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志身份的认同(上篇)
发布时间:2021-06-04
文:鲜奶茶铺
来源公众号:鲜奶茶铺(ID:a842633679)
很久没有写文章了,基于这半年来我跟老板立课题和学习经历,写了这篇文章,(分为上下两篇)一起探讨下关于同志群体的身份认同。
本文以《call me by your name》为案例背景,辅助理解。
电影案例简介: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意大利里维埃拉,每年夏天,十七岁的少年艾力奥都会跟家人一起来此地度假。今年,和他们共享假日时光的,还有来自美国的奥利弗,高大英俊热情开朗的奥利弗很快就获得了艾力奥一家人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力奥和奥利弗之间渐渐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但性别和年龄的桎梏让他们迟迟无法跨出那关键的一步,与此同时,单纯善良的少女马奇娅也向艾力奥奉献着自己的感情和身体。最终,汹涌的激情冲破了艾力奥和奥利弗之间的防线,两人开始了一段注定不会有结果的恋情,最终随着假期的结束艾力奥与奥利弗分手,奥利弗订婚,艾力奥也继续跟少女玛奇娅在一起。
总概:
同性恋认同是承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并把这种身份整合到自我概念之中,同性恋者除了要面对性别认同的问题同时也要面对性取向认同的困难。(简单讲就是自己能接受自己是同性恋并且积极生活)
在同性恋认同的众多理论中,心理学家因同性恋是否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否是人类的一种固有属性,分为了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假设: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后来又衍生出了毕生发展观。
本篇推送将描述早期的本质论
一、Cass理论模型
运用最早的也是最广泛的理论,基于人际和谐理论提出。
从三个维度(自我知觉、行为觉察,觉察他人反应)囊括了6个阶段。
(1)认同困惑(identity confusion)——发现自己与众不同,性倾向开始个性化;
(2)认同比较(identity comparison)——开始怀疑自己可能是同性恋,积极寻找相关信
息;
(3)认同容忍(identity tolerance)——认为自己应该是同性恋,积极寻求与同性恋群体接触;
(4)认同接受(identity acceptance)——接受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开始对一部分人暴露自己的同性恋身份;
(5)认同骄傲(identity pride)——批判异性恋,以自己的性倾向为傲,活跃在同性恋群体中;
(6)认同整合(identity synthesis)——对异性恋不再有敌对态度,心理与行为,性倾向与自我完全统一。
结合电影案例,我们从影片中可知艾力奥可能经历了上述1-4阶段(认同接受)。
艾力奥在刚刚面对新舍友奥利弗时一点点情绪的体现,既讨厌奥利弗傲慢的语气又非常关心奥利弗的私生活,看着奥利弗和女生共舞感到嫉妒,并且在此时也邀约少女玛奇娅。在家庭聚会中故意透露自己与玛奇娅的恋情,以观察父母以及奥利弗的表现。但看到奥利弗轻描淡写的神情,陷入失落感。
大概率推测为认同困惑以及认同比较的阶段。
此时的奥利弗对自己的性取向是不确定的,他发现了自己的不一样,但是还没有完全确认自己是同性恋。随后艾力奥趁奥利弗不再房间,发现了奥利弗的内裤,随即使用它解决了生理需求。
认识到自己可能是同性恋并进入了认同容忍,开始不断地进行对奥利弗的试探。
再一次单独相处中向奥利弗表达情感,暴露自己的想法可能就进入了认同接受。
至于艾力奥有没有进行认同骄傲与整合似乎但从影评也没有明显的定义。
二、Troiden的理论
【认为“假”同性恋可能向异性恋转化的理论】
青少年觉察阶段:
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不同,开始产生“边缘人”的感觉,但还是认为自己是异性恋。
认同困惑阶段:
进入青春期后,开始怀疑自己可能是同性恋
认同假定阶段:
青春期后开始对外暴露自己,寻求同性间的互动与交往
承诺阶段:
把同性恋身份当作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Troiden认为性取向不是单向过程,而是可能从某一阶段退到前一阶段进行徘徊不定的选择;但是理论以是否处于一个同性恋爱关系中的个人才算到达积极认同,并以此区分“真”“假”同性恋的标志太过于片面,片面的定义也无法解释有双性恋倾向的问题。如:艾力奥与奥利弗交往的同时间内也正在与少女玛丽亚交往,艾力奥虽然是作为同性恋中被接受的一方,但不妨碍他与少女玛丽亚之间的性行为。但该理论的往复运动可能为后来研究双性恋(如:艾力奥、奥利弗分别后逐步以异性恋身份继续生活)提供思考的基石。
总结本质论
基本假设:
(1)性取向是本质存在的,要么是同性恋要么是异性恋;
(2)不同形式之间是非连续的,没有中间地带(双性恋)
(3)性取向是恒常存在的。
局限性:
1.将双性恋看作是掩饰同性恋的过渡身份,陷入了二元论(只有同性恋和异性恋)忽略了性认同的多元性。
2.目前没有确凿的发现有关产生同性恋的决定性生理机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