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关系中的心性修持(下)

文章中的类似(圣灵/上主/救恩/天国)等等,都非宗教术语。

· 01 ·

观照

大家在生活中就可以做个实验。如果你觉得强度太大,可以拿一天做实验。

这一天中你察觉所有识(或者是头脑)告诉你不完美的话,包括“应该、不应该怎样,要是怎样就好了,因为所以然,啊,我怎么又怎样了”,所有这些碎碎念你去察觉它。

你会发现,这些念头你没有察觉的时候,你的心、你的感受一定会跟着它走。你不断察觉它,你只是察觉它,就是观照

你不要去排斥。因为你想排斥它本身又变成一种有为,又变成一种关系的创造。

你的确是关系本身,你可以造所有的关系,但你现在能不能先松掉你当下正在执着的这个关系。

也就是说你就是关系本身,你只有放下(你当下用自性演化出来的)这个僵硬的关系,才能回到自性。

从自性的那个地方再重新出发,就可以创造出和上主一致的关系,创造出和幸福平安一致的关系。

因为你现在正在创造一个矛盾、恐惧、僵化、分裂的关系,它依然是一体中的关系,但这个关系我们已经玩了很久很久了。

现在是个机会认识到:我可以放下这个关系,重新创造一个关系,因为它依然在一体中。

那这样修会不会很累呢?给大家说句实话,在心、意没有完全结合之前,是需要精进,需要花点功夫。因为未经训练的心灵一事无成。

再说一下课程正文里面讲的“未经训练的心灵”不是心灵,但我们说习惯了也无所谓。它其实是 mind,是意。

因为我们长时间以来训练它跟随识去动,所以现在需要另一种训练才能把它松掉。

把意和识的这种粘着松开,让意有机会被心接管,让你的“心意”能被你感知到,而不是永远活在“意识”中。

心、意、识这个关系大家明白的话,这一段不难理解。松的这个阶段的确是需要一些功夫的,需要不断提醒。

所以J兄说到,你修行走对以后,它是先苦后甜,路是越走越宽;修不对,路是越走越窄。我们现在是最窄的时候,以后是越来越宽。

在这个最窄、最艰难的时候,你需要用正见、正知去提醒自己,每当你感受到不完美的时候,提醒自己,你又跟识粘着起来了,提醒自己这个意正在跟着识动。

·02·

心意结合

所有你的不自在,只要是非爱的状态、非完美的状态,都是这一种可能:就是这个意正在跟着识走

也就是迷的状态,就是做梦的状态,就是颠倒的状态,都是一回事。

那么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识,也不是去刻意改变你的感受,都不是。

就是用——观照,

看到你正在发生什么。

比如说当你处在烦恼的时候,正在发生的是:意正在跟着识走,这是正在发生的。

如果你看不到这个真相,你会看到一个烦恼的内容,会看到具体的事、具体的人、具体的想法。

但是事也好、人也好、想法也好,都是在颅内产生的,都是意跟识结合,意正在播放识的内容,意正在跟识结合产生的感受。

但意和心结合首先会带来一种平安。不一定是你的识认为会发生什么。所以大家不要去假设意和心结合后,它带来的感受是什么。

因为我们的心连着源头。的确会带来喜悦和平安,但你 不要去想这个喜悦和平安是什么。

你想这个喜悦和平安是什么又跑到识里面,又变成一个标准,又把明明是无为产生的喜悦平安变成一种有为的去找这个喜悦平安。

所以《课程》练习手册里讲了非常重要的话,整个练习手册都在讲上主的平安,前半段和后半段最终都是导向上主的平安。

讲了一句说:上主的平安当它来临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它有别于你以前所有的认知。

它绝对不是你现在知道的任何一个东西,因为你现在知道的都是识。

所以我们为了平安而修行,但却不能去找那个平安,不能去修那个平安,因为它不是你知道的。

我们用心、意、识理解,就是说当你的意真的不跟识连着的时候会被心接管,心和意结合的时候,它会带来一种感受,一种笃定。

这种感受用人的词,最接近的词叫平安,所以我们会给它个词叫平安,但它不是我们认知的平安,只是没有词形容了。

所以心和意结合状态中,觉者把这个状态起了个词叫平安,或者叫清安、喜悦、法喜,它没有办法描绘,就用了个词。

但不用词还好,一用词人就执着这个词了。人就开始去找什么是清安,什么不是清安,什么是法喜,什么是普通的快乐。

一去找这个东西就完蛋了。因为你一去找、一去理解这个东西,你的意立刻和识结合

因为只有识才有讨论、分析、理解的可能。

·03·

为道日减的真谛

所以我们在修行中,当我们用识、头脑去修的时候,就会不断陷入一个重复的轮回中。

就好像今天明白了个东西去修修修,过两天发现又不是,又有问题。

听听录音看看书又明白了个东西,又觉得自己好像又有个小开悟了,然后过段时间发现这个开悟怎么持续不长,怎么又有问题了。——就不断在这个循环中。

因为这个过程中,人就不断地试图用识和意的结合,找到一种稳定和完美的状态——但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

