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快递】自​适应大分割放射外科治疗大的脑转移瘤可能克服肿瘤乏氧:一项生物学建模研究

《Acta Neurochirurgica Supplement》 2021年7月1日[128:107-112. ]在线发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UCSF)的Lijun Ma和加拿大University of Toronto的Chia-Lin Tseng,Arjun Sahgal撰写的《自适应大分割放射外科治疗大的脑转移瘤可能克服肿瘤乏氧:一项生物学建模研究。Possible Overcoming of Tumor Hypoxia with Adaptive Hypofractionated Radiosurgery of Large Brain Metastases: A Biological Modeling Study》(doi: 10.1007/978-3-030-69217-9_11.)。

目的:

目前的生物建模研究评估自适应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外科(HSRS)在大的脑转移治疗中的可能应用。HSRS涉及到,在对大的脑转移瘤的治疗中,在间隔2- 3周的分次治疗期间,根据肿瘤体积的逐渐减小,逐步增加处方剂量(involves escalation of the prescription dose according to the gradual decrease in the tumor volume between treatment sessions separated by 2- to 3-week intervals)。

方法:

采用广义生物效应剂量(gBED)模型,研究三阶段(three-stage)自适应(adeptive)HSRS中剂量递增的作用。考虑应用靶区内剂量分布不均匀和肿瘤乏氧,并评估正常的脑部受照辐射剂量分布(Accounting for both a nonuniform dose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target and tumor hypoxia was implemented, and normal brain radiation dose distributions were assessed. )。

结果:

与常规的三阶段HSRS(每次治疗时相同的处方剂量为10Gy)相比,自适应HSRS导致在gBED方面增加30-40%。这种效应在晚反应靶体(α/β比值为3 - 10Gy)和含有高百分比乏氧细胞的肿瘤中尤为突出(especially prominent in late-responding targets (with α/β ratios from 3 to 10 Gy) and in neoplasms containing a high percentage of hypoxic cells)。尽管靶剂量不断增加,但对邻近正常脑组织的照射仍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与常规三阶段HSRS的受照射的水平相似。

结论:

自适应HSRS理论上可显著增强靶的gBED,并可能克服肿瘤乏氧引起的辐射抵抗性。这些优势可能转化为在大的脑转移瘤患者中较高的治疗效果。

 简介

单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对小的(直径< 2cm)脑转移瘤(BM)的治疗非常有效,其局部控制率接近70 - 80%。然而,对于大的肿瘤(直径>2 -3 cm),这种治疗的有效性正在稳步下降。理想情况下,对较大的肿瘤应给予较高的辐射剂量,以抵消病理组织的较大负荷,从而有效地实现局部生长控制。然而,肿瘤受照体积的增加会导致邻近正常脑组织受照体积的相应增加,其耐受性取决于处方总剂量和每分数剂量(tolerance is determined by the total prescription dose and dose per fraction.)。因此,为避免辐射损伤,应限制单疗程SRS治疗的处方剂量(for avoidance of radiation-induced injury, the prescription dose delivered during single-session SRS should be limited.)。肿瘤放射治疗组(RTOG) 90-05研究表明,为了在治疗过程中维持可接受的毒副作用率,最大直径为≦2,2.1-3和3.1- 4 cm的脑肿瘤应接受的最大处方剂量分别为24Gy、18 Gy和15 Gy。处方剂量的减少反过来会导致更糟糕的局部控制。而且,大型恶性肿瘤的典型特征是组织乏氧明显,这进一步限制了放射治疗的效果。

为了增加大的靶体的生物效应剂量(BED),同时考虑到正常脑组织的耐受性,已经发展出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外科(HSRS)的概念。通常是按处方总剂量按24-30Gy提供照射,分为3-5次等量、连续的或紧密安排的每天分割剂量(it is based on delivery of a total prescription dose of 24–30 Gy,separatedinto 3–5 equal, consecutive or closely scheduled)。

HSRS的一个极端变化,也被称为分阶段(staged)SRS,包括治疗疗程(treatment sessions)之间有较长的间隔时间(例如,2到3周)。在这种治疗中,肿瘤可能表现出有明显的缩小,这需要在每一阶段的放射治疗前重新规划。考虑到这一事实,我们假设在这种情况下,处方剂量可以根据观察到的靶体积减少而逐步增加,同时在安全范围内保持相同的正常脑组织剂量分布(自适应HSRS概念)。这种治疗策略的基本原理是在靶区达到不均匀的剂量分布,这可能克服肿瘤乏氧引起的辐射抵抗性。目前的生物建模研究专门研究了处方剂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升级,考虑到中心靶剂量热点的变量分布和肿瘤内的乏氧水平,以及剂量增加在理论上是否比常规的HSRS对大型脑转移瘤(BM)有显著的优势。

