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起舞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无论如何,开心与否,这一世的记忆与经历,我们都带不走,不如起舞。
《了不起的村落》是一系列很美的纪录片。它记录的不仅仅是逐渐消失的乡村,更是一代代人的成长,所以里面的人情味其实是重头戏。康巴藏族的村落、梅里雪山脚下的村落、古老的苗寨...打开了很多我的与探险有关的记忆。
我不是一个有具体目标导向的人,但是好像从记事起,我就特别喜欢听故事,总是羡慕那些有故事的人。向往那些轰轰烈烈的精彩人生,也希望自己长大了可以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虽然在每一个阶段的过程中,也都觉得自己生活得很普通,可是每每到了一个山峰或者波谷,回头望的时候,欣喜的发现,自己居然也有点故事了呢~
在中国,有几个让人百去不厌的地方,比如云南、西藏、四川、新疆...想到每次去四川的经历,都很特别。尤其是第一次,更是出师不利。
2003年,当时我们公司只做欧美入境旅游团的接待,从来没有做过内宾。但是由于在业内口碑特别好,省旅游局的领导推荐我们去参加省委党校的山东省17地市县处级干部考察活动的竞标。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情,作为当时的部门负责人,我按照欧美团的接待标准非常用心的安排了比较有特色的线路去参加竞标。
论价格,我们真的没有什么优势,几乎高出另外几家一倍。那时候也没有什么PPT可以展示。这批客人又比较特殊,省委党校的安排是让我们每一家都自己上台去讲自己的路线,然后由这些“领导”投票决定跟着谁走。我已经记不清当时具体都说了什么,但是应该是打动了客户,非常幸运,我们赢得了这次机会。签合同收款的时候,银行去了四个人,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现金,哈~106个客人,加上我和同事小马,正好一百零八将
当时的737一共140+个位置,基本上飞机相当于包机。十几天的行程,一百多个人,每天都有各种状况和故事~
第一站是成都。目的地是黄龙和九寨沟。那时候去九寨沟的路还是最老的路,去程13小时,回程11小时。当时我们各地的合作伙伴也都是国旅和中旅、青旅等接待外宾的旅行社。计调要求里,明确提出了按照接待外宾的标准来接待本团。那时候能在去九寨沟的路上转得过来弯的最大的车就是39座的了,为了让客人在长途旅行中更舒适,106个人,我们用了4辆39座的大金龙,非常宽裕。但是也真的到了极限,一路上有很多弯,转的时候都是半个车轮腾空的,我坐在最前排,从后视镜里面看,特别吓人。用司机师傅自己的话说,那时候去九寨沟都是提着脑袋去的,虽然是环线单程,可仍然是每一天都会有事故发生,路途真的太凶险了。自古都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嘛。
我说的出师不利,源于我太认真的性格。早上6点出发,晚上9点才抵达九寨沟的酒店,一路上各种情况,急火攻心。把客人全部安顿好,我就开始尿血。知道大家都累了一天,不想打扰别人,疼到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已经11点了。那时候的移动通讯还刚刚起步,我记得CDMA刚刚有,长途加漫游的话费特别特别贵...而且九寨沟大部分地方都没有手机信号,不得不打房间电话给当地的导游再喊醒我们的一个司机,带我去最近的卫生所。所谓最近的卫生所,开车也要40分钟,而且我们是大车,为了不影响大队人马休息,只有我和司机两个人,在完全漆黑的山路上,真的是比白天更加凶险,一路上疼得我蜷缩成一团。到了卫生所,司机又去喊医生,印象中是拿了些消炎药给我,因为条件有限,没法做更进一步的治疗。和公司沟通后,我回去酒店安排随行的另外一位同事带队,在他们游览九寨沟和黄龙的四天里,我赶回成都市区住院检查,等他们再次回到成都时候汇合。
