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100个故事连环话〡琅琊台,秦皇汉武于此东巡驻跸

2020年5月2日 青岛日报3版

碧海潮生是故乡——青岛100个故事连环话

第一部分 历史源流

位于西海岸新区琅琊镇琅琊山上,三面濒海,一面接陆,海拔183.4米——

琅琊台:秦皇汉武于此东巡驻跸

海与山是青岛的特色,与青岛崂山相比,琅琊台更是有着独特悠长的历史文化传奇——琅琊台作为秦始皇、汉武帝东巡,徐福海外寻仙的文化名山,也是海上丝路史上最早的起点之一。琅琊一词,更是古时山东半岛的称谓。

琅琊台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琅琊山上,三面濒海,一面接陆,海拔183.4米。因山形如台,在琅琊,故名琅琊台。

琅琊台

春秋战国时期,琅琊是齐国的重要城邑,齐桓公、齐景公尝游此,数月不归。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北上称霸,由会稽徙都琅琊,起观台,以望东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三巡其地,迁民3万户于琅琊台下;大兴土木,修筑琅琊台,以观海望日;于台下修成“阔三四丈”的御路三条;刻石立碑,颂秦功业;祭祀“四时主”;在琅琊台两度遣徐福等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也正是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的最后一次东巡中,又登琅琊台,在归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登琅琊台,刻诏书于始皇所立石旁。汉武帝亦曾多次涉履琅琊台……

历代帝王、官吏、文人、学者,常以登游琅琊台为乐事,并留下了许多文献史料和作品;唐宋诗人例如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等的名字更是与琅琊台联系在一起,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关于琅琊台的诗文;《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也都对琅琊台有大量的文字记载,因此,琅琊台也有“千古名胜”之说。在琅琊台还出土了秦代“千秋万岁”瓦当,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琅琊台周边考古发现的方格纹墓砖。

琅琊台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排水管。

位于琅琊台顶西部的琅琊刻石,是秦琅琊刻石的复制品。刻石通高4.8米,上宽0.76米,下宽2米,东、南、西三面环刻,分秦始皇《颂诗》和二世《诏书》两部分,共计447字。1993年底始复制,翌年9月立。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筑就琅琊台后,在台顶立石刻,颂秦功业。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巡至琅琊台,在始皇所立刻石旁刻其诏书和大臣从者名。历经风雨剥蚀,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作《书琅琊篆后》,记其登琅琊台所见:“今颂诗亡矣,其从臣姓名仅有存者,而二世诏书具在。”清顺治年间诸城知县于琅琊刻石南面刻“长天一色”四字。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诸城知县见刻石裂,熔铁束之。清道光年间,铁束散,刻石碎。后诸城知县筑亭覆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4月间,一次大雷雨过后,碑石散失。1921—1922年,诸城视学王培祜先后两次登琅琊台搜寻,将散碎碑石凑合。后残石被移置诸城县署,1949年后移置山东省博物馆,1959年移置中国历史博物馆。残石高129厘米,宽67.5厘米,厚37厘米;现存碑文13行,86字,李斯书,是秦刻石存字最多者,中国现存最古刻石之一,堪称国宝。

围绕秦始皇登琅琊台,还演绎流传了许多关于秦始皇的故事,例如《始皇赶山》《秦始皇修筑琅琊台》《老湾哭坟》等许多民间传说,经过千百年来在民间乡野演绎流传,逐渐成为百姓追求美好生活、渴望人生平安、惩恶扬善的精神寄托。这些传说也已进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后60公里西起六汪镇李家前夼村西岭,东至长江路街道办事处东于家河村——

齐长城:春秋首霸战国七雄之强国风姿

西海岸新区史家夼东山一带的居民或许不会想到,山丘上那道陪伴了几辈人的不起眼的“土墙”,就是已纳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这一兴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遗址,比欧洲人公元前459年修建的79公里长雅典壁垒早200余年,比秦长城早400余年,堪称长城鼻祖。

齐长城远景。

齐长城,东西走向,横亘山东。它西起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北的岭子头,全长1200 余里,史称“千里齐长城”。而它最后的60余公里,正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西起六汪镇李家前夼村西岭,跨越包括小珠山在内的200 余座山头,东至长江路街道办事处东于家河村入海。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修筑齐长城的始因,以“御敌”的论述为主流。当时,齐国南近鲁楚,西有晋宋,北邻燕赵,鲁和晋又都是春秋强国,因此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加强防御而修建长城。

据考证,齐长城于春秋齐桓公时期开始修筑西段,战国齐宣王时方将长城修至海滨,东段长城共修筑了70余年(公元前356—284年)。经过春秋战国200余年的努力,齐长城东西衔接,齐国南境国防线的建设才告筑就。