材料和方法

为了研究大型脑转移瘤(BM)自适应HSRS过程中剂量递增的影响以及肿瘤乏氧对这种治疗反应的理论影响,采用了之前描述的广义生物效应剂量 (gBED)模型。已经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报道过gBED用于SRS和立体定向体放疗(SBRT)过程中不均匀剂量分布建模的概念和构想。HSRS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整个治疗过程的综合(the composite)gBED是所有治疗过程中gBED值的总和,与常规分割放疗中均匀剂量照射的标准BED公式相似。

靶体积接受非均匀剂量时的总生存概率(S)表示为:

公式中,vi为接受均匀分割剂量(Di)的第i个小体积(即,(vi, Di)构成感兴趣体积(VOI)的微分剂量体积直方图的第i个文件(bin)。根据标准线性二次(LQ)模型:

公式中,BEDi为第i次分割体积。因此,gBED可以定义为在整个靶体积中产生相同的总S值的剂量,公式(3)为:

假设给定靶的α/β比值为常数,则公式(3)可进一步求解为公式(4):

公式中,BEDi = NDi [1 + Gi Di / (α / β)];相应的,N为总治疗次数。(分割次数),Gi为剂量率校正因子,其公式在之前已被我们研究组描述过。

增加靶区内剂量和控制正常脑组织所受辐照

在本研究中,为了确定适当的处方剂量,使用了一般的剂量衰减公式。靶周围的正常脑容量(V)与照射的边缘等剂量(D)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被描述为公式5:

其中Vt是靶体积,Dt是处方剂量,CI是适形性指数,γ是一个近似值为-1.5的经验拟合参数,它被包括直线加速器(LINAC)和 (瑞典斯德哥尔摩,Elekta AB)Perfexion型Leksell伽玛刀的大多数放射外科模式接受。

从方程式可知(As follows from Eq),在第二,第三,第N次治疗(分割次数)时,对任何靶体积相对减少(Vt)的Δ,以保持与最初的治疗计划相同的剂量-体积关系,相应的相对增加处方剂量(Dt)将计算为(1-Δ)1 /γ。例如,如果第一次照射剂量为10Gy,间隔2周后靶体积下降25%(即占原体积的75%),则相应的递增处方剂量,仍然保持初始治疗时应用的相同的周边等剂量分布,将计算为:

同样,在随后的治疗阶段中靶体积的任何进一步减少,也可以根据实际靶体积的自适应剂量增加以类似的方式加以解释。

肿瘤

为了评估和解释肿瘤乏氧,我们使用了Carlson等人提出的乏氧换算因子(hypoxia reduction factor,HRF)[16]。如果对第i次分割体积采用HRFi,那么在不失去所有推导的通用性的情况下,公式(4)中的BEDi可表示为:

由于治疗过程中未知靶体内的HRFi确切分布,假设总乏氧细胞浓度不超过固定百分比(如30%、50%、70%或80%)的靶的总体积,以及任何乏氧体素拥有高的HRFi值2.0 -2.8,随机采样所有相应的体素。值得注意的是,HRF依赖于氧合作用,但在乏氧条件下最高可达2.8。

比较分析

gBED的增强比被定义为三阶段自适应HSRS试验治疗计划中gBED的比值(每阶段处方剂量随肿瘤体积减小而增加)(所有阶段有10 Gy的相同的处方剂量)。

结果

如图1所示为对一个未知原发灶的大型脑转移瘤(BM)的自适应HSRS的模拟。实际治疗采用三阶段HSRS(处方总剂量30 Gy),疗程间隔2 - 3周。初始肿瘤体积为20cc,到第三个治疗阶段时缩小到11cc。根据上述剂量递增概念,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治疗的自适应HSRS的处方剂量实际分别为10、12和15Gy。这将导致与最初治疗期间相同的正常脑部剂量分布(例如,8Gy等剂量体积为21.2 cc)。在自适应HSRS期间,在每个重新计划的治疗阶段,靶体(也称为中心靶区剂量热点)内的剂量分布是不同的。然而,尽管在剂量模式上存在这样的变化,gBED增强比显示出类似的特征(图2)。在对随机分布的乏氧体素的200个独立样本进行自适应HSRS建模时,gBED增强比显示出最小的变异性;该值的最大标准差为4%,主要取决于乏氧体素与靶内热点的对应关系。同时,gBED增强比与α/β比值和靶体积内乏氧细胞百分比有关;如果α/β比值在3-10 Gy以内(即迟发性反应靶体)和模型病例中具有较高的乏氧细胞百分比,则其值最高。例如,对于α/β比值为5 Gy的靶体,对完全氧合的组织(0%乏氧体素)应用自适应技术增加了38.1±1.2% 的总gBED值,而对(靶体内随机分布80%乏氧体素)高度乏氧组织,应用自适应技术增加了46.7 ± 3.5%的总gBED值。

