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哲学:再谈“双向驯化思维”

此前在《空山物语》栏目谈及“双向驯化”后,逐渐意识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决定再于《开汤哲学》栏目中花些篇幅进一步深入。
之前是从宏观与纵向在对“双向驯化”或者说“相互驯化”进行探讨。今天我们则要从微观与横向这两个维度对其重新展开思考。更准确地说,思索“双向驯化思维”如何具体应用于我们的个体与当下,作为审视与取舍的标准
——————
当把“双向驯化”的视角拉得足够长,你会系统清晰的看到人类与整个世界互动进化的过程。随着不同部族先民的不同选择,逐渐诞生了农耕民族、游牧民族与海洋民族,并随之产生了相应的文明,以及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不同文明间的融合。
但你也会想,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都已成为过往或既定事实,——那么,这些又与当下的我有何干呢?
那我告诉你:运用“双向驯化思维”,能够帮助你冷静地审视你以及你所处的领域、你之所为是否符合两者间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价值的目的,或者说能否实现“双向驯化”进而实现“双向进化”
以书法为例,我们的先祖从最初选择使用象形文字,而不是字母文字,并沿用至今,就注定了它在未来成就为一门书写艺术的最大可能性;秦统一六国文字,李斯奉旨作小篆,也是无形中推广了这种文字的应用范围与普及程度;隶、真、行、草,各种书体一路下来,也是在发掘、尝试基于书写的各种可能性;同时还是基于“形”的概念,使得每个人在书写的过程中也都自觉不自觉的反映了各自对于“形”的理解与认识,当这种个性化的书写成为一种普遍,那么情感也便自然而然地蕴含于其中,——书法艺术便产生了。
王羲之几乎尝试了章草笔法的所有可能,颜真卿也对行楷书体有了自己的理解与创见,苏轼在历史发展到伏案而书的时代后也有了属于自己执笔而书的方式。
以上种种,无不是在创变者成就了自己的同时也焕发出了“文字书写”这个事物的新的生命力,这是一种相互的成全。相比之下,选择使用字母文字看似简化了学习与书写的难度,但却显然遏制了书写的艺术可能性,——最终,字母文字也只有字体一说,而断无书体的概念。所以只有汉字发展出了书法艺术。
同理,篆刻在汉代统一了形制,并扩大了应用范围,类似于秦小篆之于文字发展的意义;文彭初尝自行刊刻,开文人篆刻之先河;赵之谦于篆刻风格上的各种尝试,类似于王羲之于笔法可能的穷尽;而后来者如黄牧甫、吴昌硕、齐白石之各自的鲜明风格,也都是在其基础上的选择性发扬。进而使篆刻艺术在其不同的历史阶段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强大生命力。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最初人类作为相对主动的一方,在选择并发掘对象事物可能具备的价值点(无论是物质价值还是精神价值),而对象事物通过主动配合或被动筛选满足了人类的这个需求,进而实现了相互的促进与提升,一个双赢的局面。
另外,你会发现上述例子中的“双向驯化”进程很多关键节点都是呈现于某个具体的人身上,如李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文彭、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齐白石等,如果一定要推举一个当代人物的话,那么我选择袁隆平。
如果你也有心于在自己的领域里创立并占据某个节点,那么你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是:
审视该领域的发展脉络及趋势,看与你当下所为是否契合;
尝试发掘新的价值点,无论是物质价值还是精神价值,看是否有能力将其实现,并驾驭它
当然,如果你无心改变世界,只是想落个安稳,那也需要思考以下几点:
我所处的位置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趋势?或是相悖?
如果相悖,那留给我或这个行业的时间还有多久?是会被什么取代?
如果符合发展趋势,那我或这个行业是否会处于风口呢?还是在风口之外?那我又该怎么办?
不妨常想一二,没坏处的。但倘若真要付诸行动,那可要慎重了,因为那天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代价巨大!身处其中才深有体会,比如我……
当然,“双向驯化”本身也是个“双向选择”和“双向淘汰”的过程,人类也并非具有完全的主动性。比如植物花朵在传播授粉这个环节上就选择了与昆虫“双向驯化”,而放弃了人。同时,人类也选择了一个间接且更高效的方式去获取花蜜——直接采集蜂蜜。
野生狼群中有些老弱病残,在选择被人类驯化的同时很可能也会有一部分选择了与虎、狮为伍,但结果显然并不好,所以我们现在看不到在虎、狮狩猎的过程中有狼或狼的变种参与。所以各种的选择可能都在随时进行着,但随时也都在被现实筛选与淘汰着。
——————
既然茶在最初被定义为祭祀应用,也就标定了它的贵族属性。那么晋唐一脉将茶繁缛化也正是在诠释这个属性,其结果便是茶风甚盛;而陆羽之“忌加佐物,但求本味”的思想,非常适合之后宋人“尚简”的审美倾向,故而“宋点”;明太祖“罢团为散”,看似一刀切断了此前“龙团凤饼”精加工一路的发展,但却开启了散茶瀹饮时代,奠定了各种茶类工艺涌现、真正追求茶之本味的现实基础。并最终在某个历史阶段实现了:茶的品饮价值不断丰富、不断得以提升,而人类于茶汤滋味中获得的味觉体验与精神享受也同步提升的“双向进化”结果。这个历史高峰应该是“清中期”。
以我为例,身处当下中国传统茶业的颓势中,正是在梳理了中国乃至世界茶业发展史后,开始重新冷静审视“中国茶”这个物种:
曾经的世界茶叶唯一出口国,那真的已成为过去。
从产量上讲,它也不再是冠军,而且暂时也没必要去争什么第一,——先愁销路吧。
工业化也不是其优势。
但茶树种类的多样性,以及茶类加工工艺的丰富性上它仍居世界第一,——这是其物质资源的优势。
不论是茶树品种,还是加工工艺,其个性特点与差异最终都将落实于汤感滋味。——倘若最终汤感呈现不到位,任你品种优势还是工艺优势都将湮没在那一口粗糙的茶汤里,难以示人
基于这样的分析与判断,意识到“汤感的最佳体验”将成为茶行业打破时下僵局的一个突破口。于是毅然决定以“汤感的呈现与体验阶段”作为我们的主攻领域。
或者说以“汤感体验”作为中国茶的新价值点来对其加以发掘与驯化。当人们感受到那种此前从未体会过的极致味觉体验后,一定会被深深打动,并真正的爱上茶。继而消费茶品,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还要意识到,有鉴于非产区消费端对于茶的汤感审美追求要更纯粹,较少掺杂汤感之外的价值维度,故而更可能在开汤品鉴阶段有所创见
事实也的确如此。作为一名北方茶人,不谦虚地讲,我们已经建立起关于开汤品鉴阶段的系统理论技术框架,并且在汤感的呈现与体验过程中获得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味觉震撼……
我们确定,这就是那个真正的“中国品味”,那个基于感性认知的“中国品味”。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当侧重茶品物质层面价值的产区茶人与侧重茶品体验层面价值的北方茶人,也将构成一对“双向驯化”,进而促使“双向进化”,——中国当代茶业的困局,恰恰是由于这种双向平衡的缺失所导致的。而这种双向促进的关系一旦建立,茶会越做越好,人们也越来越懂得享受汤感之美。在提升了国人品味的同时,也推升了中国茶的整体高度,并使其焕发出了新的勃勃生机。
而此时,我已在路上~~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0)