齐长城山周村段。

1987 年,齐长城作为长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至2014年,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曾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西海岸新区境内两段齐长城进行调查勘探,其中史家夼东山段至山周村西山段全长约6.5公里的齐长城,因为位于丘陵山脊之上、离居民生活区较远而保存相对较好。这里被以马尾松为主的树木覆盖,比较典型地呈现出了历史上齐长城原有的风貌,所看到的长城轮廓,有的地方高度达到3米甚至5米,宽度达到7米或8米。

齐长城石寨山段。

根据2014年的考古勘查报告,西海岸新区段的齐长城在不同地段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用石灰、沙等混合而成的土;二是纯粹用土夯筑;三是用块石垒筑,这种情况多见于高山地段,以小珠山部分最具代表性。考古人员发现,西海岸新区域内齐长城的修筑,普遍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不仅充分利用地形依山就势来兴建,建筑材料也主要是就地取材、就近取材——夯筑的土(砂)就是从长城两侧附近就近挖沟取土而来,大小不一的石块则取材于附近的基岩。

齐长城发现的“荆公孙敦”。

西海岸新区博物馆藏中,一件征集自六汪镇齐长城脚下的青铜器令人浮想联翩。它通高10.7厘米,呈半球形,口径20.7厘米,身侧对应各有一环耳,通体装饰乳钉纹,底部有三兽蹄足。最为重要的是器皿内壁上铸刻的铭文。文曰:“荆公孙铸其善敦,老寿用之,大宝无期”,根据铭文,这件器物被定名为“荆公孙敦”。原先的持有者讲,清光绪年间,其祖上在六汪镇山周村北的长城脚下种地时发现了这件铜敦。

铜敦作于春秋晚期,恰与齐景公生活的年代相近,《晏子春秋》中记载,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琊。”《说苑》也记载了齐景公“游于海上乐之,六月不归”的故事,而铜敦在琅琊周边出土,与史籍中所记的景公出游的事迹或许可互为注脚……不过,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这件铜敦现在已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在今平度市东南30公里的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距今2000余年——

即墨故城:古代胶东兴盛繁华之地

在平度市东南30公里的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仍留存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始建于东周的古城——即墨故城遗址,这里曾是古代胶东半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2001年,即墨故城遗址(含六曲山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文明起源阶段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大遗址,即墨故城是中国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即墨故城遗址。

春秋时,齐大夫朱毛曾居于此,故俗称“朱毛城”;西汉时胶东国康王刘寄曾设都于此,所以又名“康王城”。

据《重修即墨县志》记载:“故即墨城,齐初并莱,以莱古都辽远,建此城于莱国之中,北依群山,南控芥莒,名朱毛城,后为即墨。” 如此,古城应始建于春秋时期。战国时,即墨经济发达,成为齐国五郡之一。项羽灭秦后,大封诸侯,分齐地为齐、胶东、济北3国,即墨为胶东国郡。西汉文帝分齐地为7国,即墨仍为胶东国都城。景帝时封子刘寄为胶东王,治即墨,传至六世时被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所废。东汉时期,即墨故城失去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地位,渐渐衰废。到隋开皇十六年(597),县城移至不其城(今城阳一带)北10公里处,即为今日即墨城。而即墨故城遂倾圮为遗址。

据考证,即墨故城分内、外两城。外城南北长达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南、西两面城墙已不存,北城墙残高约1米,尚留遗迹,东城墙尚存1500米,城基宽约30-40米,高4-5米,全为夯土板筑。东城墙北段沿尤水(即今之小沽河)之走向而建,南段折向西南。现存长1.5公里,高约4至5米,厚约30—40米的城墙,均为夯土板筑,层次清楚,异常坚固。北城墙因文革期间窑厂取土烧砖,仅存高约半米,长不足千米。内城位于外城东南部,城墙虽已不存,但已探明的遗迹有建筑群、东西仓、贮货湾等。即墨故城常有铜剑、铜戈、箭镞、弩机、回纹铺地砖、大型空心龙纹砖、战国齐刀币、燕明字刀币、齐刀币钱范、汉半两钱范等文物出土。

即墨故城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节墨之法化刀币。

多年来,这里先后出土大量兵器、青铜器、建筑材料,地下埋藏极为丰富。即墨故城曾长期作为秦汉时胶东郡治和胶东国的国都,遗址清晰,方位明确,历史记载详细,为研究我国古代郡国历史、沿革、城市形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同时,即墨故城军事地位重要,燕国大将乐毅在故城北部筑城,田单大摆火牛阵破燕复齐,这些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即墨故城遗址出土的西汉鎏金铜凤鸟。

