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军事版》.九变.第九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 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 霸王之兵,伐土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 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已之师,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 国可隳,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 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 地之利矣。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土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 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 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候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客,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 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 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 则斗,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言而信,禁祥去疑, 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善用兵者,譬若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 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若使兵如率然乎”?
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九地之变, 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说明
《孙子兵法》通行本最混乱的就是《地形》《九地》《九变》三篇,三篇之中相互内容犬牙交错,因此读者怎么也不明白什么是“地形”,什么是“九地”,什么是“九变”,因此兵圣通过十三篇中的整整三篇的篇幅要论述的“霸王之兵”历史上没有几个人熟练掌握,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人会全程掌握运用,把此三篇完整地整理好,让兵圣的“霸王之兵"重现江湖。
1,“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 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只有此句经文在通行本的《九变》开文,位置不变。
2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在《九地》篇之中,其后“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 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 地之利矣””此句在通行本的《九变》之中。
3,“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此谓将军之事也”在通行本的《九地》之中,太乱了。
4,“凡为客之道……诸刿之勇也"在通行本的《九地》之中,这一段经文放在九地之中,不知道叫注解的人如何解读。
5,“夫众陷入害,然后能为胜败"在通行本的《九地》之中,令人註家窒息。
6,“故善用兵者譬若率然……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在通行本为《九地》篇之经文。其后一句“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在通行本《九地》篇中. 再后一句:“九地之变, 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应为《九变》篇的结束语,在通行本的《九地》篇之中的“此谓将军之事也”之后。
通行本《九变》篇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