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女孩一想到学习、学校就烦躁,她如何快速找回学习状态,准备返校?
在上两篇文章中,我们分享了一名面诊患者箬楠的妈妈写的自述文章。我还根据箬楠的病情发展,分析了3个具有普遍性的、家长们应及时识别、干预的时间节点:孩子性格内向、孩子“叛逆”,以及孩子提出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
如果父母们发现孩子出现了上述这些节点,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并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可有效预防孩子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
点击可回看前两篇文章: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详细解答一下箬楠妈妈和读者们的一些疑惑:
为什么仅2次面诊后,本来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看书的箬楠,很快就能拿起书本自习,还主动报了兴趣班?她掌握了什么调整学习状态的方法?
箬楠的学习状态虽大有改善,但仍想考清华大学,目标定得很高。如果她实现不了目标,会不会情绪再次崩溃?
箬楠最近还出现了“恐男”症状,与陌生的男性相处时感到非常不舒服。这会不会影响她以后的社会功能?
对于这两个问题,箬楠的妈妈应该如何应对?
在箬楠妈妈的自述文章中提及,箬楠从小父母离异,父亲性格暴躁、专横,而母亲为生计奔波,疏于对她心理的关注。箬楠性格内向,不擅交际,但成绩非常好,懂事乖巧,一度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初中转学后,箬楠已有一定的学习障碍,难以集中注意力。再加上她对数学老师非常不满,又多次受到老师的针对性刁难。于是,在一次数学考试失利后,箬楠情绪崩溃。
后来,箬楠转回到原来的初中后,离开了上述应激环境,因此情况稳定了大约一年。但后来,箬楠又遇到一名师德和人品有严重问题的补课老师,不但激活了以往数学老师对她造成的创伤,还造成了更多、更大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箬楠的学习障碍迅速泛化,表现为连学校都不敢去了,勉强上学的话会非常恐惧、手心出冷汗,还用刀割自己。而她的学习状态也一落千丈,一看书就烦躁、焦虑,根本看不进去。
可此时箬楠的妈妈还没有意识到孩子罹患了严重的学习障碍,逼她上学,箬楠的情绪再次崩溃,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无法上学的她既彷徨、又愤怒,一度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妈妈,用最难听的话辱骂妈妈,表现得暴躁易怒。在特定情况下,箬楠对陌生人还有攻击念头,脑海里有血腥的画面,看到血有兴奋感。
不知道是否出于上述这几个原因,后来,箬楠被当地的精神科医生诊断为双相障碍。
但经过我们对箬楠详细的面诊,我个人认为箬楠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属于过度诊断。
非常明显,箬楠遭受了来自家庭、学校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出现了学习障碍、抑郁障碍,她与妈妈发生激烈冲突时属于激越状态,并非易激惹。至于对别人有攻击冲动,看到血会兴奋,这其实是一种成瘾行为,下文我会解释。
总而言之,箬楠并没有典型的躁狂/轻躁狂发作,她没有明显的思维奔逸、心境高涨、狂妄自大的症状,因此并不符合典型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
如果按现行精神医学诊断标准的话,我认为箬楠应被诊断为抑郁障碍伴激越状态;学习障碍;强迫型人格改变;偏执型人格改变。
如果按我们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诊断标准,箬楠非常符合我们新提出的病因学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这是关于诊断的分析和解释。
箬楠和妈妈对我们的信任度很高,第一次面诊后,她们决定要在我们机构接受心理干预了,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难以实现。她的妈妈便向我们申请了第二次面诊。
主动要求到我们机构进行两次面诊的患者非常少,得知箬楠对我们高度信任,而且非常渴望能够再次见到我,我意识到,她的生命中极度缺乏能够给她带来信任感的“亦师亦友”的长者和知己(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忘年交”吧)。所以,在第二次面诊的时候,我实际上为她进行了心理干预,尤其是针对她恐惧学习、无法学习的症状进行了干预。
