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少缴了增值税金及附加,一定就是偷税吗?

  案例阅读

一家企业,将一幢自有房产租给另一单位办公,一次性提前收了三年的房租600万元。会计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计入了“预收账款”科目,但却按年向对方开200万元的发票,按发票金额申报增值税。此行为当年就被税务稽查查处。稽查认为,按规定:“纳税人提供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的当天”,企业应该于第一年按600万元申报增值税金及附加,企业当年少缴了增值税金及附加400万元×5.5%=22万元。
这种情况下,少缴了增值税金及附加,是否可以定性为偷税?
站在企业的角度看,答案是不可以,因为三个偷税的前提条件都没有满足。
首先,会计并没有隐匿、销毁账簿等行为。
其次,会计按会计制度规定,将预收租金计入“预收账款”科目,没有在账薄上少计收入的行为。至于增值税规定预收款应确认为应税收入,那是税务的规定,会计账簿必须按会计规定登记。
最后,在稽查发现前,税务机关并未对此增值税金及附加要求企业申报,不构成通知申报而未申报或做虚假申报。
综上所述,企业少缴税的行为并不是一种欺骗与隐瞒的行为,企业光明正大地把收入按会计规定进行了登记,不满足《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关于偷税认定的条件,不能认定为偷税。只能按《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来处理。
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通过本例也可以看到,会计人员如果严格按会计制度来进行账务处理,就可以最大程度地规避税务风险。
本例中,如果会计把预收的房租摆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之上,加之少缴增值税,就因为违反了会计处理,有利用不同科目隐瞒收入的嫌疑,检查人员就可以按偷税进行认定了。
当在稽查中被查到少缴税时,不仅要关注其金额,更要关注其性质,一旦构成《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偷税”,就构成了以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如果五年内被税务因此处理两次以上,就失去了未来偷税时《刑法》上的豁免机会。所以,在被认定为偷税的定性上,会计有很必要进行锱铢必较的争议。
我们处在一个不规范的征纳环境中,实务中的纳税环境是相当复杂的,当然不能像书生一样,亦步亦趋地按书上写的做。重要的是,把会计知识、税务规则、人生阅历结合起来,该循规蹈矩就循规蹈矩,这叫原则;可以随着税务走的,就随着税务走,这叫灵活。
其核心是自己要真正懂得做会计的底线和规则是什么,税务的规则又是什么,该做不该做心里有数,有没有问题、后果严不严重、可不可控心里有数。
我针对弟子班原创税务规则系列课程,帮助会计建立起税务规则思想,形成对整个税务规则体系的全面把握,彻底搞清楚税是怎么回事,纳税义务义务是怎么回事。在此基础之上,才可能谈得上正确纳税、安全涉税、聪明办税,成为一个税务行家,或者至少让别人看起来咱像一个税务行家。

我的课程打破传统授课方式,寓教于乐,互动高效,彻底改变传统会计思维逻辑,彻底打破会计人对工作岗位的认知,建立全新的财税理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