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几何学 | 构建我们的思维建筑,几何原来多么重要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欢迎来到“每周读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籍是《战略几何学》。

不知道“几何”这个词,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印象呢?在读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们都做了一大堆的数学证明题、计算题,平面几何还凑合着,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这些,也许都已经把大多数人折磨得怀疑人生了吧?从学校出来以后,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再碰过代数,而几何就更加是“老死不相往来”。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只有搞建筑的人,几何的知识才有意义,否则一辈子都用不上。这样的想法,你中枪了吗?

如果说,几何学可以用战略布局上,你相信吗?实践证明,真的是可以的,《战略几何学》这本书就做到了!这本书的作者是罗伯特.凯德尔,他为人非常地低调,并没有在书上留下太多的自我介绍,但从他写的内容可以判断,他绝对是一个实在人。通过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习到,不但做战略、做计划可以用到几何的原理,甚至如何高效阅读,几何原理都能够派上用场。下面我将详细为你拆解书中的内容。

1 我们常用的几何图形:点、线、角、三角

说到“点”,这个很好理解,一篇文章、一本书都会有中心思想,有论点;你去听一个大咖的分享,也是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正是它的点,我们经常会说的Point。每一个商品,也有它独特的卖点,能够吸引客户花钱购买。总之,一件事物“独一无二”的特性,就是它的点。“点”是确定的,有强烈的排他性,这意味着,只要是“黑”就不可能是“白”,不会有中间缓冲的地带。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事物都“非黑即白”的,很多时候我们更关心一个度,这样只靠“点”就很难表示所有的事物了,这时就要往外延伸,用到“线”。比如说,水的温度是0到100度,这就可以用线来表示,只要在这个范围内,都是液体状态。比如说,过年的假期,从除夕到初六,这个时间段也属于一条线。

如果问,怎么才算一个成功的人呢?你可以说他有钱是成功,也可以说他照顾家庭照顾得很好。那么问题来了,要是一个人很有钱但家庭生活一塌糊涂,又或者说一个人家庭照顾得很好,但一贫如洗,这算不算成功呢?但是,他在其中一条线,都达到最大值啊,为什么不算成功?只是用一条线,也很难综合分析出,这个人算不算成功,只有两者权衡才算数。我们常见的“重要、紧急”不就是要用到这两个指标吗?我们把“重要”和“紧急”形成一个夹角,从中博弈求出最优解,这就是“角”的思维

如果说“角”是一个平面的思维,还有更高一级的立体思维,就是“三角”。书上讲到的三角思维,都是在“合作、控制、自治”这三者之间,相互权衡,相互博弈,比如说,在合作与控制之间,在控制与自治之间,在合作与自治之间,如何相互权衡。下面,我们再看看,应该如何用几何的方式来定战略。

2 用几何方法定战略

我们先看什么是“点”?就是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的东西。首先你的人格,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基本上是很难改变的。比如我是数学专业的,当然就特别喜欢较真、算账。哪怕跟我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算一下值不值。既然我是这样的性格,就意味着我不是一个随意的人,不会做“差不多先生”。然后就是格言,就是你最信奉什么话。就拿我来说,我认为“世界上所有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数学问题。”还有就是数字,比如说加班这个事情,我们都默认是“996”,哪怕不是精确这个时间点,但大家已经默认就是这个数字了。

还有就是我们看得见的图像,比如说星巴克的LOGO,我出门在外,只要看到这个LOGO,就知道这是星巴克,而不会想着是其他的咖啡店;而星巴克也在短期内,也不可能会用其他的LOGO,除非是大改。最后一个就是参照物,比如说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就成为你的参照物,意味着你也跟他类似。比如说,在数学这个领域,我是以华罗庚为参照物,要把数学知识表达得非常接地气,这也意味着,我也不可能会以莫言、村上春树这些做榜样吧?

如果说,“点”是我们的一个定位,那么“线”就告诉我们,应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书上告诉我们,要出来创业,建立公司,就得用这样的方式来定战略。前面的“点”是把我们独一无二的点确定下来,而“线”就是确定做到什么样的程度。首先是绩效,也就是说你每个月该做些什么事情,比如说要加多少个客户微信,跟拜访多少个大咖,要看多少本书;然后就是结果,你做了这些努力以后,期望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比如说让公司的营业额、业绩有多少,自己的个人收入有多少;最后一点,就是你的江湖地位怎么样,在大众心目中的口碑怎么样,有多少人认识你这个品牌,认识这个优秀的你,尽管不是你的用户等等。

有了目标是好事,但问题是怎么去把目标落地呢?真正实现起来,太难了啊!比如说,在培训领域,最大的难度,基本上就是两件事:一是用户的流量,二是自己的知识功底。两大挑战,就形成了一个“夹角”。在最理想的状况下,当然就是自己的知识足够渊博,同时也不缺流量,这真的是完美了!然而,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啊,毕竟时间精力都是成本。你如果只顾着开发流量,也许修炼知识就没这么深厚了;如果只顾着深挖知识,在开发客户方面可能也是一团糟。真心不容易啊。所以,只能在这个夹角中,同一个长度,寻找最优解。

明白了这个思路以后,才真正去设计模式,解决问题。这就需要用到“三角形”来处理了。这个“金三角”包括什么呢?一是自治,二是合作,三是控制。说得通俗点吧,“自治”就是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一旦我决定的事情,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当然,如果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充分给到对方自由空间。“合作”指的就是,我要做这件事情,谁可以帮我干,我是整合他们,还是直接花钱买?“控制”指的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你要来我这里混可以,但你必须遵循我的游戏规则。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竞争、成长和组织三个模式。在竞争模式中,首先就是要做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卖点,这就是“自治”;然后就引导用户“相信我没错的,因为……”给出一个跟着你的理由,这既是“合作”;然后就造工具,在我们的这个地盘,用我们这一套工具比较便利,用户欣然接受,这就是“控制”。同样的道理,设计成长模式,可以使用在外边购买的东西回来加工成为自己的特色,跟别人合伙,按照自己设计的模式来制作有个性化的产品。在组织方面,要通过一个价值观,充分把组织内的成员个性化发挥出来,但是也不能偏离初心,在这个范围内大家一起干。

3 用几何方法高效阅读

如果说,定战略是一个宏大的目标,对于一般的“打工人”而言,实在是用不上。但是,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算法,给自己定一个小战略,比如说阅读。提到读书,很多人就比较头疼了,因为厚厚的一本书,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好不容易,读了前面又忘了后面的。作者告诉我们,市面上90%的书都是对你无用的。诶,为什么他会这么自信呢?并不是说这本书没有用,而是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你从头读到尾。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如何快速掌握一本书的精髓,这个方法我看了以后,也觉得非常受用。

首先是“点”,就是这本书讲的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心思想:通过这本书,作者想说明他到底认同什么,反对什么?然后就是“线”,读完这本书,希望读者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读书之前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读完以后,会变化成为什么样的呢?接着就是“角”,我们我们面对哪两大挑战和困惑,需要读这一本书来解决的,现在你找到答案了吗?作者给出的答案,你是否满意呢?最后的“三角”就是你的行动纲领:看完这本书以后,你应该坚守什么样个性,雷打不动的;然后,就是谁的话值得你义无反顾地相信的;你可以选择跟谁合作,达成你的目标。只要能在书上找到这些答案,这本书的价值就算是发挥出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