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 大医精诚读后感
1月20日
《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这是《大医精诚》的第二段“大医治病”: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 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这是对一个医者的心态的要求,神安、无求、可以提高医者的判断力,当一个患者来找医生看病,把生命交付于医生,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尤为重要,无论是西医的诊断还是中医的辩证,正确与否对接下来的治疗方案、用药的准确性息息相关。
当医生没有私心杂念的时候,一心为患者着想的时候,在同样知识结构的情况下,判断力要比私心重的医生高出许多。这是为什么孙思邈开篇先提出对医生心态的要求。
后一句说的是医者当要有慈悲救苦之心,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医者父母心”,我们一直把医者当作“父母”看待,这是社会给予医生一个非常高的待遇,这也我们的先辈,历代医者经历千百年行医得到人们认可而获得的“父母”这样一个称号,作为医者应该不愧为这个称号。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当父母的一天,天下的“父母”对子女几乎是绝对的无私,这是天下父母的本能。
我们可以看到在危难的时候,父母舍身救子的无数事例,也可以看到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父母给予子女的无私的关怀。
医者应该有这样的胸怀,视天下苍生为子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医者应该这样才能配得上医生的称号,如果不是,那是“庸医害人”。
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这个职业有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客观来说,医生和患者在当前是不对等的,一般认为患者有求于医生,目前社会比较现实,很多事情都成了利益的交换。
患者生病是痛苦的,大部分的患者是十分信任医生的。医生日常工作也非常辛苦,劳动强度也大,虽然各有各的难处,但作为医者,先做好自己。
读到孙思邈的这篇文章,让我们知道我们医者的先辈是怎样救死扶伤的,怎样去培养一颗慈悲心的。
医者的行医是一个很好的道场,上天给予了一个体验疾苦,慈悲为怀的地方,医者是不能将其向反方向去做的,如果那样,就正如孙思邈所说:那是“含灵巨贼”。这只是一念之差!
如果医者能够静心精心救治,关爱天下众生,像父母一样对待患者,一切的矛盾就迎刃而解。
接下来这一段是《大医精诚》的第四段“为医之法”: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已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
这段说的是医者的为人、修养、气度和报应。一个德艺兼优的医者,尊重患者也尊重同行,不论人非,不炫耀声名,庄重谦和。遵纪守法,廉洁行医,不谋私利。孙思邈引用太上老君的话,说行阳德阴德,行阳恶阴恶,都会引来人和鬼神的报应。这里孙思邈提示,世间轮回报应之说也可以作为医者的警示,应该引以为戒。
现在医学生,医院都在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每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者都会学习医师职业道德规范。但由于现在的行医环境复杂,医者、患者素质参差不齐。《大医精诚》作为对医者的告诫,这篇文章是在帮助医者,其实也在帮助世人。
医者如果能按《大医精诚》所说行医,那是世人的福分,医者、患者本身就是一种救助的关系,也是一种和谐的关系,本来是不应该存在对立的。医者如果真心为患者着想,我想,患者是会感受得到的,只要沟通得当,患者估计也不会以怨报德的。
《大医精诚》虽然是唐代的著作,文章所论述的对医者自身的道德要求之高,论述之精,对当代医者仍然有很好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2021年1月
作者:王超
编辑:王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