相关推荐

  • 涂料行业:如何在新零售“革命”中生存?

    迎合从众还是异变突围,这是一个争议的话题.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高度密集,传播效率飞快,产品.商业模式一直处于高度的迭代中.流行的周期变得短暂.线上,我们从大而全的淘宝转向了更加聚焦的小米.网易严选.必 ...

  • 双向调节免疫力

    免疫力一一正气 补气养血 一般性免疫力低下 服人参(少量)西洋参等(人参片饮) 中等低下, 气血汤 当归黄芪汤 严重低下 免疫力亢进(过度免疫)

  • 篆刻 • 书法〡他的作品年展连续办了7届!

    文青跨年,您造吗? 26分钟前 宋晓文,罗道光,魏文彬 风生水起 / 荣耀百家 篆刻 书法 一场艺术的个展 2020 小 编 探 展 如果不曾爱过 内心该如何深刻 如果不曾来过 其美好又该如何想象 当 ...

  • 开汤哲学:谈品鉴标准下汤色与叶底的次要地位

    不同于指向生产前端的"审评标准",在专注最终汤感表现的"品鉴标准"下,"汤色"与"叶底"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汤感品 ...

  • 开汤哲学:驯化的相互性

    此前提到过,人类与对象之间的驯化本质上都是相互的.就比如人以为自己驯化了一部分狼,使其成为了狗,但事实上这些狗也在以一种被动的姿势在驯化着人,使人最终习惯了有狗陪伴的生存状态. 再一个最典型的例子那就 ...

  • 开汤哲学:对比追求汤感的开汤思维

    在<茶,--是个半成品>那篇文章发布后,有人问我: "追求汤感表现的'标准开汤',与此前大家日常的冲泡方式以及产区惯用的冲泡方式有什么更深层的差异么?" 那么我就这个问 ...

  • 开汤哲学:“标准茶样”再思考

    今天在跟北京茶友的交流中提及当年习茶之时他有建立"标准茶样系统"的想法,--虽然后来无疾而终. 这也勾起了我的回忆,彼时供职普洱茶企,我也曾幻想过要建立一套普洱产区山头茶品的&qu ...

  • 开汤哲学:采茶为何要保持鲜叶状态?

    这是制茶阶段的问题,早有定论,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进行阐释. 昨天给孩子削梨时手一滑掉在了地上.立刻捡起,发现着地的那块儿已经阴了.继续削好后把阴了的那块留给自己,剩下的喂给了孩子. 阴了的那块口感疏松 ...

  • 开汤哲学:自然生成论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 "--<道德经> "世间万物自然生发消亡,繁衍生息,迭代演进.遵循着物竞天择的天道自然规律 - -"这是人类给世界作出 ...

  • 开汤哲学:茶汤中的“自然生成论”

    之前聊过"自然生成论",那有些话说出来就不会显得唐突了,就比如 -- "每款茶的汤感呈现,是应该自然生成的 - - " 其实很多朋友觉得呈现为何种茶汤滋味是应该 ...

  • 开汤哲学:吸烟对于品感的影响

    我泡的茶总被那些有抽烟喝酒习惯的茶友评价为"过淡",但他们的浓度我也确实消受不起,只剩下了苦涩. 我在思考与寻找着其中的原因,直到我读到了亚伦·卡尔所著的<STOP SMOK ...

  • 开汤哲学:呈现者与体验者

    前几天去拜访一位业界前辈,交流有关春暖花开之际环境因素对汤感表现的影响. 边喝便唠,我忽然神游别处提了一个问题: "您说,这茶的至高境界是取决于冲泡者呢还是品饮者?" 前辈略加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