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春联为何越来越不受欢迎?主要跟人们的审美能力下降有关

文·段宏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69年,王安石看到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场面,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元日》。

毫无疑问,《元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千百年来中国人欢度春节的场景展现得极具有画面感,爆竹、美酒、美食、桃符,都是春节的必备元素,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它们已经化身为春节里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这里所说的“桃符”,正是春联的前身。

桃符大约诞生于西汉时期,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是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在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画出他们的图像,或者雕刻出他们的图像,于除夕下午,悬挂于门框上,具有镇宅的作用。

到宋代初年,受文人雅士的影响,桃符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文人雅士通常会把一些带有吉祥喜庆的诗句写在桃符上,一来表达对春节的赞美,二来展示自己的文采,这种做法直接促成了春联雏形的形成。

王安石所说“总把新符换旧符”,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写有诗句的桃符,除过材质之外,跟现代的春联已经没有差别。

这些诗句通常只有两句,具有对仗、工整的特点,所以称作“对联”。又因为给春节使用,所以又叫“春联”。

春联真正在民间普及开来,据说跟朱元璋有关。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为了庆祝伟业,不但要求在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上张贴春联,还要求朝中官员不论大小,都必须在自家大门上张贴春联。经过朱元璋的推广,张贴春联的习俗很快在民间盛行起来,直到延续至今,已成为春节最有说服力的文化象征。

春节里如果看不到春联,肯定不是完整的春节。

正是由于文人士大夫的雅兴促成了春联的形成,因此,每一副春联的内容除过具有喜庆、祥和的元素之外,格调高雅,寓意美好,也是春联的重要特征。

在文人士大夫的影响下,古人对春联都喜欢亲力亲为,不但提笔亲自书写,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会斟字酌句地创作春联内容,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只为了得到一副有温度、有情感的春联,从而展现对春节的重视,对传统风俗的崇敬。

然而,时至今日,春联的形态又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宁愿花几元钱购买一副印刷体春联,也不愿在自家门口张贴手写体春联,若由自己创作春联就更谈不上了。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来自多方面,总结下来,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跟人们书法技艺的欠缺有关。

毛笔自秦朝被发明出来之后,即刻成为中国人唯一的书写工具,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几十年前它才被替代。

古人在日常生活里长期使用毛笔,很容易磨练出娴熟而精湛的书法技艺,若把古代读书人放在今天,完全是优秀的书法家,让他们提笔写一副春联不费吹灰之力。

现代绝大多数人不具备熟练使用毛笔的先天优势,甚至连正确执笔都不会,让写春联,岂不是强人所难。

即使一些人具备一定的书法功底,想写春联也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写,如果无法去除心浮气躁,写出来的字肯定会走形,把这样的春联张贴在门口,岂不是给自己增加笑料。所以,一些会写的人也就失去了写的勇气,宁可花几元钱买一副印刷体,也不愿丢人。

其二,跟人们审美能力的下降有关。

现代人几乎是全民会写字,人们却不欢迎手写体春联,除过不会写之外,跟审美能力急速下降也脱离不了关系。

不可否认,印刷体春联色彩鲜艳,看起来喜气,并且字迹清晰工整,上面还有许多装饰图案,在视觉感受和装饰效果上确实很突出,普通大众看到这样的春联会觉得漂亮,自然会产生购买欲。

而手写体春联色彩比较单调,装饰效果不如印刷体,并且,如果字迹写得过于艺术化,容易让普通大众看不懂,所以,大多数人会对其不感冒。

但是,从文化价值和信息含量上来看,印刷体春联根本没办法跟手写体春联相比。印刷体春联是冰冷的机器批量复制而来,千篇一律。

手写春联毕竟是手工作业,是书法家或匠人一笔一画书写出来,具有唯一性,也有很强的真实感和仪式感,从字迹线条里,可以看出书写者的用笔习惯,传统功底的多寡,以及书写状态,还可以读出书写者的审美嗜好。手写体春联被书写者赋予了温度和灵魂,更像是作品而不是商品,若是出自名家之手,还具有收藏价值,这些都是印刷体春联根本比不了的。

