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笔记:凡事先开始行动,然后慢慢的就会了

孤独注定了是世间很多人所遇到的,所以,如果遇到那个带给自己开心快乐而且彼此懂得的人,一定要珍惜,也所以,如果你觉得孤独也不要沮丧失望,因为你只是大多数人中的一员而已,虽然没有得到上苍的眷顾,但也不是上苍故意为难你。

认知升级的最快的方法就是自省和自问。遇到一件事,试着问自己:这事情的上下游打通会是怎样的?在这完整的系统中,当前的一环该如何和上下游衔接?或者,是否可以通过解决上游的问题(或者在上游寻求资源协助)来解决/化解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这件事如果让A(比你厉害的,你所仰慕的那个人)来做,他会怎么解决?带着类似的思考,再加上思考之后认真用心努力的行动,谁都可以快速的升级到上一层。可惜的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太难了。

工作层面上的努力和创业层面上的努力差别往往是很大的。在工作中,有人给你布置任务,还会给你指明方向,你是在平台上、系统内做事,遇到困难时,会有人为你提供全方位(至少是部分的)协助,最后事情做成了做好了,你就是一名优秀的员工;但创业不同,在创业路上,你既需要自己找问题,还需要自己找答案,更加困难的是,资源永远无法完全满足,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又不尽相同,你需要在有限的资源里找出多种可选方案,然后从方案里对比筛选,挑选出最符合当下的,创业中,你必须把握的是在可用资源和潜在方案中找到平衡,以最佳路径去实现。所以,工作是简单任务,创业是复杂系统。

创业要做的关键要务只有二点:开源和节流。

“开源”就是发掘出能够赚钱的项目(客户),然后,要么能够放大,要么能够复制,但所有人都知道,在不具备绝对优势不能做到超出大部分竞争者的情况下,开发项目和客户是最难的,而大部分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如果缺少对市场的认知深度和广度不够,往往并不具备抢夺业务的优势和高度,同质化(甚至比当下市场已有的还差一些)的产品并不具备征服市场抢到消费者的能力,所以,很多创业者死在产品无能上;

“节流”是指无论哪个环节都要把控好成本,在业务暂时不见起色的情况下,一定要一分钱分成两瓣花,要节省最后一个铜板,很多创业者好大喜功过度乐观评估形式,结果是,项目还在,钱没了,项目也就悻悻然的死掉了。

无法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创业项目,大部分会失败,而不能精准的把控成本让自己活到赚钱的那一天,再好的项目也会死在路途中。

关于学习这件事,最好的方式是能够重复+记忆,很多人无论读一本书学一门课,只是浅尝辄止的读一遍听一遍就觉得自己学过了,这明显不够。太不够了!

由于大脑记忆机制的限制,即便是认认真真的一遍学习,也只是能够掌握学习内容的大概20%左右,很多人的学习还是在粗浅的“过一遍”的状态,其能够掌握的内容就更加有限了。

要想学好一样东西,至少需要三遍以上的学习+复习:第一遍,认真学一遍,学习并做笔记,记录重点、难点、新观点、新知;第二遍,可以快速学一遍,对照第一遍的笔记,发现遗漏的点,补充进笔记中;第三遍,根据笔记来复盘,试着把学习内容转换为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如果复述不下去了,停下来返回到学习内容中找答案,看看原作者/讲者是怎么表述的。

通过上述三遍的学习,才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如果想更进一步,不妨找机会,以文字或者口头表述的方式,把所学内容分享给别人,分享的过程才是牢固掌握的机会,按照费曼学习法中所说,最好的学的方式是教别人。如果你能够把一项专业的内容清楚讲述给别人,受众通过你的讲述可以清晰理解,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

但要达到炉火纯青,学习到此还不够,还应该发掘出学习内容背后的内容,无论是一本书还是一门课,在作者/讲者表述的背后往往都会有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所以,你还需要留意作者/讲者不经意间提到的/引述的“点”,以这些“点”为支点,去找这些“点”的源文件,可能又是一本书、一个人、一门课、一套理论体系,找到了,重复上述的三步学习。

只有深挖到此,才算掌握了学习的内容,当然,将此作为自己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成为习惯,你才有机会今天和昨天不一样,明天比今天更出色。

有同学问:现在开始学习一项内容,大概多久可以学会呢?

村上春树有一个答案:人生不需要理想,需要的是行动规范,即自己该做的而不是想做的。

凡事都是一样,想一想很容易,而且大脑容易骗自己,把想过的事情当作已经在做了或者已经做到了,相差十万八千里。

先去做,慢慢的,就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