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温骧:以笔立骨,以墨取韵

鹰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画家温骧:以笔立骨,以墨取韵
图/温骧    文/文涓
温骧先生的山水画作品,给人一种淡泊、清新之感,这既是他的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在,也成为他个人道德品质的一种象征。他温文而雅、谦虚平和,他的作品的画外之意,已超出对客观自然的描绘,而是他本人由心性转化而来的笔墨趣味,更是给读者带来无尽的审美愉悦。他以笔立骨、以墨取韵,将复杂景物归纳蓄势,阴阳向背,自然生发、抑扬顿挫,富于节奏,行云流水,变化多端而气韵贯通。
▲飞瀑操琴图  2020年作 96×178cm
如作品《飞瀑操琴图》,画中群峰兀立,前景两座高峰左高右低,有露有藏,远山清远重叠,近景溪水亭馆外,两位老翁对弈,乐在其中。中景的一处山石上,高士抚琴奏乐,好不逍遥。画面由近及远,连绵的山峰呈“S”型构图,既稳重又不失灵动,在高远式的画面中主山雄伟敦厚,大小山峰恭顺有序,在画家浪漫情怀的融铸下,移情于物,终成奇观,“窥造化而见天性”。
▲飞瀑操琴图(局部)
在《飞瀑操琴图》中,除去右下角的山体有折带和披麻皴法外,其他山体有一种新的皴法出现。这种皴法并无先勾后皴,而是采用点染的方式进行,每一笔的点染均有顿挫、刚柔、轻重之别。外形较雨点皴要大,又比米点皴多变。外形大体呈三角形,一边呈椭圆状。
▲飞瀑操琴图(局部)
此种皴法要求画家意在笔先,构思好山石的形态,大胆落笔、一气呵成,让画面具有峰峦浑厚、势态雄厚的特点。这种皴法并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有大有小,有遮有挡,有聚有散,错错落落,形成了丰富的变化和层次,彰显了韵律之美。
蓝鹰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美协会员杨林认为:这种皴法通过没骨的方式画出,外形如一片片凤凰的羽毛或是龙鳞,此种画法可称之为“没骨凤凰皴”或“没骨龙鳞皴”,在表现山石质地时,可理解为龙鳞,在表现山体中的花草树木时,可谓之“凤凰皴”。中国传统的山为龙之脉,凤之家,一阴一阳,互为补充,有这样创新的表现手法,实属难得。
▲渔樵耕读图 2015年 248×129cm(该作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
如作品《渔樵耕读图》, 温骧先生运用苍劲浑厚的笔墨技法,营造了中国农耕时代的四业。渔,画面的下方和右上方,三艘渔船上的人们正在打渔,这种逍遥自在、自给自足的生活,一直是文人们所向往的。表现了远离尘世喧嚣的出世思想,三船相伴,少了箫瑟和孤寂,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却令人向往。
樵,画中溪水潺潺、山峦层叠,新叶绿树,一片生机盎然,砍柴的樵夫走在山径上,心绪回荡在山水间。耕,画面的右下部是一陇陇田亩,在古代以农为本,耕田不仅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亦是历朝历代群主治国兴邦的基础,好一幅田园景象。读,画中下方的屋舍中苦读之人,倘佯在青山绿水间,读书明志。耕读面对的是现实人生,包含了入世向俗的道理。渔樵的寓意着出世问玄,有着一种超脱洒脱的人生境界。
▲渔樵耕读图(局部)
从技法层面上讲,温骧先生这幅作品采用的是泼墨画法。明朝文学家、书画家李日华在他的著作《竹懒画媵》中有云:“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温骧先生以泼墨手法,笔酣墨饱,或点或刷,气势磅礴,水墨淋漓,随其形状为云、为石、为水,随兴随意,就泼出云霞,染成风雨。虽是泼墨,但却不见墨之污迹。
泼墨是一种激情创作,根据构思和意象体味,泼出大体的形态结构,难点在于细心收拾。这张作品中,即有水泼墨,又有墨泼水,一次泼,反复泼,画面层次多韵味足,泼墨之余,再用干墨勾出物象,略加皴擦,见笔见墨,有骨有肉。画面中的“留白”极为巧妙,天、水、云、瀑的白与山体的墨形成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
▲渔樵耕读图(局部)
这幅作品中的点苔亦是一个亮点。在层峦叠嶂的山峰和山脊间,温骧先生以书法之笔,写出一个个苔点,形态如一棵棵小树,又如一簇簇花草,给画面增添了无穷的生机。仔细观察这些苔点,每一笔都显浓淡干湿,五色俱全,乃得细品。这些苔点既醒了画面,又多的情趣,可谓精妙。与《飞瀑操琴图》中山石的“没骨凤凰皴”“没骨龙鳞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体现了画家本人的独特创新之处。
▲渔樵耕读图(局部)
温骧先生他曾潜心在故宫里临摹五年的古画,希望精神层面上能达到先贤的高度来表达自我,不断从中国优秀文化宝藏中汲取养料,提升自己的认识、审美和创新能力。东渡日本求学,传播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取长补短。他走近自然,写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可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画家简介:
温骧,祖籍河北,1953年出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先后师从于著名画家郭傅璋、亚明、何海霞、张步。1991年受全国青联派遣赴日本研修,在日期间创作的《雪山富士》得到画家平山郁夫的高度评价。创作的《白系瀑布》《日本印象》被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收藏。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15年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2016年在荣宝斋举办个人画展,同年《渔樵耕读图》和《百年树人》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2018年作品《贵州风情图》被国子监和文物局联合收藏。《山岳听涛图》《江山入画图》等作品发表于《中华英才》2019年第16期。《太平渔夫图》《新篁苍石》等作品发表于香港 《美术家 》杂志2020年春第5期。
下期解读作品预告,敬请期待:

