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小天地有感(二)

本文导读

《易经》有言: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中医人眼中: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

天人一也

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中医学子眼中的天、地、人

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小熊老师

2019级针推五班张贝:

人的局部亦可视为一个小天地。如:手掌的指尖为天,掌腹为人,掌根部为地;耳为一个倒立胎儿,耳垂为头面部,耳垂中央为眼睛,耳廓为脊柱或背部;口腔视为一个天地的话,上齿为天,舌为人,下齿为地……

水流淌于山川之间,像血液流淌于脉道中,大江大河是大血管,小河小溪是小血管,偶尔可见淤泥堵塞河床宛如代谢废物淤堵脉道,导致血液运行不畅;

连绵的山川像人体的内脏,有大有小,有石头做的有沙子做的,内脏有含气或含水谷精微的;

天上漂浮的云像人体内游走之气,无脉道可循,没固定形态,飘飘忽忽,看似杂乱,实则有自己运行的法则,遇上龙卷风则四处乱窜,即是是气机失调。

2019级针推五班杨龙靖子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即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思想,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正是由此四个字发展而来。

天地承载万物,类比之,如人承载五脏六腑气血经脉等上万个组成部分。人一呼一吸如同天地的四时变更、阴阳转化、不停运动,它们都在属于自己的系统中维持着相对平衡,探索着更完美的“中庸”。

我们头顶天空,抵挡浩瀚宇宙的未知恐惧、无数尘埃颗粒的碰撞摩擦,正如肺居高位,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为其他脏腑遮风挡雨,保护诸脏免收外邪侵袭,它却因由口鼻、皮毛与外界直接相通,最先受到外邪攻击。如同天空一般,居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最高位置,通过大气层保护着万物生灵,却也因与宇宙直接相接触,会遭受无数的外来威胁。

山脉连绵不绝,如同人体之骨,它是高大壮实挺拔还是低矮瘦小光秃,取决于水的滋润肥的供应,就如骨髓由肾精生化一般,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则骨有所养,骨骼生长健康才能为拥有坚实的身体打好基础。

云,与“舌”最为相近,云由地表水液向上蒸腾气化而形成,地表湿度、环境温度等变化能及时反应于云朵的厚度密度上,并以天气的形式呈现,如舌一般,舌能够在不同的身体状况下及时反映出体内的气血津液盈亏情况,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舌苔的色、厚腻薄燥等都能反映出身体机理,因此可以称为身体较为直观的“晴雨表”。

天地间还存在许多如人体构造、组成部分相似度极高的事物,因为人与万物一样都在同一环境下生长、发展、变化,因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相互影响,我们应将眼界看得更加高远宽阔,将天地这个“大我”纳入思考问题的范畴,从而探索出人体这个“小天地”更多的奥秘,完成一代又一代医者探求未知的使命。

2019级针推五班何陈新

人似小天地,人的一部分也可对应人体这个“大天地”。如:耳朵的形状试蜷缩的婴儿,耳垂对应患者的头面部,耳甲艇相当于人体的腹腔,耳甲腔相当于人体胸腔等部位。手骨的近中远端可对应人体上中下三焦。

通过自然看人体,通过人体看自然,人与自然结合能使我们更好的认识、感悟中医。

2019级针推五班俞依茗

太阳,银河系的一颗火球,是地球自然界的能量源泉;心脏属火,在我们的胸腔蓬勃跳动,强有力的迸发推动着血液的运行,输送能量到身体各处。

太阳存在,自然界的生物便可存活,太阳一旦燃尽生命,银河系归于一片黑暗之时,便是生灵死亡之际。就像我们的心脏,从出生到死亡,不知疲惫的跳动,它止息的那一天,我们便也合上了眼,重新化为自然界之元素。

头应天、脚应地。人的头脑就应该像天空一样广阔、清明像大地一样,要踏实、稳重 ,能够承载整个人体的重量,就像大地能够承载这世间万物一般。

树木如同我们整个人体,树干对应躯体,树枝对应四肢。人的躯体就要像树干一般笔直的向上生长,这样人体的气机才能顺畅,身体才会好;手的五指就像树分叉的小枝丫,虽然细小,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也可以反映整体的情况。通过树叶、树枝的晃动感受风的存在,手指是否颤抖可反应人体的气机问题,尤其是肝风。同时木也是对应肝的,因为肝同木一样,喜条达、恶抑郁,主生发之象。

天空上的太阳,它像一个主宰者一样,它的日升夜落告诉着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决定了人的作息;地球围绕着它的旋转决定了四季气候、时令食物,决定了人的生命活动,秋收冬藏。

