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过年家话
《红尘滚滚》
名人靠吆喝,贵人靠端着;
女人在温柔,男人忌吝啬。
文章秉真诚,诗词韵平仄;
大事败细微,江山赢筹策。
海深难见底,天高不可测;
不历生之苦,何得生之乐?
高人多缓步,山崩不改色;
悟道知阴阳,胸中有丘壑。
YZ.2019.4.10
常听人恭维说:“读到博士,有文化”。我总是笑笑,不说话。
其实,学历,只能说一个人在个别领域达到了某种水平。文凭,只是对知识的认可。其他,说明不了什么。有学历与有文化,没有必然的联系;学位,更与智慧无关。在学校读过什么书,渐渐都不再记得了。脑子里最深印象的,就是“开蒙”时期背过的书;如果说还有持续的教育,那就是社会。
《红楼梦》中,宁国府一幅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此语惹得贾宝玉恼火,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红楼梦》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宝玉不喜欢这幅对联,因为他认为那是精于世故的“禄蠹”价值观。
我不喜深思世事,亦不谙人情,故,无更“洞明”或“练达”的可能。甚至,也从不羡慕那样的成熟度和高深城府。这与“大道至简”的信仰有关。
林语堂先生曾劝女儿不必读大学,他说“社会是个大课堂,根本不要上大学”,这一说法并不适用所有的家庭,即使在他那个年代。而目前中国社会的情况,我是坚持孩子必须读大学的,而且要尽可能适合孩子自然禀赋的大学。
业内人都知道,我们招聘技术人员,最低学历是硕士研究生,这是我一直坚持的。这主要与所从事的专业有关。
虽如此,我并不坚持学历学位论。只是更主张“持续教育”,反对学校毕业了就不再读书了。内心深深觉得,每个人都是一部可以品读的好书。社会是所好大学,各学科俱全。人性的各种高尚和下作,大方与小气,勇敢与怯懦,仗义与负心,扶危济困、欺软怕硬、真诚温暖……等等,样样都有。就看各自怎么选修和阅读了吧。
在我,或许是选修了“真性情”和“良知”两门课。于是,在阅读社会时,常常会敏感地发现“真性情”和“良知”的灵魂。
收录朋友们关于家庭的一些感触,所谓乡愁无限。也算是记录这个时代吧:
1 家,最是苦涩,是让人心底深处最思念、最放不下的地方。有家,不回,想得慌;回了,隐隐的感伤。不回去觉得心无所依,回去了就是各种大大小小的争吵和碎七碎八的零星事。亲戚之间的“名利场”,比社会还严重,他们关心你的身体,但更关心你的收入。混得不好的,回家没人待见。稍微过得去,各种托情办事的。家长里短,亲情往来。吃到这家,喝到那家,热热闹闹,但内心感觉更孤独。哪哪没一点儿长进。随份子,吃酒席,迎来送往,没完没了。年年如此,年年如是。
杨子注:亲戚之间的“名利场”,此君之言,让我想起一句古语: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明(洪应明 《菜根谭》)
2 我弟弟是出了名的和气人。对外人都客客气气的,人缘儿好极了,但就是喜欢怄我。自小,见了我,跟乌眼儿鸡似的。
今年,疫情原因弟弟就地过年了,没回老家。我一个人去上坟,给祖宗拜年,没弟弟在边上调皮的放鞭炮了,感觉少了很多。15岁那年,三十儿,换新衣服,母亲说我长大了,该说亲了,我衣服上比弟弟的多了两个口袋。结果,那小子把鞭炮放在我兜里点了,把我吓得满地打滚儿,他笑得直不起腰。被我一顿狠揍。新衣服炸了个大窟窿。吓得不行,一直用手捂着。晚上,母亲知道了,没说话,先去我摔倒的地方给我叫魂儿,然后,灯下缝了半夜。母亲手巧活儿细,缝补后衣服看起来好好的。因为过年不兴打骂孩子,所以,年三十儿,弟弟夺过了一劫。但第二天晚上,就补上了。连我也被打了。一人一顿,我觉得冤,但母亲说我不该在弟弟跟前炫耀。这样的家教我永生难忘,从此再有什么好东西,绝不跟人显摆。
今年,弟弟没回,我感觉到寂寞。说来也奇怪,弟弟就是回老家才胡闹,平时在城里见了面,“哥,哥”的叫,一点也不皮,乖的很。我感觉只在回老家才是亲兄弟。只有在老家,我们才回到童年,才有家的感觉。那时候的家庭教育,就是上来就打,不听话,直接上巴掌。好怀念,我们抢吃的、斗嘴打架,母亲一人捶一下的那种温馨。现在的孩子,都不挨打了,但怎么看都不如我们这一代人孝顺呢。古人说“棍棒出孝子”其实有道理。真是乡愁无恨啊。
