坊均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念吾新村、多福里、汾阳坊位于延安中路北侧的石门一路东侧,大沽路南侧,属于静安区。
1999年公布的(第三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一览表序号地址现名原名70延安中路470、504、540弄念吾新村、多福里、汾阳坊念吾新村、多福里、汾阳坊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延安中路470弄念吾新村 新式里弄 1932年 砖木二层 38幢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6945190000205 念吾新村、汾阳坊、多福里 民国 南京西路街道
大沽路489弄5-31号念吾新村北门
邱倍山出生约为1867年,邱渭卿出生约为1868年。邱倍山有个儿子叫邱长吾,出生约为1888年;邱渭卿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邱长生,小儿子邱长荫。三十年代,邱长吾从他亲家马汝霖手中买下福煦路(今延安中路)470弄一整块地皮,邱长吾三女儿邱珩与马汝霖独子马积焘于1929年结婚,成为亲家。1930年开始建造,一年多后几排房完工。对外称之为:“念吾新邨”。据说大部分对外出售,小部分拿来出租。因地段好,租客不断,租金每年跟着提升。邱长吾每天早上眼睛一睁开,财源就自动滚进来。这种日子真是舒服无比啊!邱长吾后代三男七女。
(左:老二邱琏,中:老四邱瑾、右:老三邱珩,照片拍摄于1936年。)排行老四:女,邱瑾,又名:邱宝琴(1912-1963)。七姐妹中最漂亮的一位,邱宝琴第一次婚姻失败后,闲在家里无事,常去附近书场听说书。期间,结识了说书人蒋月泉。蒋月泉也刚离婚,俩人一见钟情,堕落情网。1940年与蒋月泉结婚时,邱宝琴28岁,蒋月泉23岁。婚后住姐姐邱珩家,即:念吾新邨25号。她只活了52岁,比姐姐多活一岁。
(排行四:邱宝琴[28岁]与蒋月泉[23岁]结婚照。).蒋月泉与邱宝琴结婚后,成为上门女婿。他与前妻生有一个女儿,名叫蒋梅玲,约1938年出生。平时,蒋梅玲常来念吾新村探望父亲。邱宝琴未能生育,夫妇俩领养了一个儿子,蒋培森1941年出生。1963年,邱宝琴患肝癌病逝,作为上门女婿的蒋月泉觉得再待下去不是味,于是将三楼两间房屋合并置换,置换至延安中路茂名南路的“康乐邨”,领着儿子走了。
新里石库门二个双开间,一组单元。
念吾新邨工程是由“上海伟达房地房公司”负责建造。考虑到买主或租客都是有钱人,有私家车,故而在规划时,便将本弄底最后一排七间楼房的一楼全部改建成私家车的公共停车房(1949年之后,成为住宅房)。
所有住房单元均为一堂一厢的标准双开间格局,两单元再并列组成一幢石库门。红瓦双坡复折式屋顶,南侧主入口有简化的石砌门框与三角形山花门楣,装饰图案简单,已与老式石库门建筑有较大的区别。
既然念吾新邨这块地皮是邱长吾从马汝霖手中买下的,那么汾阳坊、多福里,这两块地也应该是属于著名甬商马汝霖的。马汝霖与汾阳坊的房屋设计者马汝舟是什么关系呢?或许他是马汝霖的胞弟或是堂弟,反正都是马家“汝”字辈。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延安中路504弄多福里石库门里弄 1930年 砖木二层 66幢
八路军1937年办事处旧址介绍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6925190000206 八路军(兼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旧址 民国 南京西路街道
延安中路504弄多福里
延安中路504弄21号原八路军1937年办事处旧址--前门1937年8月延安中路504弄多福里21号设立了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由潘汉年、李克农、刘少文先后任主任。潘汉年是首任主任。“八办”是对外开放的公开机关,底楼东厢房用作会客室,李克农、潘汉年曾在这里多次会见上海各界进步人士。厢房后面是楼梯,楼梯拐角处装有一部电话机;二楼厢房是李克农、赵瑛夫妇的卧室,他们离开后由刘少文居住,二楼的后楼是电报发报员兼译电员朱志良的宿舍。1960年前后,旧址先后经孟进、刘少文、张纪恩、李克农等回忆或踏勘,并访问附近居民而确认。1962年9月7日,该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民宅。
延安中路504弄21号原八路军1937年办事处旧址--后门“八办”与国民党进行过多次关于释放“政治犯”的谈判,使许多革命志士得以释放。“八办”出版过《内陆通讯》刊物,报道延安新华社关于解放区和八路军抵抗日军侵略者的情况。1938年"八办"还承担过为八路军、新四军采购、运输药品、物资器材。1937年11月间,上海除租界以外全都被日军侵占,"八办"迁入法租界淡水路274号二楼,转入地下活动。1939年底,"八办"撤销,它的工作由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来接任。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延安中路540弄汾阳坊新式石库门 1929年 砖木二层 23幢
邱氏兄弟的祖辈是山东微山湖上的渔家,据传还是梁山泊绿林好汉之后。到了19世纪鲁南地区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一批一批的老百姓不得不外出逃荒谋生,有的远走关东(东北三省)叫做“闯关东”,有的南下江南出卖苦力。邱氏兄弟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背井离乡来到上海谋生的。邱氏兄弟来到上海后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做苦力,过着饿一顿饱一顿的辛苦日子。后来找到一家德商颜料作坊“德和号”打杂,在那里一直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8月北洋政府对德宣战,派军队查封德国机构。德国商人慌了,立刻整理行装准备回国,匆匆忙忙将资产转手。德国商人看颜料没人买,只好半卖半送给了这两个中国工人,第二天就回了国。邱氏两兄弟开了一家名叫“广大源”的颜料行,此时颜料价格改十倍百倍地上涨,顿成巨富。邱氏兄弟有了巨额资金以后,商议决定投资房地产买卖,一来风险较小,二来利润较大。他们先买下威海路上的大片土地,请名家设计建造了两座对称格局的古堡式三层楼房,用于两兄弟那两大家子居住(威海路412号邱氏兄弟故居),再是广置房地产,用于出租受益。他们在跑马场附近购地建造了大批里弄住宅,延安中路石门一路东首的念吾新村等数十栋新式里弄房也是他家用以出租的产业,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叫做“旱涝保收”。后来遇上租金直线上升,邱家的财产越滚越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邱氏亲属定居沪上,仍没有忘却本家族的传统和习惯,处处反映出北方人的直爽、义气,处事讲良心,生活环境也尽可能贴近自然。邱家花园内四季花开不断,园中养了许多珍禽异兽,有老虎、蛇、鳄鱼和穿山甲等,每天清晨两千多只鸽子放飞时可谓洋洋大观。他们常常走出都市繁华、嚣尘聒耳的环境,到沪郊驰马习武。为此邱家还买下大西路(今延安西路)上的一处园林,养了十几匹马,专供自己练习骑射,外出打猎,在当时上海滩的富户中也属鹤立鸡群。---------------------------------------------------
延安中路石门一路新华里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石门一路41、49弄新华里旧式里弄 1924年 砖木二层 26幢
延安中路石门一路31弄及27—39号景庭坊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石门一路31弄及27—39号景庭坊旧式里弄 1925年 砖木二层 14幢
1948年影像
2017年影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