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2021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三都镇中学 李红华

承蒙梁主任不弃,各位老师厚爱,让我在此发言,我就啰嗦几句,抛砖引玉,希望对各位的复习迎考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我参与了2019年中考化学命题,命题时间6月1日起到6月18日考试结束,命题组成员共3 人,资料就是2 本教材和一本《考试标准》,具体到后来,还有一个题库。要求以生产、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题材设计情境,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将“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想贯穿试卷的始终,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充分体现课改精神。关注和把握中考命题新趋势,对于促进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提高学习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中考试题都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突出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计算能力等。

一、2019年中考化学命题的内容特点

2019年中考化学命题与以往相比,进一步减少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物质性质、用途等单纯识记性知识的考查,取而代之的是借助新的背景资料,以“双基”为载体,以“能力”为立意。在加强考查对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结合化学核心知识在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关注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水平;重视考查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从化学角度认识科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和环境等方面相关问题的考查;适当体现开放性,适当体现初中各学科基础知识的有机渗透。适当考查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引导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尽可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

1、注重学生为适应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双基”考查

身边的化学物质如,空气、水、金属矿物、溶液、常见的酸、碱、盐以及H2、O2、C、CO、CO2、Fe等具体物质的性质、制法与用途;物质组成的奥秘中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特征;化学用语中的元素、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记忆与应用;物质的分类与变化、变化的特征与常见的几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溶液的酸碱度与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化学概念与原理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在题目内容呈现方式上将会更加突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2、紧密联系社会和生产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试题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和生产实际。如试题中有的选取了新型合成材料、淡水资源、金属材料的应用、垃圾的处理方法、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等涉及能源、材料、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部分素材;还有的选取了端午、异烟肼、北大实验室等日常生活方面的素材;试题将社会热点、生活实际和工农业生产实际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设置实际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试题素材的广泛性、试题情景的真实性。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

3、关注过程与方法,重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实验基本操作中不规范操作的错误分析和实验时发生意外的处理;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误差分析;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概括与交流;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重点集中在考查学生针对科学性问题提出猜想的能力;考查学生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能力(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考查学生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

4、化学计算进一步体现综合性

所谓的综合性是将初中所学的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相综合;二是将计算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数据处理相融合,设计成大综合题;三是计算的结果与对数据的分析相结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计算与分析题”。

二、19年中考化学命题新趋势

1、命题趋向趣味性

从医药、食品、保健品、饮品等生活真实问题或趣闻史实中取材,设计出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考题是中考命题的方向.

选择题第13、14题

2、命题趋向时代性

以新科技新材料等时代性的最新科技成果为素材设计考题成为中考的新热点,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关注科学发展的前沿信息,增强时代感与责任感。                          选择题第12题、简答题30、31题

3、命题趋向实践性

检测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并考查基本的化学素养如控制变量的方法、实验及误差分析等,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是中考的基本功能.因而对实验等实践性内容的考查定会加强.

选择题第2、19题、实验与探究题第32题

4、命题趋向探究性

科学探究试题让同学们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中学会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常通过列举资料、思维辨析等方式考查同学们对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这是当前的热门试题.

实验与探究题第33题

5、命题趋向创新性

以信息给予题、设计题等方式考查学生运用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设计新装置、发现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是近年中考题的亮点之一.实验与探究题第33题

6、命题趋向开放性

开放性试题是指答案不惟一或方法多样性的试题.主要包括试题开放、解题过程开放、答案开放、表达方式开放等类型.此类试题主要涉及环保问题、实验设计、知识方法总结等.

简答题第31题

三、备考策略

(一)、掌握“双基”,重视课本

“双基”是任何考试的敲门砖,基本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用途和变化规律、初步的化学计算能力、实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程序等构成了初中化学的“双基”。

教科书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等常用做编题的材料。提醒各位考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最具导向性的材料上,不要乱选考试用书,不要“滥”做复习题。

1、“基本概念和原理”这部分的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在阶段性学习过程中,容易遗忘和混淆。

建议采用内涵分析法复习基本概念,尤其要把握关键性、重要性的字词,弄清适用范围和条件。比如“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指的是原子种类(即元素)未变的生成物,因此,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而蛋白质遇热凝固则是(变性)。化学用语是构建化学大厦的基石,工具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则是“钢筋和水泥”,应下功夫背记(常用的记忆方法有口诀法、分组法、对比法等)。初中化学必须记住的知识主要有: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符号和化合价,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金属活动性顺序,质量守恒定律,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等。

2、“元素和化合物知识”这部分内容面广量大、系统性差。

复习时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使其系统化,并找出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形成脉络清晰、主线突出的知识网络。如常见气体的种类、材料的分类、食品中的有机物的功能和用途、环境污染的表现等。力争将这些关系图“刻印”在头脑中,同时要按性质、制法、用途的顺序进行拓展训练,并与典型实验密切挂钩,如“石灰三角”(教材P136)。最重要的是,要将上述网络化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努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3、“化学实验”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基础与探究共存、操作和表达并重。

常见化学仪器的辨认、基本实验操作规程、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物质的检验与分离方法等基础实验内容是每年必考知识,复习时要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用途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熟练掌握基本操作的要点;从药品、原理、装置、发生和收集、验纯和验满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出常见气体的制取思路;要熟记物质的特殊性质、掌握检验的程序、试剂和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发挥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特点,利用演示、分组实验调动学生复习兴趣,克服复习时只讲实验不做实验的现象,要让学生再次动手,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做过的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装置和实验现象,多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实验过程,真正理解和理解各个实验设计的道理,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适当做一些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复习要围绕课本上的内容展开,要注意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明确设计实验的一般思路,学会用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的标准评价实验。当然不能忽视的是,实验操作考查都会在当年的试卷中有所体现,所以,要认真对待即将开始的实验操作考查,仔细观察,正确纪录,合理解释,以期留下较深刻的体验。

4、“化学计算”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直观性差、规律难寻、方法多样。

复习一定要按《考试标准》规定的计算类型展开. 复习中要养成仔细审题、合理析题的好习惯,养成规范的解答步骤和格式,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计算是物理量的计算,因此运算过程一定要带单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有关运算符号的使用,要以“能力自测”中附录“初中化学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名称和符号”为准。

(二)关注热点问题,联系生活实际

这几年化学试题中无一例外地都有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和生活的命题,很好地体现了化学这门学科源于社会,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时代主题。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密切联系实际,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生活健康、化工生产、高新技术、资源和能源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或近一两年发生的重大的与化学有关的事件,找一些情景新颖、内容广泛的题目,用以考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综合解题能力。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培养自己关心自然,关爱自己及身边的生存环境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考查对生活中的事物、现象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多关注国内外和本地的热点大事,研究他是否是化学有密切的结合点,善于捕捉其中的化学知识信息

(三)注意心理调节及作息时间调节

注意心理调节及作息时间调节,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适度焦虑,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