图1根据自适应大分割放射外科的概念,模拟未知来源的大型脑转移瘤的三阶段治疗。每个治疗阶段的处方等剂量线显示在增强T1加权磁共振成像(上),显示肿瘤体积逐渐减少。微分剂量体积曲线(下图)表明,在每一个重新计划的治疗疗程中,靶体积内剂量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有不同的变化。

图2在乏氧体素随机分布的靶体内,自适应大分割放射外科的广义生物效应剂量(gBED)增强比。在建模过程中,在200个独立样本(顶部)中,靶体积内关于不均匀剂量分布的值有最小的可变性,但对α/β比值和乏氧细胞百分比(如图所示的0%、40%和80%)有明显的依赖性(底部)。

讨论

已经制定了不同的策略,为大型脑转移瘤(BM)提供足够高的处方剂量,以改善SRS后的局部控制。例如,Minniti等对中位体积为12.5 cc肿瘤应用HSRS(三次每日分割9 Gy)。与对较小的肿瘤体积(中位体积8.8 cc)单次SRS治疗相比,显示HSRS伴随有的放射副反应(ARE)的发生率减少了一半(分别为9%和18%,P = 0.01)且有较好的局部肿瘤控制率(91%vs77%,P = 0.01)。Higuchi等成功地使用三阶段SRS治疗体积>10 cc的BM(平均体积为17.6 cc,远远大于Minniti等报道的上述系列)。总的处方剂量为30Gy(每阶段10Gy),疗程间隔2周。在这个系列中,绝大多数(90%)的肿瘤(N = 43)在治疗期间表现出明显的缩小,并且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时,它们的平均体积下降18.8%和39.8%。9%的患者出现ARE, 1年局部肿瘤控制率为76%。

我们小组已经开发了一个对大型颅内肿瘤的新的自适应技术概念,可以通过任何放射外科方式来完成,涉及在(按2 - 3周间隔)每个照射阶段创建一个新的治疗方案,每治疗疗程照射≧10 Gy的处方剂量,剂量随肿瘤体积的逐渐减小而增加。这导致靶体内的剂量分布极不均匀,正如Ruggieri等所建议的,可能有助于克服组织乏氧引起的辐射抵抗性。

本研究旨在对大性脑转移瘤(BM)自适应HSRS进行理论评估,考虑了靶内不均匀的剂量分布和肿瘤乏氧的影响。后者是通过在靶体积内建立不同乏氧细胞浓度的模型来控制。结果表明,自适应HSRS可能确实具有显著优势,与常规HSRS(在所有阶段提供相同的处方剂量)相比,gBED增加了30 - 40%,这可能转化为更好的局部肿瘤控制。这种效应在α/β比值为3 - 10 Gy的晚期反应靶体和含有高百分比的乏氧细胞的肿瘤中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尽管靶体内剂量不断增加,但在不同治疗阶段自适应HSRS对邻近正常脑组织的照射保持相同,与常规的三级HSRS相似(每个治疗阶段10 Gy),这与安全极限很好地对应。这些有希望的发现,加上在足够长的治疗间隔时间内固有的神经元组织修复机制,可能提示自适应HSRS不会增加放射副反应(ARE)的风险。

毫无疑问,尽管在本理论研究中获得了这些有益的结果,但关于自适应HSR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确切特征只能在临床研究中建立,最好以前瞻性和对照的方式进行。此外,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例如,最合适的治疗阶段次数和次数之间的最佳时间间隔)。此外,虽然可靠数据表明,应用标准LQ公式足以用于大剂量治疗的分,但这仍存在争议,可能被认为是所提出的预测模型的缺点。然而,由于不是绝对gBED值,而是相对gBED增强比,是通过比较适应性和常规HSRS治疗计划中的等剂量分布计算出来的,报告的结果足够可靠,通过测试的治疗策略,观察到总gBED的增加(约30 - 40%)是准确的和引人注目的。

结论

所提出的自适应HSRS的概念是根据治疗期间肿瘤体积的减小而处方剂量增加,理论上可以显著增强靶区gBED,同时维持邻近正常脑组织受照的安全剂量。这种新策略可能克服肿瘤乏氧引起的辐射抵抗性。这些优点可显著提高大型脑转移瘤(BM)治疗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对自适应HSRS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评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