所以,在第一次面诊时,我针对箬楠的学习障碍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她回家后,根据我的建议找到了合适自己的方法。
一开始,箬楠想到学习就烦躁,尤其是数学,每次学习数学的时候,她曾遭受过的心理创伤就被激活了,根本无法专注。但她听了我的建议后,开始思考如何发挥能动性,令自己情绪好起来,然后再马上去学习。
比如,她想到的其中一个办法是整理房子,令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来让自己心情愉悦。这个办法非常适合她,对她的学习状态有很大的帮助。在第二次面诊前,箬楠已经能够安心学习了,这让妈妈感到非常惊喜。
而第二次面诊时,我实际上是为她进行了心理干预,这再次加快了她的情绪症状的康复,并令学习状态进一步提升。
她还提出等到复学以后,希望妈妈能把居住的房子按照她的想法简单装修一下,给她带来放松、愉悦的感觉。她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习效率会更高。我非常认同她的这个想法,随后对箬楠妈妈进行心理干预时,也督促妈妈要理解支持她。
另外,我建议箬楠可以通过运动等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并懂得抓住情绪开心的时机去学习,这有利于打破学习障碍的恶性循环,形成新的良性循环。
还有,在第一次面诊中,箬楠说她小时候经常感觉孤独,喜欢一个人在家看一些血腥、暴力及恐怖的电影、动漫及恐怖片等等,也接触过这一类型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她会感觉到愉悦、放松,看到血时还会感到兴奋。她后续在压力出现自残行为时,看到自己的血从皮肤往外冒,一方面感觉压力释放了,另外也会有兴奋的感觉。
我认为,箬楠爱看血腥、暴力及恐怖的电影、动漫,这有点类似于成瘾的状态,后来,这逐渐成为她释放压力、暂时逃离现实生活中的压抑的方式。在她感到压力大的时候,就更加喜欢看。
我们经过大量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TPTIH)的心理干预实践发现,这类血腥、暴力及恐怖的画面很容易进入箬楠的内隐记忆层面,会对她心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形成病理性的记忆。
她说自己曾经对一个小孩产生过非常暴力的念头,想把他的头拧下来,事后自己都被这想法吓了一跳。这很有可能是她当时有一些创伤被激活了,情绪焦虑、恐惧,然后又与长期看暴力、血腥画面形成的病理性记忆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这种冲动。
因此,我在第一次面诊时叮嘱她回去一定不能再看这类影片和动漫了,要学会用其它方式去转换压力。但我仍担心她是否能够控制得住。
令人欣慰的是,她的妈妈后续反馈,箬楠对我高度信任,首次面诊回到家后,她按照我的建议,不仅没有再看这类血腥、暴力及恐怖的电影、动漫及恐怖片,并且主动做家务,还按照我的建议学拳击,利用运动来强身健体、放松心情,并提高自信,这让箬楠妈妈及我都感到十分惊讶。
那箬楠现在对于学习仍有高目标、高追求,似乎仍忍不住自我施压,这个问题究竟怎么办?
箬楠从小跟着妈妈及外婆生活的,妈妈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而爸爸还一味盲目鼓励女儿要考清华大学,总是不断给她灌输“考上清华大学就有出息了,未来才能够成功”的错误观念。
慢慢地,箬楠接受了这个观念,以“清华”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不断自我施压,学习成绩优秀成了她自信的唯一来源,也成为了她生活中的重心。
在这种不断自我施压的心态下,再加上她本身性格内向、谨小慎微,箬楠慢慢就形成了强迫型人格特征。
在长期自我施压、情绪压抑下,个体的精神状态总有一天会支撑不住的;精神状态受到影响,学习状态自然下滑,注意力难以集中便很容易发生。而且,这样的孩子一旦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信心往往严重受挫,情绪崩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在面诊中曾对箬楠及妈妈分析,她的爸爸对成功的定义是较功利化的,而且目光短浅,考上了好的大学并不一定意味着成功。可惜箬楠的父亲并未一同前来面诊,我未能当面指出他的观念问题。
所以,希望箬楠的妈妈一定要对此有所意识,先要理解我在面诊中关于“成功”的分析,然后积极地引导箬楠改变现有的扭曲观念,还要督促箬楠的爸爸也加强自我反省,改变错误的观念,一定不能再给孩子施压。
而且,我希望箬楠若想更好地康复,一定要将对学习的执念放下。在面诊时,我向箬楠分享了我的亲身经历,我本科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生时通过努力考上了复旦大学。虽然这都是985院校,但与清华、北大都有着一定的距离。
可是,后来我不断通过跨学科的临床实践,最终在精神心理领域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换言之,谁说一定要考上清华、北大才能获得成功?
