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醒】姚尧:精读《论语》第1集

孔子家世

  《汉书·艺文志》上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由此可知,论,即论纂;语,即话语。所谓“论语”,其本意就是将话语整理编纂。具体到《论语》这本书,主要是整理编纂三类话语,一是孔子回答弟子的提问,二是孔子回答当时人的提问,三是孔门弟子之间互相转述其从老师那里听来的言论。当时,孔门弟子对于孔子的言行各自都有记录。待到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就这些记录互相收集整理以编纂成书,故书名为《论语》。

  既然《论语》主要是对孔子言论的记录编纂,那么要想真正读懂《论语》,首先就得了解孔子这个人。毕竟,每个人说的每句话都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不考虑时空背景而望文生义,这就是后世许多读者误解孔子及《论语》的原因所在。为此,在正式讲解《论语》的各篇章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用相当的篇幅来为读者介绍孔子这个人。下面这段,就是《史记·孔子世家》中对于孔子的记载: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孔子世家》

  按照《史记》的记载,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2年)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人,其曾祖父是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由于叔梁纥夫妇曾于尼丘山祷告,且孔子排行第二,又因头顶凹陷,四周隆起如山丘,故为孔子取名为丘,字仲尼。

  这段记载看似清楚明白,实则留下了诸多疑问值得深入探讨。为此,我们逐条解析如下:

  首先,《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那么其祖先是何时,因为何种缘故搬迁到鲁国呢?孔子常自称是殷商后裔,如《礼记·檀弓上》记:“而丘也,殷人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的长兄名启,因母亲身份低贱而不得继承王位,被封于微(今山西长治市潞城区),爵位是子爵,故称“微子启”。汉朝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常将“启”字改为“开”,故《史记·宋微子世家》记:“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商纣王在位其间,微子启因劝谏不从而避祸逃亡。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微子启前来投奔,武王恢复其微子的名位。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封微子于宋(今河南商丘),是为宋国的开国之君,爵位是公爵。宋微子死后,其弟衍即位,因排名第二,故称“微仲”。宋微仲的八世孙中有一人,名嘉,字孔父,故称孔父嘉。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丘,这就是孔子自称殷商后裔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姓和氏原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同姓代表着共同的祖先,而自同一祖先流传下来的不同宗族分支,就称为不同的氏。商朝的祖先是子姓,传至微子启时,因其为宋国开国之君,故这一支称为“子姓宋氏”。传至木金父时,木金父以其父孔父嘉的字为氏,故这一支称为“子姓孔氏”。因此严格来说,孔子不是姓孔,而是姓子,孔是其氏族名。同样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既不姓叔,也不姓叔梁,而是姓子,孔氏,名纥,字叔梁。只是自战国以来,姓与氏之间日益混用,世人常以氏为姓,就连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都说孔子“字仲尼,姓孔氏”,所以我们也就不再纠结于子姓,而依惯例称孔子姓孔了。

  孔父嘉本是宋国公室后裔,在宋穆公执政时期担任大司马。宋穆公是宋武公的儿子,宋宣公的弟弟。宋宣公临终前,没有将国君之位给自己的儿子宋与夷,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宋和,也就是宋穆公。宋穆公临终前,召来孔父嘉道:“先君宣公舍弃太子与夷而立我为君,此番恩德我不敢忘怀。我死之后,你们必须立与夷为君。”孔父嘉道:“群臣都希望能立您的儿子宋冯。”宋穆公道:“不可以立宋冯,我不能有负于宣公。”遂让宋冯离开都城,前往郑国居住。于是,宋穆公去世后,群臣立宋与夷为君,是为宋殇公。

  宋殇公九年,孔父嘉的妻子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了太宰华父督。华父督也是宋朝公室后裔,与国君的血缘比孔父嘉还近,如下图所示:

  华父督见到孔父嘉的妻子后,为其美艳所倾倒,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于是就产生了将其占有的恶念。次年,华父督攻杀孔父嘉而夺其妻。宋殇公为之震怒,华父督遂将宋殇公一并弑杀。之后,华父督从郑国迎回宋穆公的儿子宋冯,将其立为国君,是为宋庄公,华父督自己则当了宋国的宰相。为躲避华氏的威逼,孔父嘉的后代遂逃奔至鲁国,自此孔氏为鲁国人。

