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梅雨见伏头”,要避五件事,分别指的是哪些事?

小暑已过,三伏天到来,老人说:今年是“梅雨见伏头”,要“避五件事”,分别指的是哪些事呢?今年正好是“出梅即入伏”,六月初一出梅,六月初二入伏。“出梅”指的是梅雨季节的结束,而“入伏”指的是三伏天的开始。人们以“小暑逢未出梅”,以“夏至三庚为伏”,意思就是小暑之后第一个未日出梅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头一天。今年的六月初一是己未日,六月初二是庚申日,所以今年是“出梅即入伏”。因为“未”是十二地支之一,“庚”是十天干之一,所以这两个日子是不可能出现在同一天的。老话说:“梅雨见伏头,阴湿到秋后”,是啥意思?

梅雨见伏头,阴湿到秋后

未日和庚日都是干支历中的日子,由于天干和地支组合的方式是阳天干配阳地支,而庚属阳金,未属阴土,所以这两个不可能成为一个组合,也就不可能出现在同一天。那么阳天干共有五个,分别为:甲丙戊庚壬。阴天干分别为:乙丁己辛癸。而阳地支有六个,分别为:子寅辰午申戌。阴地支分别为:丑卯巳未酉亥。所以庚日只可能是:庚子、庚寅、庚辰、庚申、庚午、庚戌六天,那么未日也只可能是:乙未、丁未、己未、辛未、癸未六天。那么未日出梅,庚日入伏,也就是说:出梅和入伏永远不可能是同一天。因此“梅雨见伏头”的意思就是入伏的头一天出梅,梅雨季节也就是雨季,由于此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的时候,所以叫“梅雨”,也叫“霉雨”。如果出梅连接着入伏,那就代表着入伏之后降雨较多,空气潮湿。潮湿的空气经过太阳的暴晒,湿空气就会升温,而这种湿热空气会让人感觉到闷热和难受,就像要下雨前的那种闷热一样,与晴天的干热还不一样。所以这种湿热的空气最容易让人不舒服,因此老人说:要避五件事,到底是哪五件事呢?

1
夫妻分房

由于三伏天很热而且湿气大,再加上以前人根本没有空调或者电扇,只能在湿热的空气中汗流浃背。每到晚上更是热得睡不着觉,于是男人们就会在院子里临时搭一张木板床,即便是这样,也就被蚊子叮咬,辗转难眠。再加上三伏天正是在地里锄草的时候,劳动一天下来已经是精疲力尽了,根本没有精力再干其它事情了。所以每到三伏天,夫妻就会分开居住。除了累之外,三伏天最容易导致缺水,所以民间还有“口渴不同房,大汗不乘凉”的说法。

2
不戴首饰

对于很多人来说,首饰是身份的一种体现,但是在三伏天,天气炎热,再加上今年的三伏天闷热潮湿,最容易出汗。有些金属首饰沾上汗水之后,就容易导致皮肤出现不适,甚至会出现红肿或者发痒发炎等。

3
不宜久坐

因为入伏之后,天气炎热,有些稍微胖一点的人一走动就会满头大汗,总想坐着不动。毕竟不动就可以少出汗,但是由于伏天很热,就算坐着不动,身体的各种代谢功能都比平时快,坐着不动,就会导致没用的水份排不出体外。

更重要的是久坐不动,还容易加速脊柱老化。而出汗不仅可以排出体内的毒素,还能调节体温。所以该出汗的时候就要出汗,不能因为怕热而久坐不动。

4
热身不进窑

意思就是在三伏天,浑身出汗之时不能进窑洞,以前的窑洞是比较常见的,而窑洞里也是冬暖夏凉,就如同现在的空调房一样。如果热身进入窑洞,也就是突然进入到一个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汗眼闭塞,从而导致身体生病。

当然热身也不能直接跳下凉水潭游泳等,要等到汗水干了之后才可以,也就是汗眼闭住之后。也不能直接开空调对着吹,这一点是对现在人来说的。

5
不能缺水和暴晒

其实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因为暴晒会晒伤,天热最容易缺水。但是喝水也有讲究,不能大口大量喝,就像有些人一瓶矿泉水两秒钟就灌进肚子,是不好的。也不能喝过凉的水,或者糖分过高的饮料等,以温度适中的白开水为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