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纲上线”说说北海那条咸鱼
有绝配之称的“咸鱼送粥”
到过北海的朋友都知道,吃饭时常常有一个压轴的主食:咸鱼白粥,那咸鱼真是不同寻常地“美味”。有一天参加某单位的接待,服务员把咸鱼端上桌时,听到主人头头是道地向客人介绍:“这叫'一夜埕’,在埕里一个晚上腌制而成,有些人故意说成'一夜情’。”
我悲愤得差点没一口把饭喷出来。
我在北海生活了三十年,虽然从不敢说“吃过的盐多过谁吃米”,但吃过的咸鱼不少,从来没听说过什么“一夜埕”。“埕”是什么东东?咱北海人没文化好不好?不认得这个“埕”字。北海人腌酸菜萝卜的器皿叫“瓮”,不叫“埕”。
那些与白粥有“绝配”之称的咸鱼并不是用瓮来腌的,而是选择俗名叫“剥皮鱼、沙钻仔、蜡烛、油甘、白饭”等小杂鱼,用粗盐搓,然后摊在簸箕上晾晒而成,因为需要沥干渗出的水。盐搓得多的叫“咸晒”,盐搓得少的叫“淡晒”。放在瓮里或大缸里腌出来的叫“鱼露”,不叫咸鱼。
我想起某年给一个记者团当陪同,有关部门安排了一位导游,同样头头是道地介绍,北海的西南大道是国内最宽的马路,比北京长安街还宽10米,“修这么宽,就是为了北海以后大发展,预留用作飞机场跑道的。”
我辟手夺过她的话筒,问她做导游前,是否误上贼船,做过传销?以前听有人说它预留建轻轨我就算了,现在升级到飞机场跑道了,“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样的以讹传讹,如果是不懂,可以去了解,去询问;如果是想当然或刻意伪造,就是对历史和文化态度轻薄了。把北海的咸鱼说成“一夜情”,属于饭桌上的恶俗,的确有些“低级趣味”,但也不必硬拧成“一夜埕”呀。为了防止文化的堕落,就用文化的虚假或者说虚伪来纠正,这样“以毒攻毒”,并不像有文化的样子。
咸鱼是这样“炼”成的
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首先要怀有对那个地方文化的敬意,要了解那个地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真实情形,因知而爱,因势利导,而不是硬从某种理念出发,想当然生拉硬拽地引导。真实是民俗文化的价值所在,也是获得认可并广为传播的前提。如果说“一夜情”不可取,这“一夜埕”也不过是想当然的自作聪明罢了。
家常菜的腌咸鱼是北海的美味特产,是北海人的乡愁和乡思,我一个朋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参与北海大开发,后来离开北海到北京闯荡十几年,却像北海的“土著”一样爱上北海的咸鱼,偶尔还叫熟人给他寄去一些。天晓得他要听说这“一夜埕”,是否怀疑自己当年到了一个“假的北海”?
为了咸鱼制作手艺的返璞归真,为了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了北海咸鱼的名声,为了所有人对北海咸鱼的热爱,为了留住北海人的乡愁,拜托不要再胡诌什么“一夜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