我在分享我的求学经历时,也简单地分享了我对于“成功”的独特理解,以及自己如何理性面对与他人的比较甚至遭受他人嘲笑的方法。希望箬楠能够懂得,考取名牌大学虽然对以后就业、事业有一定的优势,但并非人生的唯一出路,它只是加快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之一。当下,对于学习,箬楠更重要的是持着一种“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这才有利于情绪的稳定,有利于持续地进步。
至于箬楠的“恐男”症状,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遭受了心理创伤后的表现。箬楠认为这是那位补习班老师造成的,但并不完全是这样。
首先,在这个问题上,箬楠的父亲有很大的责任。箬楠的父母婚后矛盾很多,经常吵架,这对年幼的箬楠造成过很大的心理创伤。
离婚后,箬楠的父亲仍表现得粗暴、固执、大男人主义。箬楠5、6岁时,父亲曾带着朋友的儿子等人一起来看望箬楠,一起出外用餐。吃饭时,箬楠的父亲开始对女儿说教,口水沫子横飞,箬楠用手挡了一下。父亲马上暴怒,当着众人的面扇了箬楠2个耳光。
可想而知,箬楠对于这个父亲既想亲近,但又非常恐惧。这些创伤本身就影响她对男性的看法和感受。
后来,箬楠遇到初中的数学老师及补习班的老师,尤其是那位补习班老师,对她造成了大量的心理创伤,这又强化了她对男性的恐惧、抵触心理。
箬楠妈妈对于这个问题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我们临床实践中发现,“恐男”心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部分孩子有可能会发展出同性恋倾向。
我们曾分享过的案例小琴,也遭受过来自父亲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她长大以后对异性非常排斥,只要男性接近自己就会感到恶心感,这不但影响了性取向,还令她连正常的人际社交都无法正常进行。
(点击回看:【真实病例】她极度排斥男性,自称不婚主义,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目前,箬楠的“恐男”症状类似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3个特征——情景闪回、警觉性增高、回避行为。
所以,箬楠一定要意识到这个症状背后的真相,学会觉察,意识到自己对于异性的恐惧是由于创伤造成的,并学会及时从“恐男”的负性情绪中抽离出来。可以尝试利用我之前分享的六六大顺法(ASRPAS)进行调整。
(了解六六大顺法(ASRPAS)可点击回看:别慌!战胜新冠肺炎,一定要收藏这份独家6步心理药方!)
而且,箬楠若能坚持运动并练习拳击,强身健体,当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后,她的自信心也会有所提升,对男性的恐惧也会有所减弱。
另外,建议箬楠妈妈可以找一个箬楠信任的、能够为她带来安全感的异性长辈多与孩子相处。如果能找到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理想父亲的角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箬楠缺失的父爱,这也会显著缓解“恐男”心理。
箬楠妈妈还需注意,箬楠以后长大到了谈恋爱的年龄时,一定要提前对她进行引导,避免她与有人格障碍的“渣男”谈恋爱。
因为缺失父爱的女孩子,很可能会在恋爱中不太理智,当遇到会花言巧语、讨人欢心的男生时容易被忽悠,等到对方原形毕露的时候,她便很容易受伤害,加重“恐男”心理。
箬楠在精神方面的需求是很强烈的,箬楠妈妈要帮助她建立正确的恋爱观,谈恋爱的时候,应更注重两个人三观的一致,才能找到合适的灵魂伴侣。到那时,相信她的“恐男”也就得以疗愈了。
除了上述建议之外,我还建议箬楠的妈妈可有意识地减少箬楠与外婆的接触。
面诊后,箬楠提出想养狗和小猫,希望他们能陪伴自己。现在,箬楠养了宠物狗后,心情大大改善了。她以前特别害怕一个人独处,半夜从不敢起床上厕所,但有了小狗后,她心里更有安全感了。
但外婆不喜欢养宠物,觉得费神费力,而且认为箬楠已经养了宠物狗了,极力反对再养一只猫。箬楠说,她曾经因为养宠物等事与外婆发生剧烈冲突,外婆情绪大爆发。
