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复仇
华启焜 西北师范大学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作为二战后日本国内的文学大师之一,他不仅在日本文坛拥有高度声誉,在西方世界也得到了崇高的评价,甚至有人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他的主要作品有《盛夏之死》、《假面的告白》、《丰饶之海》和《金阁寺》等。其中《金阁寺》于1956年发表在文学刊物《新潮》上,并因此于同年获得了“读卖文学奖”,成为三岛由纪夫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小说取材于1950年7月2日日本京都金阁寺纵火事件:见习僧人林养贤在金阁寺的舍利殿纵火,火烧金阁。这个事件引起了全日本的震撼,也引起了三岛的关注。三岛通过虚构了“沟口”这一人物形象,离开世俗善恶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通过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独特的美学观,再现了这一不为社会所容行为的来龙去脉。
主人公沟口天生带有身体上的缺陷,且这种缺陷后来便转化成了人格心理各个反复满各个方面的缺陷:沟口自小体弱、天生结巴。结巴的人为了发出第一声而焦灼万分时,他也像一只企图挣脱内心世界浓稠的黏胶而拼死挣扎的小鸟。好不容易挣脱出来,却为时已晚。结巴成为他人耻笑的把柄,在沟口情欲难耐前去侵犯邻居家的姑娘有为子时,有为子并不感到害怕,因为沟口的结巴像是把沟口标识成了一个废物,一个无能的人。沟口在这关键时刻要说话行动时,身体也因一张嘴就结巴而失去了力量,最后什么也没能干成,再次沦为笑柄。这些天生的缺陷自然导致了沟口心理上的扭曲和变态:在内心深处,他已经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被世界拒绝的人,无法被人所理解。但是越是这样思考,越是这样钻牛角尖,沟口就越加触碰到这个世间最黑暗的思想。这当然是一种意味深长的象征:他达不到内部和外部的共鸣,无法顺畅地让意识表达出来,外界也无法触及沟口思想的内核。口吃将自己与世界之间那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具象化了。一边忍受表述的不可能,一边期望能将内心的炽热与黑暗翻转出来,这简直就是三岛自身的宿命。所以,沟口这个艺术家式的人物设定是小说的所有前提,而他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解决表述的不可能,解决外部与内部,观念与现实的矛盾。
有为子在沟口追求她时,嘲笑了他、拒绝了他有为子,在沟口心目中是一个最初的美好形象,但却充满了“背叛”的色彩。有为子在沟口“追求”她时嘲笑了他、拒绝了他,在逃兵事件中,有为子同意协助抓捕她的逃兵情人时,沟口看到了有为子那张拒绝世界的脸,自以为被世界拒绝的他觉得自己与拒绝世界的有为子产生了联系,他似乎抓到有为子了。但是当有为子见到自己的情人时,因为爱欲不禁又要帮助情人逃跑。这在沟口的眼中,简直是令人不能忍受的背叛,也是一种最初追求美时最怕受到的伤害。在有为子赴死的那个夜晚,沟口和村里的少年们一起体验到了一种悲剧性的崇高,那种巴洛克式鲜血横流的场景。在那种时候,有为子对他的嘲笑,他在这少女面前的手足无措,他面对世界时随时都能感觉到的痛苦都不见了踪影。单纯因为有为子的死促成了自己单方面的复仇,沟口就条件反射地忽视了自己遭受的耻辱吗。我不这样认为。关键是陶醉。他陶醉于共同见证悲剧的参与感中,陶醉于这种集体超越了个人的痛苦和烦恼这种浅薄的概念。唯有在这样的情景下,他才会觉得作为个人,和世界的对立缓和了,因为陶醉是超个人的。作为个人的沟口消失了,身为沟口所必须承受的失语的痛苦也一并消失了。三岛作为作家,对语言的操纵和玩弄无疑是堪称完美的。可这种时候他却看到了语言的无力,看到了表述的苍白。语言所创造出来的结构性的美,全然无法传达这种庞大而具侵略性的快感。因为这种原始的情绪,是现代人的伦理所无法诠释的。
三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沟口,三岛在二战时曾是一名日本士兵,本抱着必死的决心准备开赴战时被临时换了下来,这对三岛来说是奇耻大辱,本来可以就如《奔马》中的勋一样,人生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如勋的理想一样:在太阳升起的断崖上,叩拜那轮初生的红日,一面俯瞰闪耀着光辉的大海,一面在高洁的松树下,自刃。三岛最后的最后也成就了那句话,终以自刃而死。少年沟口亦是如此,三岛赋予金阁像古希腊史诗一般崇高的悲剧性,一种宿命式的悲剧性。未见到金阁时的沟口,心中已经对金阁产生了无数次的想象,在他的想象中,金阁就应该像法水院外廊玻璃橱里的模型一般,精致漂亮。沟口笃信着自己心中对于完美金阁的想象,怀疑金阁掩饰着它的美,拒绝了他。其实,金阁的美在沟口的心中其实已经不再是现实的美,而是脱离了现实的驱壳抽象化为一种符号,变成了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永恒不灭的美。战后整个氛围是苦闷压抑的,金阁依旧在持续不断的向沟口施加命令。金阁的美从战争中的尸体和鲜血的滋润中变得更加可怖,而沟口自身却承载了丑的一切,在他的观念里所有的一切是二元对立的:美之中,但凡有一丝丑的存在,便是非美,且美与非美,已经到了完全对立的两面,非美即丑,不容得一丝苟且。金阁作为美总在阻止他达到陶醉。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何等的遥远,它们之间的差异又是何等的可怕。总之,它们是二元对立的。沟口最终形成“美对我来说,就是怨敌”这样的想法,怀着这样的想法,他觉得必须毁掉金阁,毁掉与之对立的美。最后做了他认为的“美的复仇”的行动。可是又能怎么样呢?沟口始终在拿美来参照自己的所有,他又如何毁了他心中的那个“美”呢?就如同三岛一般,最后也不过是自我陶醉而已。
金阁越美,自己越不堪。所以,苦求无果饱受伤害的沟口终于认识到,美,是怨敌,他注定要毁灭美。然而细细思之,这真的是一种“自我救赎”吗?毁灭镜子般的美,真的能让镜子所反映出的丑恶一并抽离消失吗?三岛留下了悬念没有说,也因如此,我们得以细细品味其中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