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贾玲的真性情赢得了观众的泪流满面

春节一直以来都是贺岁片交相辉映的时间段,贺岁片总是以幸福快乐、祝福团圆这样的主题与春节喜庆同步同行。中国人的“家”观念,也同样推动着贺岁片电影的繁荣。

今年8部贺岁片初一同时上映,王宝强的《唐人街探密3》一路飙升,却后劲不足,贾玲的《你好,李焕英》狂追而上。

在《你好,李焕英》拿下票房20亿时,我走进影院,不仅因为网络上疯传的带上手巾看电影,而且就想看看贾玲如何将小品拉长展演。

一、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推进剧情真情流露。

小品版《你好,李焕英》是2016年9月10日浙江卫视喜剧竞演综艺节目《喜剧总动员第一季》中贾玲与陈赫、张小斐联合主演,电影《你好,李焕英》则是小品版的加长版。

影片讲述的是贾玲在学生时代母亲去世后,内心一直后悔母亲健在时,没能让母亲快乐一回的自责与愧疚。而后,穿越到1981年面对情同闺蜜的母亲,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在笑与泪中,令人深思。一个感人的故事,加入了众多的喜剧元素,令人在欢乐中又禁不住泪流满面。

许多人在进入电影院之前,应该都做足了流泪的准备。既然早已有了“伤心防御”,按道理,已经防备着心伤,却还不自禁的泪流。这是为什么?

其实,主要原因是电影里的真情流露,贾玲的真性情。

贾玲并不是在演电影,而是在成全自己对母亲的愧责。电影中许多的镜头是贾玲的真情外泄,并不是演绎,哭泣是真实的泪水,欢乐是真实的酒窝。

与其说贾玲是在演自己、拍摄电影,不如说是因为母亲才促使这部电影成形与上映。

也正因为这样,电影本身就似一条瀑布,当情感真诚流淌时,冲泻而下的是每个人心中对于母爱的眷恋和缅怀。

观众中,母亲健在者,想起了自己的浑噩;母亲去世者,想起了母亲的美好。

此时,电影的呈现是格外聪明的。《你好,李涣英》依然讲述一个俗套的“为母则刚”的主题,可却并没有呈现母亲如何坚强、如何劳累,而是将这条线暗暗的隐藏起来。

而明线却是贾玲穿越帮助自己的母亲买电视、打排球、谈恋爱,以搞笑的场景出现,让观众早已卸下了“伤心防御”。

影片的最后,突如其来的反转,原来母女二人都是穿越。母亲要承受着明知故做的强大心理压力,却要在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强颜欢笑。

观众也突然发现,不单是女儿成全母亲,更重要的是母亲的无私付出与牺牲。而这些却一直发生在每个人身边,没有人做父母时要去学习,却都一个模子的为子女付出。

热泪盈眶,自然冲眼而出。

电影中,暗线的设置起到循序渐进的渲染情感的作用,而明线则是让人更加明白“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

二、一前一后两长镜头,推进电影真情流露。

电影拍摄中的长镜头是指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连续拍摄一个场景、一个戏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电影《你好,李涣英》开头与结尾的两个长镜头,更加突显导演的用心与真诚。中间的喜剧部分抓牢了年轻观众的心,那么开头则将中老年观众的心陷入其中。

开头贾玲穿越到1981年时,长镜头呈现的是胜利化工厂由黑白逐渐描摹出色彩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场景。对于一个出生于1982年的导演来说,重现八十年代,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影片所展现出来的八十年代,却与自己儿时的记忆十分吻合,整个代入感强烈,仿佛回到孩童时期,可见导演的用心与真诚。

八十年代是改革开放初期,购买物品都要有票据。记忆中,家里的黑白电视,也是得到票后购买的。

由于厂区房间小,一大群人守着屋外电视看女排,是八十年代的亲切记忆。

那时,自己还是孩子,看不懂女排,却又不敢独自一人回宿舍睡觉。只好端坐在椅子上,看着一群疯狂叫喊的大人,挥舞手臂、欢喝高呼,反正自己是边瞌睡,边观望的。不明白,一个球打来打去,有什么好看。

奔跑的长镜头,一直是电影比较青睐的一个场景表现手法。恐惧,可以表现;欣喜,可以表现;悲痛,同样是可以表现的。

结尾的长镜头是贾玲突然发现母亲也是穿越过来的,哭泣着奔向母亲的宿舍。

奔跑的长镜头,让贾玲用真诚的哭述,真实地表现出来了。因为观众的心都拴在奔跑的贾玲身上了,她不是表演,是在真实的恸哭。哭自己的无知,哭母亲的不在……

这段场景,应该说是不完全的长镜头,因为奔跑的镜头穿插着切换的画面。但是,贾玲撕心裂肺的哭喊,不是演绎,是实实在在的真情流露。

电影已是尾声,观众已经跟随着贾玲一起泪流满面。

此时,一前一后的两处长镜头,不仅将电影的真诚与用心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让观众真真实实地感受了一场母女分离的情感洗涤。

总之,《你好,李涣英》之所以让观者潸然泪下,原因是贾玲的真诚与真实。从一众笑星的配角演出,也不难看出来。只有一个镜头的师傅冯巩、“大搞特搞”的许君聪、乔杉、王小利、宋晓峰……

突然想说,已经不知多久不看喜剧了。因为“无厘头搞笑”的原因,对于喜剧强制性的使人发笑的手法,十分不感冒。但是贾玲的《你好,李涣英》却将“无厘头”亲切地缝合在情感戏中,让人温暖。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