▲农人爱桑图  2020年作 70×136cm

▲边城风光 2016年作 144×100cm

▲古人诗意图 2015年作  367×144cm
(0)

相关推荐

  • 山水皴法——牛毛皴图文详解

    来源:网络 牛毛皴 中国山水画 传统技法之一.用笔圆浑,皴法如去头皴,依轮廓四面皴之,细如牛毛,但宜浑厚,纤细中有笔力.用笔纤细飘动,层层编织,反复叠加,杂而不乱,密而不闷,乱中有其规律:用墨时,浓墨 ...

  • 中国画技法21-23

    中国画技法21 百石谱 王颂余画石(续完) 其一 先生原题 画石无论方圆,要磊落雄壮,不失坚重之性. 其二 原题 前辈有石由笔下生之说.石之形势约于意中,先就全体挥洒,常使体面生于自然,再因势生发,亦 ...

  • 画家温骧:自然为吾师,深情写山河

    图/温骧 文/秋香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后,尊重文化的氛围日渐浓厚,那是一个全民诗歌.全民文学.全民哲学的时代,是一个思想自由奔放.百花争艳的年代.温骧先生说:"那时兴起了沈从文热,特 ...

  • 画家温骧:笔墨山河,天人合一丨私享艺术

    画家温骧:笔墨山河,天人合一 文/秋香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山水画是中国水墨画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画家们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山为刚,水为柔,山水环绕,刚柔并济.在画家的笔下,山川河流.云水人家经过重新 ...

  • 画家温骧:笔墨山河,天人合一

    蓝鹰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画家温骧:笔墨山河,天人合一 图/温骧    文/秋香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山水画是中国水墨画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画家们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山为刚,水 ...

  • 以笔取气 以墨取韵:黄独峰中国画作品欣赏

    黄独峰 · 江湾小居 黄独峰(1913-1998),名山,号榕园,又号五岭老人,广东揭阳人,著名中国画家.1929年师从揭阳画师邝碧波学海派花鸟画.1931年,青年画家黄独峰入春睡画院,拜入" ...

  • “笔是气,墨是韵”,没有笔法的扎实基础,是很难用好墨法

    “笔是气,墨是韵”,没有笔法的扎实基础,是很难用好墨法

  • 赏画更要读人,温骧先生这三幅经典作品,可品出画家的别样胸襟

    赏画更要读人,温骧先生这三幅经典作品,可品出画家的别样胸襟

  • 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温阳化浊通脉活骨中药组合物.pdf

    <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温阳化浊通脉活骨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温阳化浊通脉活骨中药组合物.pdf(6页珍藏版)>请 ...

  • 温骧:明媚过往,墨语凝香丨私享艺术

    画家温骧:明媚过往,墨语凝香 文/钱毛毛 中国画是以注重意境的表达而独立于世界画坛的,而写意山水画在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最具东方文人思想.所以意境的表现在山水画创作中要求更为高妙.因而山水画 ...

  • 【43】一字立骨《卖炭翁》

    (小试牛刀,模仿陈晓东老师的方法,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还要更加努力啦~)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再读课文,尝试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一个字来领全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