而且,她认为外婆在生活中总是抱怨,看待事物很负面,让她感觉非常压抑。“我跟外婆相处时很纠结,一方面外婆把我带大,我觉得要感恩、要孝顺。但另一方面,外婆在很多事情上跟我的冲突太大了,我很怕激怒了外婆”,在第二次面诊时,箬楠跟我说。
很明显,宠物对于箬楠来说能起到很大的心理慰藉,能给箬楠一定的安全感,也有助于稳定她的情绪,有利于加快康复。但外婆对此无法理解,老人家仍然是抱着一种“小孩子只是想养个宠物玩玩”的陈旧观念。
我便与箬楠妈妈交流,建议箬楠尽量减少与外婆的接触。她和外婆之间有很大的代沟,在同一屋檐下很容易发生冲突。而箬楠现在还在康复期,未能完全做到理性、成熟地看待外婆的一些观念和行为,即使做到了,客观上也会感到压抑。所以,应尽量减少她们的接触和摩擦,避免令病情波动。
不过,箬楠还透露了她对家中宠物狗的另一种情感:在情绪极度压抑的时候,她会忍不住用脚去踹狗笼子。
箬楠对自己的行为很不解、也很担忧:我那么喜欢狗狗,怎么我情绪不好的时候会想要伤害它?
我们曾经分享过的真实病例小虹,她一方面很喜欢家里的宠物猫,但另一方面她也有虐猫行为,有一次遭受了严重的刺激后,她竟一脚把猫咪踢死了。
在深度催眠下我们发现了缘由。小虹从小非常刻苦努力,极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母亲的肯定。但母亲的教育方式严厉、粗暴、充满否定,给她带来了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在内隐记忆层面,小虹发现自己其实很嫉妒家里的猫,“它丝毫不用付出,竟然就能得到妈妈和其它人的宠爱”。所以,当她内心产生负性情绪时,她对猫咪充满了愤怒,进而把别人对她的伤害都发泄到猫的身上。但当她冷静下来之后又非常自责,而且“虐猫”又成了她的创伤之一。
所以,箬楠对宠物的复杂感情背后一定也有相应的心理创伤。但目前她无法在我们机构接受心理干预,我们只能引导其母亲不断加强自我反省,继续改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也提醒箬楠要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活动有所觉察,避免出现极端行为。
回想起来,箬楠之所以对我高度信任,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因为她觉得我与其他精神科医生及心理咨询师不一样。
我们不同于权威医院里的精神科医生那般严肃、程序化,面诊中我愿意与她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愿意投入我个人的情感去给她提一些实用的、真诚的建议;
我们也不同于心理咨询师,我们采取的是临床医疗的治疗方式,了解了患者的详细信息后,我们能分析出患者的病因、诊断及病情发展,我们清晰地知道该如何去进行综合性干预尤其是高效化的心理干预,如何帮助患者加快康复。
除了这一点外,我认为箬楠之所以对我高度信任,可能还有另一个因素。她从小就缺乏父爱,在现实中,她父亲曾给她造成过心理创伤。她虽然害怕父亲、不太喜欢父亲的为人和性格,但实际上她又渴望父亲式的陪伴和理解。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看,我在面诊中的表现符合了她对理想中的父亲的部分形象。如果从精神分析师的角度来看,这类似于“移情”。
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缺乏父爱,箬楠在康复过程中反而更需要这样的角色去引导她成长,不宜用“移情”来描述。在这两次面诊中,也正因为她对我有这一层信赖和好感,才能更好地听取、执行我的具体建议,更好地康复。
当然,两次面诊是无法修复她的大部分创伤的。我建议箬楠妈妈一定要努力,争取与箬楠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或寻找一名可靠的男性,两人共同成为箬楠康复道路上最强大的社会支持体系。再加上如果箬楠保持着“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那么康复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箬楠不是一个懵懵懂懂,只追求物质享受的孩子,她聪明、有悟性,也有自己不俗的想法和思考,她希望实现自我价值。
希望箬楠和她的妈妈能继续努力,愿意根据我的建议去做,一步一步地实现康复。我相信,箬楠最终将成为一个有成就的、对社会有贡献的、能影响别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