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给儿子带来好消息,两人感谢皇恩浩荡,床底却发出了冷笑声
公元757年,安史之乱的主谋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刺杀,安庆绪继任伪皇帝。这位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当然没有父亲的能力,被唐军打得节节败退,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由此光复。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所有人认为将大唐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叛乱即将平复。这些人中,就包括叛军的二号人物史思明。
史思明眼见不妙,马上带着十三个郡以及八万人马在公元758年投降了朝廷。这样一来,局势更加清晰。但在尘埃落定之前,唐肃宗不敢轻举妄动,他没有胆量解除史思明的兵权,还加封归义王。
然而,史思明毕竟脑后有反骨,表面上顺从唐朝,实际上还在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中兴名将李光弼得知后,感觉不能放任下去,便与唐肃宗商量。两人最后决定,派出乌承恩去史思明的军中宣慰,顺便铲除这个祸患。
乌承恩又是什么人,唐肃宗和李光弼居然敢将如此重大的事情交给他呢?两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乌承恩的父亲是史思明的老上级,对史思明有提携之恩。后来在安史之乱中,乌承恩在信阳被史思明的叛军围住,迫不得已投降后,史思明没有为难他,还与他把酒言欢。哪怕是史思明降唐,也是在乌承恩的动员怂恿下做出的决定。
为了能让乌承恩卖力做事,唐肃宗甚至亲自许诺:只要能杀掉史思明,你就接任河北节度使,他的军队和部下,统统归你管辖。这个承诺不可谓不大,这个诱惑也非常吸引人,乌承恩毫不犹豫地出发,也逐渐踏入了他的黄泉路。
史思明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了乌承恩,但他是何等精明细致的人,马上就觉察这次宣慰的危险气息。要知道,乌承恩为了能够在史思明的地盘上刺杀成功,还要全身而退是做了周密的安排,其中有一条就是拜访重要的军事将领。
在别人的军营中,走访别人的将领,这是极犯忌讳的事情。乌承恩没有办法,只能通过收买人心的方式增加胜算。他甚至穿上女人的衣服,遍访史思明的手下。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史思明的耳中,但因乌承恩没有直来直去与将领沟通,都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流露杀人的想法。
然而,这样的行为,死一百次都不为过。但是,史思明还是念及旧情,没有忍心痛下杀手。他决定考验乌承恩一番,让乌承恩父子相见。
原来,乌承恩的儿子正在史思明的军中效力,在史思明的安排下,父子二人在住所相见。交谈没过多久,乌承恩就激动地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吾承上命除此逆胡!”而且,他还说出了皇帝的承诺。
就当父子二人沉浸在对未来生活美好憧憬中时,突然床底下发出了两声冷笑。他们立即意识到,隔墙有耳,史思明安排了人进行窃听,一切都露馅了!
床底下确实是两个密探,他们扬长而去,不久乌承恩的住所被团团围住。乌承恩的行李中,更是搜到了李光弼的迷信和应当诛杀的叛将名单。此时,乌承恩脸色大变,连忙磕头认罪,只是将责任推到李光弼的身上。
史思明十分愤怒,第二天召集将领,宣布了前一天的发现。在一片叫骂声中,乌承恩父子被活活打死。然而,史思明的余怒未消,又写信指责唐肃宗:臣到底有什么错,臣可是带了这么大的地盘和这么多人马来头像的啊!
唐肃宗还是得安抚他,又不能激化李光弼与他的矛盾,只好陪着小心说:“这件事不是朕的主意,也不是李光弼的主意,完全是乌承恩自作主张,你杀他真是太应该了!” (此非朝廷与光弼之意,皆承恩所为。杀之,甚善!——《新唐书》)
这种关系一经破碎是很难修复的,史思明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他也知道并不被唐朝信任,所以仅仅过了一年后又反叛朝廷。他的反戈一击,让安史之乱又延长了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