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区位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矛盾”的山东
它镇守中原,举足轻重,它既地处中原,又偏离中原,既得天独厚,又多灾多难。
第一,我没有天险屏障,长得像个“四周低平,中间隆起”的三棱锥
山东地形三维图,可以简化为一个三棱锥体。制图 @ 公子羽
这样的地形格局使得山东地区四周没有屏障,这在冷兵器时代极为被动。战国时期,我山东家的小齐都城临淄很繁华的,但是周围没有啥障碍,被西边的小秦轻易给灭了。
放大一点看得更清楚,敌军当时已经灭了其他国,可从西、北、南三面长驱直入。
为了看得更明白,我们制做了山东地区东西、南北向的地形剖面图。
山东东西向地形剖面图,东、西两面都没有屏障。制图 @ 公子羽
大运河贯通南北,最克服的就是山东境内的这段“隆起”。
山东早期人类活动和文明曙光,并非出现在坦荡的大平原,而是山前地带。
临淄、青州、济南陆续担当山东政治中心,其他城市也变迁频繁,兴衰命运不定。整个山东四周平坦,所有的城池几乎都裸露在敌人的攻击线下。所以,没有一个能够长久。青州地区虽担当重心千年,但不要忘了,它总是这样切换——被毁、重建、再被毁、再重建……光大的地址就换了五六个,原址重建就更多了。
相比之下,山西、四川、云南等有天险的省份,从古至今,很容易割据独立王国。陕西这样坐拥关中盆地的宝地,则成为众多王朝的发祥地。
山东就很难形成这样的局面,先秦齐、鲁等国无法坐等被灭阀。近代的张宗昌、韩复榘,虽有心独霸一方,却最终昙花一现。而山西、广西、云南、四川、青海、新疆长期都是军阀割据的独立王国。想当初,山东省在明朝的成立,省会设在济南,并非为了让山东成为繁荣稳定之地,人家知道这里必定不安。
济南和山东的存在,是为了服务南京与北京这两个中心,后来津浦铁路的出现,也是为了充当中转站的角色。关中-河南有帝都,我就拱卫西安、洛阳、开封,江苏有帝都,我就为支持南京而存在;北京成帝都,我就为了保卫北京而努力。这 就 是大山东的存 在 价 值。
大中原、帝都三角与山东位置关系 制图 @ 公子羽
二 我靠近富饶地区,却极多灾多难。
如此描述山东绝非危言耸听。
山东固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但不是核心,而是边缘。文明的中心在黄土高原的盆地,山西临汾盆地、陕西关中盆地、洛阳河洛盆地,黄河下游塑造了华北平原。但是这条河喜怒无常,在江苏到河北之间来回摆动,中间的山东就成了泛滥重灾区。
黄河历代河道与黄泛区地区。
看看黄泛区范围地图,我们就能大体知道,为啥河北历史上有那么多古都,而山东却没有的环境原因了。
山东地区未被黄河改道所侵害的,恰恰是多山的胶东半岛地区,大致对应“九州”中“青州地区”,也叫海岱地区。山东历史上三大政治中心临淄、青州、济南都属于青州。
上图:地形决定了黄河泛滥程度、黄河泛滥程度决定了山东三大区域的富裕程度。
历史上水灾最少,这块区域,恰好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核心腹地,即青州——海岱地区。
上图:青州基本就是齐国核心区域,所以这块区域也被称为“青齐地区”,齐国一度富裕称雄东方,也是因为先天条件优于周边,而山东其他地区,则是黄河经常泛滥之地。
我们用几张地图,以有图有真相的方式开启山东的“天灾模式”
水灾
旱灾
凌汛是由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所致。山东境内的凌汛是拜黄河所赐。
凌汛|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地质灾害
