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高危人群脑内的“社交网络”

AD高危人群脑内的“社交网络”
相关原文:王晓妮,张朦,李瑜霞,曾扬,盛灿,郝旭阳,孙宇,张逸鹤,李红艳,于洋,李轩宇,陈观群,李坤成,贾建平,唐晓英*,韩璎*.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拓扑特性的改变.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9):740-747.
生活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网络,如互联网,交通网,人际关系网等。在人际关系网中,消息进行传递时,总是先传递给关系亲密的人,然后再进一步由身边的人传递出去。
  其实,在人脑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网络
各个脑区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脑区之间的连接就像人际关系,关系近的连接就紧密一些,关系远的连接就稀疏一些,还有一些不相识的人(脑区)进行信息交流时则需要经过一个或几个中间人(脑区)。而不相识的个体(脑区)进行信息传递时会有选择性的经过中间人(脑区)最少的那条路径,从而达到最佳平衡。
上述的特征可以用聚集系数(与周围人的关系紧密程度)和特征路径长度(不相识的人进行信息交流所经过的中间人个数)。
在尚未达到AD痴呆期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中,脑网络是否还有与正常人脑一样的效率呢?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韩璎教授率其团队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网络属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聚集系数下降,而特征路径长度无显著下降,类比于到人际关系网中,就是说我们与周围亲密朋友的联系少了,但我们要与其他不熟悉的人取得联系时经过的中间人数目还是一样的。而后者可以保持的原因可能是来源于代偿,在病变过程中,某些脑区之间的联系减弱了,但另外一些脑区之间的联系可能代偿性的增加(有了新朋友),从而暂时维持了平衡。
但随着病变的持续加重,不仅邻近脑区之间的连接会被破坏,远距离脑区之间的连接同样也会被破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