所以这个也是老子说:

为道日减(损)的真谛。

到底在减什么啊?今天这个东西我觉得是能表达清楚了。

不是简单的在形式上去减,不是(把我拥有的东西都给出去,越少知识越好,我不看书了、不听录音了)——这都是在形式上减。

为道日减,真正减的是什么?——减的是 意 被 识 牵引的这个链接。还 意 一个自由。

那么这个减的过程中《课程》讲的就更落地一点,它不是简单的减掉,而是替换掉。

因为我们现在的意,如果你把它跟识彻底断开,意会进入一种更深层的无明,就是睡着后无知无觉的那个状态。

这个状态跟真正的心意结合(那个有生命、生生不息、充满灵感,圣灵充满)那个状态是不一样的。

(跟识彻底断开的状态)那个状态是空的,而跟心结合那个状态是妙有。

所以为了区别这两个状态,让我们不一步把意跟识断掉,《课程》引入了正知正见。

再给大家说一句肺腑之言:当你的意还没有和心结合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把所有的识都斩断掉。

这个时候你是需要识的,因为你想“把识斩断”的这个想法本身也是一个识。

所以它不是真的拿个剪刀去剪,不是真的说我不想听、不想动脑、不想用,它不是这个状态。

因为这个状态跟另一个状态是对立的,它依然是二元中的两个状态。

· 04 ·

那关系本身

这个时候你怎么才能滑到:既不把识剪断又不和识连着的状态?——就是我们说的觉照或者叫观照。

就是无批判、无取舍、如实如是地去观照:“你的意跟识是怎么结合的,你是怎么被影响的”。这里只是观照,不采取行动。

比如,你观照到你的意,被识带着产生了恐惧和烦恼,这个时候如果你的感觉是:“哎,我怎么又跟它结合了,我怎么白修了!”——那依然是识在活动。

真正的观照一定是无批判,是无辜目光

《课程》讲的无辜目光就是这个。

正文里讲的无辜目光和新书里讲的觉照就是一回事,因为它没有批判在里面。

最后落地后我们要提醒自己:

我就是那关系本身。

比如你的识告诉你,我和我的闺蜜关系不好,我和我的家人、某某关系不好,这个时候你要提醒自己,这是识在说话,你要用正确的识。

正确的识就是:不是我和谁的关系不好,而我就是那关系本身。

如果你认为是你和谁的关系不好(包括上级、下级、世界、社会,甚至是自己),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忘记掉了你是那关系本身,你就没有这个力量。

而你只要认出了你就是那关系本身,不存在你和谁关系不好;那么你就回到了因地,你才能真正的放下、改变、重新创造。

最后补充下,有人可能会误解一个东西,当我说你就是那关系本身的时候,下一步你不能理解成我要改变这个关系,你不能改变关系。

比如,我现在和我的产品关系不好,我和我的客户关系不好,我和我的老公关系不好,所以我是关系本身,所以我要改变关系。——错了,如果你就是那关系本身,你怎么可能改变关系呢?

当你一想你要改变关系的时候,就又分裂了,又把关系卡死了,你就不再承认你是关系本身了。

如果你就是那关系本身,你到底要改变什么呢?——你什么都不改变。根本没有可以改变的东西,你就是关系本身啊!

这个时候你能做的只是放下,只是一个放松,只是把这个关系收回来。(观照)

所以不是说新的创造不能发生,而是说你得先收回来才能发生。像你打了一拳,你得把这一拳收回来,才能重新打出下一拳。

一体关系的这个运用中,你永远不能去改变任何的关系,因为你就是那关系本身。

如《课程》说的,所有和所是是一回事,不是你所有一个关系,你就是所是,你就是这个关系本身。

所以你怎么知道“一体中的关系”,你用对了没有?你里面还有个人相,还有个世界,还有个里外,就没有用对。

“一体中的关系”是纯一元心法,所以它正确的用法一定是先放下,先无为。

所以老子说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你都没有无为就想无所不为,做梦吧!那又变成二元里面的东西了。

所以先接纳、承认、臣服,

先回到当下的完美中。

不要用脑袋去想我要怎么改,你那一想又跑到识里面去。

这段录音大家要反复听,要把握那个“中道”,把握那个妙,你到底在哪里,你到底能做什么。

我语言只能表达到这儿,大家好好体会。(不然你一不小心又会把它变成识,把它识化,把这个心法识化以后,用识去用它,用头脑去使用它)

—主题完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