心脏就像它一样是我们人体的主宰者。《内经》有言:心主神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的正常运行决定了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心主身之血脉,血液的循行正常,人体才不会出现问题……

2019级针推五班李吉蕊

皮肤是人体最易观察到的地方,皮肤的润泽,黑白,是人体内在肌理的外在表现。而土地则是大自然中最易观察到的地方,这就好比似人体的皮肤。

若一个人皮肤干枯,即能明显到,此因内失所养,缺少水液。而神奇的是,每当久旱不雨,大地也会如同皮肤一样变得干裂。皮肤有黄白黑三种,土地亦分为红土地,黑土地,黄土地。

春天树木发芽,夏天树木葱郁而茂盛,入了秋,树叶逐渐枯黄,当风吹动树叶,树叶随之凋落,冬至,树叶封藏树根,等待滋养来年的大树。

这同人体的头发是一个道理,每当一个人出生头发渐渐长出,到了青少年时头发浓密而又乌黑而到了老年时期,头发渐渐变得稀疏一部份头发渐渐变白,最后慢慢脱落。由此看来,如果将自然界这个大天地和人体这个小天地联系在一起,从中得到灵感,那么治疗起来也会轻松许多。

2019级针推五班蒋萍

《内经》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人的生命在于循环,自然也在不停的往复循环,万物必须循环,循环中断,生命即会消亡,这就形成了人的生老病死,与自然的成住坏灭。

人体是个完美的循环体制,有气血津液的循环,循环不畅,人就会生病,身体就会出现故障,甚至引起死亡。自然界亦是如此,有水循环,生物链循环,四时六气循环,如果自然不循环,就会出现对应的天灾,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需要顺应自然,根据人体自然运行的规律,调畅气机,让人体这个大循环通行,做到天人合一。

2019级针推五班彭晓瑜

人这个小天地与外界大天地是怎么对应的?需要运用到象思维。象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物象、现象为基础,以意象、应象为特征和法则,来类推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思维方式。

《周易》以“”为基本观念观察各类事物的不同形象真相,归纳为天下深邃之道理。如《易传·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2019级针推五班杨蕊鸣

清·唐大烈《吴医汇讲》:“人禀健顺之德,以生五行之气,隐于五脏,见于六腑。呼吸,即阴阳运输也;津液,即雨露灌溉也;光泽,即花木荣繁也;耳目,即日 月晦明也。人身一小天地。”

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与自然万物相同,生于天地气交之中,气之升降出入,聚散阖辟,自然万物生长化收藏,人体生长壮老已。

2019级针推五班殷慧林

人即天地的迷你版本世间最高者“天”,而一个人最顶端则为头。没有云层覆盖的天永远是晴朗的,阳气十分充足。联想到我们的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头乃全身阳气最充足之处,所以当天冷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加衣把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却从未去把我们的头盖住。

地则取象为脚,同为最低者的它们是否也有相类似的地方呢?在自然界中,我们会发现雨乃地上的湿气上升而成的,具有寒冷的特点。而生活中,我们的长辈就会提醒我们不要穿湿袜子,不然以后中老年的“老寒腿”会是你忠实的伴侣。而这也是因为脚底湿气上升至关节处,导致关节不通,不通则痛。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老寒腿”常在天气变化,阴雨天时来袭。似乎我们的脚和地合谋好了一样。

2019级针推五班薛新玉

天人合一,包含三方面:天人同气,天人同构,天人同律

“气”即是天、地、人同源于一气。这就落脚到中医的气一元论,“气”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比如:自然界有云气、雾气、风气,生活中有烟火气、蒸气,人有呼吸之气等;

“构”即是天、地、人有着相同的结构。例如:天在人为头,地在人为脚;天有四季春夏秋冬,人有四肢上下;天有日月,太阳月亮照亮大地,人有双目,看见万物的形象;天有闪电雷鸣,人有发音声响;以自然界十二条河流和八个湖泊对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和奇经八脉;

“律”即是天、地、人节律、规律相同。例如:俗语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诗词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古文中:“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及肝应春、心应夏、脾应长夏、肺应秋、肾应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再如人的气血,月满则盈,月亏则虚;再如人体津液,与雨露灌溉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一般;人体的面部色泽、光泽,与花草树木的生长繁荣一般……

上课时老师提及的脱发与落叶之机理,由树木缺少水分,秋风落叶再类比人体血虚受风进而脱发,由此想到道家与树的对练:著名道家传人王力平认为:初学“平衡功”,最好先和树木对炼。因为“人生在世,浮而无根”,人出生于母体后,人体有“炁行之路”,“血行之路”和“秽物排出之路”,但人体没有根基,需要不断地补充营养。