  关于孔氏奔鲁,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奔鲁,如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记:“孔父嘉为宋华督所杀,其子奔鲁。”一种是孔父嘉的曾孙孔防叔奔鲁,如孔颖达《诗经·商颂·那·疏》引《世本》记:“正考甫生孔父嘉,为宋司马,华督杀之,而绝其世。其子木金父降为士。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为华氏所逼,奔鲁,为防大夫,故曰防叔。”相较之下,姚尧认为第一种说法更为可行。盖木金父既与华父督有杀父夺母之仇,则木金父能报仇就当奋不顾身,不能报仇便只得逃离避祸,又焉能继续留在宋国为士?华父督又焉能放心木金父在宋国为士而不斩草除根?倘若华父督真能容得下木金父,又何至于再传两代之后,木金父之孙孔防叔反倒不容于华氏?因此,由宋国逃奔至鲁国的必定是孔父嘉之子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子。由于叔梁纥曾在鲁国担任陬邑大夫,故孔子生在陬邑。

(0)

相关推荐

  • 八一八圣人的卦——说说孔夫子的家世梗概

    本期河图洛书,我们一起看看孔夫子的"八卦"人生. 一"举"成名 公元前563年春(周灵王九年),中原霸主晋国联合鲁.宋.卫.曹等十三国军队,攻打不听话的妘姓小国 ...

  • 而立之年当自立,不惑之年当自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篇第二>) 一 这一段话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不用多加解释. ...

  • 孔子有何身世?竟是商朝王族后代,或还是一“私生子”!

    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文人,孔子一生倡导"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周礼,一定程度上可谓是"周朝死忠".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从身份上来说,孔子却与周朝有灭国之仇,因 ...

  • 散文||我所了解的孔子(上)

    我所了解的孔子(上) 艾平||湖南 在中国历史演进和中国人心灵塑造的过程中,儒家一直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而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建者,孔子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崇高的威望.诚如司马迁所评价的那样,只有孔子 ...

  • 姚尧精读《论语》第3集

    关于孔子的出生年月,两千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起因在于三部经典文献中的三个不同记载. <史记·孔子世家>记:"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史记·鲁世家>记: ...

  • 姚尧精读《论语》第2集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明确记载孔子是其父母野合而生,那么这个"野合"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后世史家对此众说纷纭,最直接的说法就是取其字面意思,即叔梁纥与颜徵在[1]于田野 ...

  • 姚尧精读《论语》第1集

    孔子家世 <汉书·艺文志>上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由 ...

  •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69集

    张敖失国 [原文]十二月,上还,过赵.赵王敖执子婿礼甚卑:上箕倨慢骂之①.赵相贯高.赵午等皆怒曰:"吾王,孱王也!"乃说王曰:"天下豪杰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帝甚恭,而帝 ...

  • 姚尧精读《股票作手回忆录》第2集

    [译文] 我注意到,无论行情是上涨还是下跌,股价可说是,总在展现某种特定的惯性.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将其形成判例后,即可作为我分析预测行情的指引.当时我年仅十四岁,但脑海中已经积累了数百个观察实例.于 ...

  •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67集

    [原文]初,匈奴畏秦,北徙十余年.及秦灭,匈奴复稍南渡河①. [白话]起初,匈奴畏惧秦朝,向北迁徙了十多年.待到秦朝灭亡,匈奴又再次逐渐南渡黄河. [姚注] ①南渡河:黄河的流向呈"几&qu ...

  •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68集

    白登之围 [原文]上自将击韩王信,破其军于铜鞮,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与信及匈奴谋攻汉.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汉兵 ...

  •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66集

    十八功侯 [原文]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q ...

  •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65集

    兔死狗烹 [原文]六月,壬辰,大赦天下. [白话]六月,壬辰日,刘邦大赦天下. [原文]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将征之. [白话]秋季,七月,燕王臧荼反叛,刘邦亲自领兵征讨. [姚论] 刘邦刚登基称 ...

  •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64集

    巩固政权 [原文]彭越既受汉封,田横惧诛,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帝以田横兄弟本定齐地,齐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取,后恐为乱.乃使使赦横罪,召之.横谢曰:"臣烹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