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恒大223个商业地产项目高调甩卖!
恒大开始大甩卖了!
近日,有消息称,恒大正在大批出售写字楼、酒店、购物中心、商铺等非核心业务的资产,出售的资产项目超过200个!
涉及北京、安徽、福建、甘肃、湖北、珠三角等全国20余个省市的资产,几乎覆盖整个大江南北。
而且,恒大计划出售的项目多为1000平方米以上的写字楼、酒店、商业等大宗物业,如此高调的“甩卖”,也不禁令人疑惑:
到底是恒大做商业地产不行,还是商业地产本身的日子不好过了?
恒大为何砍掉商业资产?
关于此次出售资产计划,恒大相关人士表示:
这是“正常的出售行为”,而且,商业资产不是恒大的核心资产。
但事实上,作为大宗资产交易,此次恒大兜售的总规模,几乎可以比拟当年万达文旅资产的世纪大交易。
根据清单粗略统计,恒大待售的购物中心29个、写字楼30个、酒店37个,大部分位于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少部分位于三四线城市,另有约100个商铺、会议中心等其他业态分布于全国。
如果再细看清单的名录,就会发现,其中不少项目是恒大耗资重金辗转而得,甚至有很多恒大此前颇为重视、大面积营销投放轰炸的项目,也包含在列。
以清单中列出的成都物业资产为例,2015年7月,恒大以65亿港元收购华人置业名下爱美高集团的成都西锦城、都汇华庭和华置广场3个住宅及商业办公楼项目。
随后华置·西锦城案名更新为成都恒大西锦城,华置广场更新为成都恒大广场,而在这份出售名单中,西锦城和华置广场两个项目赫然在列。
彼时针对恒大接盘华置,就有业内人士认为,华置广场是恒大接手的项目中最大、也是最为头疼的一个,自持占用资金大、项目位置人气欠缺,后期运营也相当考验手艺。
如今项目进入此次资产出售清单,想来从一开始似乎就已注定了结局。
按照恒大的说法,其目前的核心业务是地产、新能源汽车、旅游和健康。
但我们也能清晰地在出售清单中看到,以文旅产业扛鼎大作来打造的恒大海花岛、双塔酒店、欧堡酒店、七星半岛酒店等也都赫然在列。
还有其在新总部深圳落子的数个项目,恒大天璟、恒大时尚慧谷的写字楼;在海南进军医疗大健康的代表作,三亚国际医院、博鳌国际医院等,都难逃被出售的命运。
从以上这些物业标的的资金投入量、所涉足的领域及承载的意义来看,此次出售,即使不称之为“甩包袱”,也很难如“相关人士”所解释的那般云淡风轻。
更主要的原因,可能只是为了——降低负债,补充现金流!
毕竟,恒大的这些项目规模较大、且占据较高的资产价值,但创造的收入却仅占总收入的较低比例,恒大又缺乏专业的商管团队来打造,运营压力十分巨大。
通过抛售商业地产,正是恒大缓解现金流压力、达到降负债目的的方式。
恒大的商业地产版图
事实上,恒大涉足商业地产项目,早从2013年就开始了。
其先后收购了在合肥、深圳、上海、南京及宁波等城市的商业地块。
当时许家印还在2014年的内部大会上,描绘了恒大商业帝国的蓝图,势要打造升级版的万达广场,商业资产整体规模要达到千亿级。
此后,恒大不断在全国拿下多宗商业地块,并相继布局了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童世界乐园等在内的多个项目。
但遗憾的是,其并未打造出被市场所认可的商业品牌。业界对恒大的商业物业运营能力也由此保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数据显示,在许家印展露商业地产雄心的2014年,恒大自持的投资物业账面总值619亿元,全年商业物业租金收入只录得1.44亿元;
到2019年,恒大已竣工的投资物业价值已经超过1400亿元,包括建筑面积约895万平方米的居住社区商业裙楼、写字楼及约36.3万个车位。
但全年租金收入仅为13亿,收益率不到1%。
做商业地产的代价从来都不菲,不仅要投入真金白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和时间长跑。
想想当年万科切入商业领域,就是在2016年通过斥资130亿元收购印力集团,得以迅速拥有排名行业第二的规模。
而恒大最大的劣势在于,没有独立的商管团队,难以系统化耕耘,投资型物业多归属于各个区域。
尽管它也是恒大的四大业务板块之一,但业绩表现难以承载更多的期待。
恒大年报显示,其收入主要来自四大业务分部:地产开发、物业投资、物业管理及其他。
2019,这四大业务贡献的收入分别为4646亿元、13.6亿元、43.8亿元和72.5亿元。
可以见得,物业投资的收入贡献仅占上市公司总收入的0.29%。因此,说这些待售的资产算不上核心资产,并不为过。
而创造了0.29%收入贡献的这部分资产估值有多少呢?1626亿元。
所以恒大会说,商业物业开发和持有需要沉淀大量资金,通过出售商业物业,盘活存量资产,以进一步降低负债。
那,又有什么理由不卖呢?
03
通常,房企在多元化试水阶段,会非常愿意投入资金进入商业地产,配合住宅项目建设商业配套或拿购物中心的土地,目的在于寻求住宅之外的新增长点。
但现实是,仅靠赚取商业租金,一般企业需要10年以上才能回本。
而国内的大多数商业地产开发商,都采取快周转、高杠杆的运营模式,通过以酒店、商场等配套拉低土地价格、抬高销售溢价。
这样的形式,在房地产的上半场,各大房企赚的盆满钵溢。
但进入地产下半场,随着消费市场认知的升级、企业资金持续沉淀、运营能力低下等因素,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难。
尤其在大量的三四线城市,受畸形的产业生态影响,商业地产的发展很难实现良性可持续。
疫情之后,“现金流为王”成为主旋律,那些低质资产如何实现“资金落袋为安”,成为眼前最重要的事。
在2019年的业绩说明会上,许家印曾提及:
恒大从2020年开始将全面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发展战略,每年有息负债下降1500亿元左右,到2022年下降至4000亿元以下。
今年上半年,恒大揽金3488.4亿元,稳站行业第二。若将负债目标达成,恒大今年有望将资产负债率降至40%的行业中低水平。
受到房地产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影响,房企销售回款难,且普遍面临高负债率,目前很多商业地产项目都在急切寻找买家,出售难度不可小觑。
而恒大的200多个重资产项目,想要快速找到接盘者,就更不容易了。
本文作者:木妮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