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记忆 | 迁西长城历史沿革(二)
长城记忆
中国·迁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县内长城区域属秦国辽西郡离枝县。其后,始皇“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此次所修的秦始皇长城主要是在战国秦昭王长城、赵北长城、燕北长城旧墙基础上,进行大规模修复、改建、扩建而成,历时12载。
一般认为,秦始皇长城在河北境内的走向为:经张家口怀安、尚义、万全、张北、崇礼、沽源一带,进入承德市丰宁、围场一线。
但亦有部分史籍及部分现代研究成果记载,秦始皇长城经由京、津、唐、秦一线,如《永平府志(明弘治十四年)》载:“长城,在府治北沿边一带,即秦太子扶苏、将军蒙恬所筑”。清乾隆《钦定热河志·古长城说》载:“夫蒙恬起临洮而属之辽东者,今其城犹存,乃去此(承德围场县新拨乡岱尹上村)数百里而南”。
《北京志·世界文化遗产卷·长城志》中载:“秦长城在今门头沟镇边城西7.5公里长城岭东入延庆的石峡向东至慕田峪,再至古北口。据此推断燕秦长城在今河北怀来南山、北京延庆、怀柔慕田峪、密云古北口达辽东一段是秦沿着燕之北长城走向修筑……北京战国燕、秦长城的存在纠正了过去一些史学家在古史地图上所标定的战国、秦长城位置在北京以北的错误记录。”
由上所述,秦始皇长城经由迁西境内。
汉初,县内长城区域大部分属幽州辽西郡令支县,西北部兼有右北平郡徐无县地(县城在今遵化市),为汉北边塞一部分,即卢龙塞。至汉武帝时,筑外城,卢龙塞转为内塞。
三国时期,县域属魏国。县内长城区域大部分属幽州辽西郡令支县,西北部属右北平郡徐无县地。
西晋初,右北平郡改为北平郡。令支县被鲜卑族占领。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令支县并入阳乐县,县内长城区域分属平州辽西郡阳乐县、幽州渔阳郡徐无县。公元534年,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县内长城区域属东魏。
公元550年,北齐建立,撤销阳乐县,并入肥如县(县城在今卢龙县北),县内长城区域归属北平郡肥如县。北齐承东魏疆土,三面受敌,东濒大海。从天宝三年(552)到天统元年(565),北齐除沿用前朝长城,至少7次大兴长城工役。
据《北齐书·文宣记》天宝七年十二月的记载:“先是,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里,率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北齐书·斛律羡传》载:“天统元年夏五月……羡以北虏屡犯边,须备不虞,自库堆戍东拒于海,随山屈曲二千余里,其间二百里凡有险要,或斩山筑城,或断谷起障,并置立戍逻五十余所。”有研究者认为,此两处记述的长城修筑经由迁西县域。
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灭亡。大象元年(579)五月,“突厥寇并州”,周静帝宇文阐为抵御突厥的进攻,于六月“发山东诸州民,修长城。”此次修长城,在《周书·于翼传》中载:“大象初,(于翼)征拜大司徒。诏翼巡长城,立亭鄣。西自雁门,东至碣石,创新改旧,咸得其要害云。”此次修筑经由迁西县域。
公元581年,隋继周土,强敌环伺。据《隋书·长孙晟传》载:“开皇元年……(摄图)与高宝宁攻陷临渝镇,约诸面部落谋共南侵。高祖新立,由是大惧,修筑长城,发兵屯北境,命阴寿镇幽州。”这次修筑应包括迁西境内长城。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县内长城区域属河北道平州卢龙县。开元六年(718),张说任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采取多种实边安边措施,“一年而财用肃给,二年而蓄聚饶羡,军声武备,百倍于往时矣。……于是堑山泽,起亭障,塞鸡鸣之厄,守阜陵之冲,遮大夏之路,距卢龙之口。延袤千里,横绝一方,以顺天地之心,且为华夷之限”(《全唐文·卷312》)。此次长城修筑当经以卢龙塞为中心的燕山长城一线。
唐朝灭亡,今迁西之地被契丹占领。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国,域内长城区域属之。公元923年,辽太祖以定州安喜(今定州市)俘户安置在今迁安、迁西一带,仍名安喜县,并于今滦阳、汉儿庄一带置滦河县(县城在今滦阳),迁西之地分属安喜、滦河二县,县内长城区域亦属之。
金初,省滦河县入神山县,大定七年(1167)改安喜县为迁安县,县内长城区域分属迁安县、神山县。金承安二年(1197)置惠州,升孩儿馆(辽称“汉儿馆”)为滦阳县(治今汉儿庄);泰和四年(1204),罢惠州及滦阳县,入神山县。
元初,于滦阳县故城(今汉儿庄)置惠州,今迁西境内东至太平寨、西至遵化界、北至喜峰口大部地区皆惠州地,属辽阳行省大宁路,县内长城区域亦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惠州并入迁安县,属京师永平府。今县内长城亦属迁安县。朱元璋为消除残元的威胁,自洪武三年(1370)到洪武二十九年(1396),先后八次兴师北伐,最终将北部边疆推进到贺兰山-阴山一线,并设置大宁都指挥使司(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境内)及众多实土卫所;县内与古北口、山海关相连的一线长城成为了“内边”。
在此期间的洪武十四年,大将军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此次修筑历时一年多,包括迁西境内的擦崖子、榆木岭、青山口、董家口、游乡口、铁门关、李家峪、喜峰口、龙井关等大多数隘口城堡。
《大明九边万国人迹路程全图》局部
永乐元年(1403)朱棣继位后,将大宁都司内迁保定,放弃了长城外的大片疆土,京东地区的边界内缩至古北口至山海关长城一线。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北方边防形势急剧恶化,迁西境内长城修筑随之加剧、完善,成为蓟镇要塞。尤其是隆庆三年(1567)至万历十一年(1583),戚继光于三屯营镇守蓟镇之时,创建空心敌台,并加宽加固长城,蓟镇长城蔚为壮观。至崇祯未年,境内仍在修筑长城。
头道岭03号敌台外侧铭文砖“万历七年春主兵造” 2010年12月王晓峰摄
清,境内长城属永平府迁安县。乾隆六年(1741),鉴于“直隶关口要隘边墙旧迹,颇多倾圮”,清廷对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等战略重地的长城关城进行了修复。同治三年(1864)三月、同治四年八月,喜峰口关外一带的马贼两次突入长城为乱,同治帝下令修整长城颓坏之处,加固险要关口。
《畿辅舆地全图》(清)载迁西县域内长城图
民国2年(1913),裁府州,县内长城属直隶省渤海道迁安县,次年渤海道改为津海道;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县内长城区域属河北省迁安县。1930年,迁安县析出长城以外地区归入当时建立的兴隆县和都山设治局(1933年改建为青龙县),县内长城区域属迁安县。1933年,喜峰口长城抗战爆发,长城受损严重。
1946年1月,于今迁西境内建迁西办事处,5月迁西办事处并入迁安县,县内长城属之。9月,由迁安县析出,建立迁西县佐。1947年4月,正式建立迁西县。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迁西县属河北省唐山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迁西县属河北省唐山专区,县内长城属之。
1958年12月,撤销迁西县,以滦河为界分别并入遵化、迁安二县,县内长城区域分属之。
1961年6月1日,以原辖区恢复迁西县,仍属唐山专区。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
1983年5月5日,撤销唐山地区,原所辖区域并入唐山市,迁西县属唐山市管辖,县内长城区域属之。
资料源于《迁西长城志(初稿)》
编辑|洪蕾 宗海
编审|揣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