那时候去九寨沟的人本来就很少,又是4月初,刚刚开山。酒店当天只有我们一个团,随团的成都国旅的导游怕我会出事,他比我更清楚在这里出事意味着什么。趁我去卫生所,他就把这件事也汇报了回去,于是成都的同事连夜联系了景区附近寨子里的一个藏族司机天亮后到酒店接我回成都。我印象很深的是,藏族司机不太会汉语,我们俩基本上聊不了天,但是他看我穿的有点单薄(我记不清穿了什么,但是估计只是他的感觉),所以先带我去到他附近的亲戚家里拿了一件大棉袄。因为疼痛,我躺在后排座位上,盖着大棉袄,一路昏昏沉沉,也没有心情看风景。偶尔醒了的时候就躺着看蓝天...到成都市区的时候,已经天黑了。国旅的同事夫妻两个提前找好了医生一直等着我,没有下班。检查了若干后,就留在医院住院打点滴...还有很多事情印象都非常模糊了。但是等到客人们从九寨沟回来,他们见到我的时候,特别亲,哈,就好像见到一个重生的亲人一般。那一圈下来,真的和客人们有了革命战友般的情谊
。一路上一起经历各种好玩的和可怕的事情。比如在长江十点钟下船去参观丰都鬼城呀,哈,天完全黑的,当时丰都正在因为三峡大坝工程准备拆迁,整个城像刚刚被轰炸过一样,断壁残垣里,昏暗的路灯下,却已经有人在卖早点,再加上在“鬼城”哦,那景象真的特别诡异,再困都立马精神了...
现在回想我前十年的工作生涯,带团的经历其实并不多,仅有的两次都是带省委党校的。第一次是我途中生病的,第二次是赶上非典的,哈,虽然过程里吃了不少苦,但回望时,妙趣横生,故事颇多,最近打算整理出来。尤其是那些一个人去谈酒店的,踩线的,隔离培训的...各种的错时,各种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各种的闹笑话。还有自己给自己排好线路把自己发配出去的...
《了不起的村落》除了把我拉回去很多回忆里,还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那些和大自然亲近的孩子们。比如扎西和土拨鼠的故事...这就是丰子恺先生说的留恋人间的艺术与儿童吧。与扎西比,也许都市的孩子物质丰富很多,可是,快乐呢?爱呢?小伙伴呢?他们真的比扎西拥有得多吗?
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一代,到底应该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童年回忆?我从小到大,很多爱好,尤其是与学习关系不大的爱好,都得到了父母很好的尊重。我带着小伙伴们捡废品;我在假期办家庭报纸;我对摄影感兴趣,爸爸就帮我把所有我拍的照片都去洗出来;我对广播特别着迷,爸爸就帮我弄个私人电台;我喜欢写东西,爸妈就鼓励我投稿,发表了他们和我一起开心庆祝;我喜欢唱歌,到了周末,家里常常是我们三个一起卡拉OK;我喜欢小虎队,爸爸就帮我借很多他们的录影带或者直接帮我录他们的节目,在周末给我看;甚至有一段时间,他们和我一起打坦克的电子游戏,哈;我从电台结交很多农村的笔友,每天都会写好几封信,都是爸爸帮我收发信件,从来不会对我提对等的学习条件;有段时间我痴迷辩论赛,爸妈帮我把每一集都录下来反复看,每一位赛手,他们和我一样熟悉~他们对我只有品格和言行举止方面比较严厉的要求,比如分开腿坐着那得立刻挨揍、撒谎立刻挨揍...而至于我将来学什么、做什么,似乎都是顺其自然。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爱吧。也许我对儿女没有父母对我这么好。但我也愿意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环境。保持天然就很好,如果我有梦想,应该是我自己去努力实现,我也没太有什么需要孩子为我去“争气”“长脸”的想法,如同我的父母对待我一样。这样的成长,不太会有功利心,也许对社会而言,做不出什么大成就,但对个人而言,这样的生命会有更多的敏感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