现代人不愿意正视手写体春联的优势,看不到手写体春联背后的附加值,说到底还是审美能力不断下降所致。

其三,跟人们的观念发生改变有关。

比起过去,现代人对春节的期待感和仪式感明显降低了,过去,每到春节,人们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装扮社火、舞狮、扭秧歌,在爆竹声中,把年味烘托得很浓。而现在,几乎很难看到这些活动了,年味也随之淡了许多。

现代人因为生活节奏加快,逐渐失去了闲情逸致,对春节必备元素之一的春联,也会变得不那么在乎,不会再花过多时间和精力来求一副好联,抱着“将就着用”的态度随便买一副应付一下春节,春节过后,又得奔忙于生活中。

所以,一切以省事为目的,买印刷春联图省事,去饭店吃年夜也是如此。

(0)

相关推荐

  • 喜迎新年,春联欣赏

    西域心轩2021-01-01 06:00:00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 ...

  • 古时年味浓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7-01-05 08:56 吴婷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春节叫做"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确立在汉武帝太初元年. 古时如何过年?又有哪 ...

  • 文化知识|贴春联的传统习惯起于何时?

    除夕这天,人们除了要守岁,吃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不忘贴春联.大红的春联贴在门两侧,喜庆又吉祥.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贴春联的习俗呢? 春联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来.桃符起源很早,据<后汉书·礼仪志 ...

  • 一个80后的手写春联记忆

    一个80后的手写春联记忆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手写春联,回不去的曾经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 手写春联,回不去的曾经    河南 李焱 进入寒冬腊月,便意味着春节频临了,街头巷尾的货架上,超市量贩的展台上,增配了 ...

  • 每日笔记(2月5日)手写春联

    每日笔记(2月5日)手写春联

  • 桂长志-手写春联最浓情!

    在我的乡村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底,四野白雪茫茫,滴水成冰.这时节,年少的我总会看见三三两两的乡亲袖着双手,胳肢窝夹着红纸,嘴里哼着戏,迈过村头那座小桥,一脸希望地走进我家小院.这些人,是来找我父亲写春联 ...

  • 倡导“手写春联”

    纸红墨香传国粹   字斟句酌谱华章  迎春纳福不褪色   返璞归真有内涵   手写春联,它展示的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张扬的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更是我们老祖宗文化基因传承的部分体现.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节奏的 ...

  • 篆书春联、隶书春联、楷书春联、行书春联、草书春联,2021春联有它就够了!深圳手写春联

    2021年集字春联大全 集齐篆.隶.楷.行.草 五种书体 供大家参考 快点来收藏吧 篆 书 心想事成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业辉煌 迎春接福 花开富贵合家乐 灯照吉祥满堂欢 合家欢乐 春满人间百花艳 ...

  • 手写春联

    手写春联 作者:李广生 过年贴春联是老家的风俗,家家户户都贴.大门口没有一副大红春联,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即便是常年没人居住的房子,这时候主人也要赶回来贴副春联,图个喜庆.我家的春联,每年都是老父亲 ...

  • 二十三,是小年,手写春联真情传—春节要告诉孩子的那些事(2)

    [家教智慧 第363期] 二十三,是小年,手写春联真情传 过年了,过年了!小时候,对年终有一种渴望和期盼,每到过年,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这种兴奋,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燃烧,因为这天是小年,标志着过年 ...

  • 文学看台1456 | 汕尾的春节*温水义:手写春联庆新年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郑振涛当选省政协副主席 张晓强任汕尾市委书记 邱学青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汕尾历任书记市长名单 戏音悠扬小山村/走进长沙湾/观山悦海去大湖[温水义刘海涛马壮实] 温水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