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上甘岭战役美军惨败,隐瞒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在回忆录中坦率地承认上甘岭"作战是失败的"。战斗过程在很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详尽的描述,今天小编就来介绍朝鲜战争:上甘岭战役美军惨败,隐瞒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

首先再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这场战争,在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包上,“联合国军”倾泻了190多万发炮弹,投掷航空炸弹5000枚,平均每秒就有6发炮弹落地,山头被削了几乎整整一半,用手一抓半手土半手弹片。在整个上甘岭战场上,志愿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

那时候,“同归于尽”是普遍现象,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碉堡堵枪眼都是争先恐后。一支军队,把死亡根本就不放在眼里,而且,让壮烈的死亡变成敌人的丧钟,这更让敌人恐惧。

可是在激烈的战争中,完全依靠精神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因为,当时的志愿军为了打好这一仗,几乎聚集了所有的大炮,大约500门。虽然500门大炮与“联合国军”的1600门大炮相比,显得有点势单力薄,但是对中国军队来说,可以算是倾囊而出了。志愿军不但有充足的炮火保障,而且运用多种炮火战术,包括假火力准备、假冲击、炮火假转移等战术。

尤其是在最后的反击中,志愿军各炮群在反击前群炮齐鸣,敌人以为志愿军马上进行反攻,纷纷跃出战壕,预备队也蜂拥而上,当“联合国军”全部暴露在阵地前沿时,已经延伸的炮火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顷刻之间1万多发炮弹在敌人中间开花,杀伤力可想而知。所以,上甘岭的胜利,有志愿军的视死如归、同归于尽的精神,更有中国军队装备的现代化,同时,还有精准的炮击战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