3 我家里比较穷,孩子多,母亲吃很多苦把我们拉扯大。我排行中间,没受过溺爱,衣服都是哥哥穿旧的。离开家后,就没从家里要过一分钱。工作了,没靠山,一直很努力,想改变命运,想比人强。提拔后,家里越来越尊重,我成了家里了主心骨。工作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但我照顾了家庭。我们家兄弟姐妹都是我关照,甚至他们子女的工作,基本都是我安排的。父母在,我就当自己是独生子,奉养都是我一个人儿的事;父母走了,分家产时,我当自己是抱养的,没份儿。他们分不平时,我给找补。只要大家都好好的,就行了。家,其实是“和”不长久的,就是一个“平”字,足矣。
4 整个春节没离开一步。照顾老的和小的,现在生活没有了自己。没有了快乐(笑脸表情),心静如水,可能正一步步走向衰老吧。(笑脸表情)
5 家,你是没法说的。我们是大家庭。从爷爷到父亲那一辈儿,都人多,挤在那几间破屋里。北方,冬天特别冷,但一个火炉就够所有人取暖的了。我对老家没什么印象。但知道,那个老家,曾经那么温暖。后来都到城里住了,老屋都塌了,多年没人去过。
近些年,村里有不少人回去盖了楼。于是老爷子让我把祖屋翻盖翻盖。我太忙了,想着也没必要。于是没做。没想到老爷子临终咽不了气儿,挣扎着嘱咐一定要盖祖屋。
前年回去过年,叔伯兄弟等一起祭祖,我就说了盖祖屋的事,问他们的意见。大家都说两代人已在城里住,没人再回去了,想盖自己掏钱看着办。我于是请了人设计、施工,忙前忙后,一年多,花光了积蓄,装修还借了点。
今年回去过年,我想把老爷子的牌位请回去,认认门儿,安安魂儿。结果亲戚们都有意见。说那个地方大家都有份儿,得每人一间。一位堂叔,还把他的摇椅也搬过去了,放在主厅正中央,晒太阳……很头疼的事。平时帮家里做多少事,大小事都是我的,但从来没人说过一句感谢的话,还特别理所当然。欠他们似的。这就是老家。
6 今年牛年,忽然意识到:家,是你只能挤奶,但不能吃草的地方。就算是亲人之间,那种不能自立的“贫困”,也是没办法“扶”的。扶了他们大半辈子。好的,越来越好,多少让人欣慰点;不行的,还是不行。娘生多胎,各自有命吧。
母亲最疼的是我小弟,但他最不争气,现在还长不大,老婆孩子是都不管,成天玩儿、喝酒、打牌,到处疯。母亲就是看着他顺心,好东西都给他留着。见了我就哭穷,说物价贵啥的。我给了钱,母亲转身就塞给小弟。一直这样。人家说:
“慈母多败儿”,绝对是!
理解你所推崇的“独立”精神,不独立,不光是自己没尊严,也连累家人。我已是老牛了,家,这辆沉重的车,我已拉不动了。但一直卸不了套儿。你说,人活着,到底为了啥?
7 我是年二十五,祭灶那天回老家的。陪父亲过了年。年后突然有事要回。想着还没有去看望小姨,就放了两千块在家,说让我哥他们去拜年时捎上。母亲生前最疼小姨了,我想这么做,妈妈在天堂一定高兴。没想到,后来哥跟我说,我爸舍不得给,把两千块减到了200,才肯让他们出门去小姨家拜年。(捂脸表情,尴尬表情)
8 我母亲是信基督教的。对我的影响最深。我们兄弟姐妹多,小时候家里穷,饭不够吃是常有的事。但不管多艰难,只要门口有讨饭的,我母亲就从我们的碗里各拨一点,送给他们吃。母亲说咱们只是不够吃,人家是没的吃。多难都得记得帮助比我们更困难的人。妈妈的话,影响我一生。一辈子都忘不了。跟你观点一样,影响我们一生的,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家教吧。
两首道情,送给你:
《无为》
风无影,却无所不到
水无形,却无所不成
佛无心,却无所不度
道无情,却无所不容
2013.12.20
《崖间树》
崖间有孤树,根贫枝亦少;
朝为烈日晒,夜为劲风扫。
霜打红叶落,来年复妖娆;
山贫无所养,也赞生恩好。
生命唯坚韧,知音独飞鸟;
冬去春又来,岁岁情不老。
千帆山下过,百虫鸣枯草;
傲然此山中,心事人不晓。
YZ.2019.1.6
杨子 2021.2.21 于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