值得一提的是,在位于即墨故城西北3.5公里处,山东省最大的古墓群——六曲山墓群便坐落其中,成为即墨故城遗址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六曲山墓群东起龙虎山,西止窟窿山,东西绵延30华里,横跨30余个山头,分布于平度市麻兰镇、古岘镇、云山镇3处乡镇。据资料记载,墓群现有包括西汉康王刘寄等6代胶东王陵在内的古墓360余座,大部分为汉代墓葬,少数属东周墓葬,分布之广,规模之大,均为我省罕见。这些墓葬方位明确,封土高大,部分大型墓筑有400余平方米的方台,并有建筑遗迹,墓周围散布着大量汉代板瓦、筒瓦、残卷云纹瓦当、花纹砖和残空心砖等,大型墓前的方台都残存一个斜坡,延伸到墓前,可能是台阶部分。整个古墓区长满松树、灌木、野草,部分台上被村民种上果树。六曲山墓群对于研究汉代胶东国的历史及殡葬制度提供了重要佐证。

(本组稿件撰稿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记者 薛原 李魏 杨琪琪)

(0)

相关推荐

  • 探访“即墨故城”遗址,在平度古岘镇前朱毛村附近

    "即墨故城"是胶东历史领域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此前我们也曾以图文的形式介绍过几次.但图文毕竟没有视频直观,这次就以视频的形式,带大家走进青岛平度市古岘镇,探访当地的"即墨 ...

  • 建置前青岛地区概貌--《青岛城市历史读本》连载①

    <青岛城市历史读本>连载①--概览篇 建置前青岛地区概貌 早在新石器时代,东夷族先民就在青岛地区繁衍生息,并创造了具有滨海特征的文化.青岛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文明遗址--即墨北阡贝丘遗址中出 ...

  • 儋耳故城遗址

    环海南骑行第九日,寻访到儋耳故城遗址,为西汉南海九郡之一,据传为伏波将军路博德所造,可惜其遗存早已荡然无存.

  • 第二百六十七个故事——有些话想说给我老子听

    我即将意识到我会失去生命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天,当我看到天边的彩霞已没有兴趣继续渲染的时候,我发现夜幕过早的披上山头,月亮隐隐约约露出半边脸.黄昏在鸟儿归巢时才结束,学校的顶棚有大风刮过,细碎地白色泡沫簌 ...

  • 濒海180米山顶发现秦汉帝踪!考古显示青岛琅琊台一带战国很发达

    美丽的胶东半岛由一个个优美的海湾组成.站在著名的青岛西海岸"龙湾"往南看,一道山峦像仪仗队一样,向东接入大海,山上部分现为琅琊台风景区.很多人单从其特殊的山形.位置.名字就引发诸多 ...

  • “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 100个故事”今起推出

    2021-04-12 16:29:13 来源:观察者网 最后更新: 2021-04-13 08:28:48 100年前,一艘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历经百年波澜壮阔.风云跌宕 ...

  • 1-5/100瑜伽故事|一起让世界因瑜伽和你我更美好

    (这是一个讲述瑜伽人故事的栏目,主角就是你我他.倘若这个故事能撩拨到您的心弦,哪怕只有一霎那,足矣!) 裸辞的日子,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在网上到处看看,顺便开拓一下自己的思路.有个小姐姐做的话题是不上班的 ...

  • 越王勾践为何迁都山东青岛琅琊台?引得孔子也跑过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看过<琅琊榜>的朋友都会被梅长苏的坚毅隐忍和神机妙算所折服,而琅琊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地方, ...

  • 老祖宗留下的100金句,话糙理不糙!这个一定要收起来~

    老祖宗留下来的至理名言,句句在理!最好记下来! 01 1.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2.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3.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 4.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 ...

  • 物业服务100句高情商话

    一.感同身受 1) 我能理解; 2) 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 3) 我理解您怎么会生气,换成是我,我也会跟您一样的感受; 4) 请您不要着急,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为您解决的; 5) 如 ...

  • 一个独特的配方思路,源于“7分钱与100万”故事的启发

    今天是元旦,大家都在享受这个新年初始的假期,我也想以一种轻松的方式给朋友们汇报一下思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改变我思想故事. 最近我的文章里提到了五行数理等在配方中的应用,并且分享了一些实用配方,大家 ...

  • 冯耀||故事表达 话中有画

    故事表达 话中有画 文/冯 耀 和富国有缘.又读到他的新书 <一位基层人大主任讲话实录人事感言>(<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人事感言>).想其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