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期,中国输送14万劳工去欧洲战场,战后他们去哪了?

也许鲜少有人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也曾出现过中国人的身影,虽然他们的身份不是战士而是劳工,但他们同样代表中国为一战的胜利做出贡献。只是当时的协约国并不想承认这一事实,直到1988年后法国政府才公布了这一段档案。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之间存在很多矛盾,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当时产生了三大主要矛盾,分别是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后来这些国家分别组成同盟国和协约国进行对战,主要的战场在西欧。

1914年,塞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宣战,一战正式爆发。一战开始的一两年,以法国和英国为首的阵营不敌德军,节节败退,在战争中人员伤亡损失惨重,仅仅在索姆河战役里,英军就损失了40万人,协约国严重缺乏人力。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就想到了我们,在军阀混战的时代,国内有很多地方沦为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英国和法国把目光投向中国,向中国招募大量劳工协助他们作战。当时的民国政府无法拒绝,但又没有那么多士兵,于是就从全国各地招募劳工,从中国宣战后到1918年一战结束,共有14万劳工上了欧洲战场。

这些劳工离开祖国那一刻起面对的就是生死未知的命运。英国和法国并没有按照约定善待这些劳工,尤其是英国,他们把劳工们送上前线,从事最危险、最艰苦的工作,像挖掘战壕、清理尸体、清扫地雷、运送粮草等等随时会丢掉性命的工作。有些甚至还得上前线和德军厮杀作战。

一战结束后,幸存下来的劳工有很大一部分选择回国,也有的选择留在西欧。像法国就有一些劳工与当地的女子结婚成家,当时的一些法国女子,喜欢上中国劳工吃苦耐劳的品质而选择和他们结婚,可以说中国劳工在那里很抢手,为此法国还曾出过法律不允许当地姑娘和劳工结婚,但这也阻止不了爱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