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证脉证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柴胡汤证脉证研究
大柴胡汤证脉证研究   【摘 要】大柴胡汤首次出现于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为了对大柴胡汤的功效有更好地了解,本文收集整理了关于大柴胡汤证的古今医案104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大柴胡汤证的脉症进行分析、总结和详细研究,探讨了该方证的主证、兼证、舌象和脉象的一般规律,为大柴胡汤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柴胡汤;大柴胡汤证;症候;辨证   【中图分类号】R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483-02   《伤寒论》中大柴胡汤的描述有两条:①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条);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165条);《金贵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第十二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本方由柴胡、黄芩、芍药、大黄、半夏、生姜、枳实和大枣八味药物所组成。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两解之方,亦属表里双解剂,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本文通过收集大量临床病例,对大柴胡汤的病案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探讨了大柴胡汤证的主症、兼症、舌象、脉象和诊断方法,为大柴胡汤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1 研究方法与结果   1.1 研究资料来源   通过查阅著名的中医医案书籍和1978-2011年间发行的医学杂志期刊,本文选取了104例以大柴胡汤为主方的病案报道。为了更好的反映该汤证的疗效,本文制定数据收集标准如下:原方的八味药中生姜和大枣可缺少,但所加味的药不能超过五味,所增药物的剂量不能超过原方药物的剂量。   1.2 大柴胡汤治疗疾病类型统计   本文收集整理的104例病案中共涉及53个明确病名记载的病种。通过数据整理、 归纳可以发现,大柴胡汤的应用案例中,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五官疾病、儿科疾病、妇科科疾病分别为74例、24例、3例、2例和1例。内科疾病以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为主,分别为37例和16例,占总病例的50.00%和21.62%,还有内科疑难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神经系统疾病5例、代谢和营养疾病1例,各类疾病分别占内科疾病的16.22%、6.76%、6.76%、0.14%;外科疾病中的急腹症为22例。由此可见,大柴胡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外科急腹症类疾病。采用频数方法运算可以发现出现频数较高的前四类疾病为:急、慢性胆囊炎,长期发热,胰腺炎,高血压。   1.3 大柴胡汤证的症状统计   1.3.1 症状归类   由于选取的文献病案中对相同或相近症状的语言描述多种多样,说法较为复杂,为了更好地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在不违背病案原意的基础上,对各种相同症状进行合并,相近症状进行归一。举例为:大便超过两日一行、大便干结、大便秘结、大便坚硬、大便结实如羊屎归为便秘;咽干、口干、口燥归为口干;上腹痛、右上腹痛、左上腹痛、全上腹痛归为腹痛;默默不欲饮食、纳谷不馨、厌食、食欲不振归为纳呆;胃脘胀痛、胃脘疼痛、胃脘阵痛归为胃痛;恶心、呕吐常同时出现归为呕恶;小便色赤、小便黄赤、小便短赤、溺赤短少归为小便赤;烦躁不安、心烦不安、心烦、心情烦躁归为烦躁;舌质偏红、舌边红、舌质嫩红、舌质稍红等反映舌质症状归为舌质红,以此类推。   1.3.2 症状统计结果及分析:   运用频数统计的方法,发现在统计的104例病案中有85个不同的症状,各症状出现的总次数为527次;每个病案中症状平均个数为5.1个;每个症状平均出现次数为6.2次。统计数据中,出现频率大于10次的症状共有12个,具体症状如表1所示。   为了归纳总结出大柴胡汤证的主症和兼症,本文采用χ2数据处理方法,对于频次排序最高的前12位的症状在主要疾病中的分布情况进行χ2数据分析,具体结果见2。   从表2可以发现:便秘、呕恶、口苦、小便赤在各主要疾病类型当中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即作为大柴胡汤证的主症,纳呆、烦躁、腹痛、口干、腹胀、体温高、胃痛、胁痛等症状作为兼症。   1.4 大柴胡汤证舌脉情况统计   1.4.1 舌象统计结果及分析   舌质:在104例验案中有82例对舌质进行了描述。其中包括舌质红61例、舌质淡红8例、舌质淡7例、舌质绛2例、舌质淡紫2例、舌质紫暗1例、舌质暗红1例,分别占总数的74.39%、9.76%、8.54%、2.44%、2.44%、1.22%、1.22%。在所统计的病案中对舌形的描述仅有1例为嫩舌。对所选病例中的舌质进行χ2检验分析发现,舌质红在病例中出现的频数与其它舌色相比P<0.05,存在显著差异,所以舌质红为大柴胡汤的主要舌色。  
(0)

相关推荐

  • 胡兰贵教授运用芪脉类方的方证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对胡兰贵教授临床运用芪脉类方的资料进行规律性研究,结合胡老辨证论治和用药的特点,旨在总结胡老运用芪脉类方的方证经验和中西医适用病范围.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5月胡兰贵教授运用 ...

  • 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从中医分型辨治

    子宫脱垂(uterine prolapse)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至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的疾病.而阴道壁脱垂包括阴道前壁脱垂和阴道后壁脱垂. ㈠ 脾虚气陷证 [病 ...

  • 伤寒论第197条

    第197条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一.学思 1.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 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 若不咳 ...

  • 现代医案缺血性中风病“脉证治”研究及齐向华教授辨治缺血性中风病经验总结

    目的:现代医案部分:通过收集建国以来缺血性中风病现代医案,挖掘现代医家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有关脉象.舌象.症状.证候及其处方用药等一些普遍性规律,分析"脉证治"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脉诊在 ...

  • 【转】诸脉证

    诸脉证诊法(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府,聚也,府库之谓也.血必聚于经脉之中,故刺志论曰,脉实血实,脉虚血虚也.然此血字,实兼气为言,非独指在血也.故下文曰∶长则气治,短则气病.又如逆顺篇曰∶ ...

  • 风论:伤风脉证并治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岐伯对曰:风气藏在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 ...

  • 血府逐瘀汤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

    血府逐瘀汤证 [渊源] <医林改错>. [病机]瘀血内阻胸部. [汤证脉症] 主症:胸痛,痛有定处. 副症: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或 ...

  • [卷一]诊诸病证脉法

    [卷一] 诊诸病证脉法 论曰∶脉变于内,病形于外,相参以察其理.气热脉满,是谓重实.脉实以坚,谓之益 甚.上下相失,不可数者死,谓至数也.脉口热而尺反缓,皮肤外证也,滑则从,涩则逆. 寸口肤热而尺肤寒 ...

  • 脉诊寸关尺:经方三部脉证纲要!

    脉诊寸关尺:经方三部脉证纲要!

  • 【黄仕沛】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腹胀满案

    [黄仕沛]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腹胀满案 我于2013年7月13日清晨赶到广州火车东站售票处,准备购直通车票往香港讲课,正值星期六又是暑假,售票处挤满了人.朋友从加拿大来 ...

  • 血痹的病因和治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12.1 血痹的病因和治法 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 ...

  • 经方三部脉证纲要及仲景经方的十剂疗法

    经方三部脉证纲要及仲景经方的十剂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