树木天生有根,根基深,虽无血液,却有“气行之路”、“水行之路”和“排浊之路”。并且人与树木有一种恰好的互补关系,树木白天光合作用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与树就形成良性循环,各得其所。

2019级针推五班李浩铭

人与天地自然,是永恒的话题。只要人类还存于世,这个话题的讨论就不会停止。中医作为传统医学,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主要反映为人与自然同源、同构、同道的关系。故中医学从来不是一门过时的学问,它是与时俱进的,只要人类与天地共存,那么中医学必然会不断的发展。

医理不尽在书本中,更在浩渺的大自然中。学习中医,不能只限于在课堂和书本里,更为重要的是,要多去自然界、生活中观察与感悟。因为,自然和生活,才是中医思维的源头活水!

— —小熊老师


  • 精彩文章荟萃

从“观”、“悟”二字浅谈中医之学习

九针人十年中医感悟

七年磨一剑 圆我中医梦

青年中医的梦想

人体小天地有感(一)










(0)

相关推荐

  • 辨证论治(六七)

    我们前面学了肝胆疾病的病证和常用的中成药都作了简单分析和介绍,下面我们应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肝脏?中医认为肝脏象是一个系统,在内与胆.筋.目.爪.怒有关,在自然界中,与春季相关,所以,保养我们的肝脏,最 ...

  • 宇宙大天地,人身小天地,天人合一尽在不言中

    宇宙大天地,人身小天地,天人合一尽在不言中 宇宙大天地,人身小天地,修道,修身,风水,命运--都在这句话里. 人生小天地,天地大人身.人身与天地是同一本原.同一运转规律.同一构造的,人体小天地与宇宙大 ...

  • 中医偷偷学,想对中医学子们说的话

    今天 高山 姚炳炎 - 中国十大古琴名家名曲 中医偷偷学,想对中医学子们说的话 ▲ 曾骞 几年前,日日见一个性情憨厚的男孩,常独留校舍,牛角挂书,笔记盈累,从未松懈.所以令我游心寓目.他是大四医学生, ...

  • 人体小天地有感(一)

    本文导读 <易经>有言: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中医人眼中: 善言天者,必有验 ...

  • 人体小天地有感(三)

    本文导读 <易经>有言: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中医人眼中: 善言天者,必有验 ...

  • 《易经》揭示的是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应成的六十四种现象

    (三) 人体小宇宙的八卦与天地大宇宙的八卦重叠,再内循环与外循环,就必成六十四卦.但因乾卦为两个三长横叠加,即晴天阴天雨天三长横代表和人的精气神三长横代表就形成六长横的叠加,坤卦是六组两平排一短横的叠 ...

  • 《易经》揭示的是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之间应成的六十四种现象

    (二) 前篇说了"人生于阴阳".现说人生存于阴阳,宇化于阴阳. 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天地就是一组阴阳.阴存万物,阳助物长.人食.用万物而存阴,消化.创造万物而显阳.男人遇阴而耗阳,致 ...

  • 我的小天地 | 广西梁盛扬 二年级

    你好文字,我来了 你就是未来作家 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中小学作文精选平台"为全国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习作发表机会,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让孩子爱上写作,写出最美满分 ...

  • 代入小植 篇二之乌桕有感

    乌桕有感 我是一颗乌桕,一棵在小学院里稍微高大的树.冬天会由红飘落,春天有像毛毛虫的花朵,夏天翠绿满身,秋天红叶飘飘. 我是这所学院里唯一的一棵乌桕树,我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毕竟这个学院实在是太小了 ...

  • 人体与天地的奥秘!

    一 .水.火.风 生命三要素-日光.空气和清水.我们国人习惯称之为水(清水).火(日光).风(空气),生命的维持靠此三要素.三要素对生命体(地球)产生的变化(即对人体产生的变化-人为一小天地),发生不 ...

  • 【奇穴】人体自带十二种“药”,去火、止咳、通便,不知道用太可惜!

    欢迎您 去学岐黄名家经方 很多人平时不注意,结果生病了,就想起用药片治疗. 其实,我们身体上的穴位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大药库.当我们出现咽喉不适.肠胃消化不良.心悸--就可以通过身体的穴位来补身体,缓解不 ...

  • 人体自带十二种“药”,去火、止咳、通便......不知道太可惜!

      很多人平时不注意,结果生病了,就想起用药片治疗. 其实,我们身体上的穴位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大药库.当我们出现咽喉不适.肠胃消化不良.心悸--就可以通过身体的穴位来补身体,缓解不适,安全有用,能让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