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德曜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月卿临卫贤《高士图》
月卿临古·高士图
“梁鸿德曜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
——李白
有一些古画,每每浏览都会让你眼前一亮,卫贤《高士图》即是如此。此画描绘汉代隐士梁鸿与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第一眼会被其错落有致的山水所吸引;再细看,画中幽泉古木又会让你停驻;而画面的主体人物形象的刻画更让人神思飞扬。画此画时查阅了典故,于是就更觉原画作人物体态与形象贴近真实且传神。
画作
月卿临古《高士图》 绢本水墨淡设色 55x135cm
梁鸿隐居在山环水绕的大自然中,全幅上半部巨峰壁立,远山苍茫,下半部竹树蓊郁,溪水潺潺。
此图主题虽为人物画,实则集山水、人物、建筑画为一体。山石多用干笔皴擦,注意用墨色的深浅对比强调峰岫的凹凸和凝重的质感;房屋和木栏栅篱结构交待严谨清楚,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和纵深关系。
梁鸿端坐于榻,案上书卷横展,孟光双膝跪地,饮食盘盏高举齐眉。主人公神态坦然平和,虽房舍简陋、粗食布衣,但高人隐士志在山野的高洁志趣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查阅孟光(字德曜)资料时得知其非贪恋形貌而重贤德,自是“非贤德之辈不嫁”的贤惠之人;故观此“高士图”,倒更觉是“二贤图”
画此幅画中植被树木时,常叹其高古稚趣,简练概括中又形象传神。不由得想起五代《丹枫呦鹿图》中植被的表现,是同样的生动概括,用不同的点、线勾绘出丰富的画面。
典故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王勃《滕王阁序》
王勃的《滕王阁序》以及这句话都是非常有名且自己非常熟悉的,包括“举案齐眉”这一成语。故而,在世人心中,梁鸿其本人远不及其事迹有名。对于其本人的了解以及其存世的几篇作品也就今时才细细查阅。
“人物生平”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具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
留影
与画作合影时,模仿画中人物发髻,仓促间并不十分相似,却瞬间精神。
话说日常留影最好的状态以及光线是下午三五点间,此时多醒来数小时,眼神不迷糊、脸色无浮气;然而,有时画到深夜甚至凌晨,并赶不上好的时段……于是,常常画一宿接着拍照,有时室内、有时公园,等彻底忙好了一切,就可以心无挂碍美美睡上一觉,睡眠质量也是极高的。
🧡
~ 你在看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