地理学家早就发现了文明发祥地的规律,封闭或半封闭的盆地群山环绕,地壳沉降,山前有冲积扇,这是“风水宝地”的基本条件。可惜山东几乎没有这样的宝地。洪水泛滥让山东中部高地成了孤岛,这里产生的上古首领舜伯益皋陶都是优秀人才,后来不得不投奔山西的华夏部落。二者最终融合,山东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是配角,而不是主角。就像今天一样,国家中心从山西陕西河南转移到北上广,山东的拔尖人才依旧往外跑,而不留在本省。历史上的七大富饶之地,即“天府之国”,没有一处在山东。它们要么是盆地或河谷半封闭盆地(西安、北京、太原),要么是河网密布的水乡(成都、苏州)。
历史文献中提到的7个“天府之国”,即富饶之地。
山东没有河谷盆地,好不容易有条大河,还成了悬河。黄河有那么大的流域,却几乎没有给山东一条较大的支流。首先,地上悬河流淌在山东,黄河海拔高很难有水流汇入。富饶之地,必须有大河支流孕育。
其次,有大山才能有水源,山东有泰沂山脉,但体量小,集水量有限,无法为黄河贡献水量大的支流。
稍稍有些例外的,有一条小河谷,是泰山南麓的大汶河流域。
反观长江,由于含沙量小,下游江面宽阔、河道稳定,无悬河之忧,古时有肥沃的太湖平原,近代形成多个航运中心,继而发展成为大城市,并最终迎来了上海的辉煌。反观山东境内黄河,靠着两岸大堤被固定了河道,满是黄沙的浅水没有航运价值。黄河三角洲也无法像长三角、珠三角那样孕育出牛逼的经济中心
三 地处中原大湾分水岭,既是枢纽,又是战场,既是神坛,又是保镖
山东没出帝都,却出了泰山和曲阜。
泰山,中原华夏的圣山,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
曲阜,儒家文明圣城,农耕文明的思想高地
泰山和曲阜,被奉为神坛。
固然是帝王或国家精神需要,另一个目的,看到这片千疮百孔的土地,统治者也想通过圣山、圣城来为这片灾难之地祈福吧。西安、洛阳、南京、北京,无论帝都在什么位置,距离圣山、圣城的距离都差不多。广袤的平原上,它们的光芒显得那么耀眼,这也给了山东一些安慰,没有产生帝都,但是有了圣 山 与 圣 城。
圣地并没给山东带来过多的福祉,相反,跟三大帝都的特殊地缘关系,让它一直以来都遭受着频繁的战火。南北势力拉锯之地的山东,战祸总是一轮又一轮袭来。
秦末之秦楚战争
楚汉战争
西汉七国之乱
东汉绿林赤眉战乱
中国史上的最黑暗汉末三国时期,战争天天都有,全国人口减少了九成以上,山东也不例外。
东晋后期,丢了山东地区,前燕,统治山东▼
山东不久又归了前秦▼
不久又属于南燕▼
南北朝山东先是属于刘宋▼
不久又被北魏统治▼
隋唐统一天下,消停了三百年。北宋继承后周,拥有山东地界,苏东坡跟弟弟苏辙曾一个在高密、一个济南工作。▼
图源:苍天熊猫微博
南宋时期山东又被中原王朝丢了,属于大金国了▼
图源:苍天熊猫微博
明朝初期,发生了一行“南北战争”,北京的叔叔跟南京的侄子,争夺皇位。山东又成了两面夹击的受气包▼
因:山东没有屏障天险,没有富饶盆地,又如此不安定的地方
果:很难成为帝都的理想地,成不了主角,却不妨碍他是重要配角▼
中原王朝的三大中心,西安、南京、北京,无论是哪个时代,山东都是一个拱卫者的角色。省会济南的设立,就是南京与北京之间的驿站。谁是都城,我就是谁的保镖!
有趣的是,山东城市的兴衰都是被动的,无论青州、济南,皆因为政治原因而登上历史舞台,临清等运河城市,则而是因为中转需要而繁荣起来。
山东城市的发展,从来都是“上级需要”的被动发展。到了今天,往日传统是否需要继续?人为因素是否可以改变传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