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师父说 | 道中之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唐贞观年间,河南有个叫窦玄德的都水使者,在五十七岁那年时,奉命出使江西(古江南道)。这一路山高水远,不日他就匆匆带着几个随从动身了。
正当他们在船上落定准备启程时,忽见岸边一人摇手呼喊,想要搭船同行。只见此人一身黑衣,面色铁青,窦玄德虽觉得这人有些古怪,但出于恻隐之心,也就同意他上了船。
此人一路上都不怎么说话,只有窦玄德邀他吃饭时婉拒几语,其余时间就面色凝重地望着远方,不知在想些什么,问也不答。
就这么过了几日,船快驶到扬州的时候,此人突然说要下船。窦玄德不解,这还没到地方呢,为什么下船?
只听他说,“其实我并不是要去江西,我本是地府司命派来的,此行是为了取窦都水的性命,才上了你的船。”
窦玄德更迷糊了。
司命使者说:“你本该命终于扬州,但我看你待人宽厚,而且这一路上都非常照顾我,所以为了报答,我想多留点时间给你。”
窦玄德这下慌了,没想到自己居然大限已到,忙问此人可有解救之法。
使者思忖片刻道:“你知道一个叫王知远的道士吗?”窦玄德连忙点头,“虽没见过本人,但听别人说起过。”
使者接着说:“这个道士的品行天上地下都很赞赏,他帮人祈福消灾,凡是有厄难的,天曹都会赦免。这个人现在就在扬州,你如果能屈尊找他出手相助,应该能免除此难!另外,幽冥之事很是隐秘,我本来不该告诉你这么多的,但这些日子在船上承蒙您的关照,很是感激,如果今天不帮你,我岂不就成了忘恩负义的小人了。时间不多,你赶快去吧,我会再与你联系。”说罢就消失了。
第二天,窦玄德一行人到了扬州,当地的下属长官纷纷来迎,可这时候他哪有心思谈公事,刚下船就马上打听王知远的下落。
这些人被问的莫名其妙,但只能赶紧命人去把王知远叫过来,生怕怠慢。
不一会,王知远来了,窦玄德把不相干的人都遣散后直奔主题,请其开坛作法。
王知远看上去有些为难,“窦公有难,我理当帮你,不过不瞒你说,我这些年的精力都放在内修上,斋醮的事已经很久没碰过了,做是能做,只是到时候如果没效果,还望窦公别怪罪。”
窦玄德略有失望,但眼前也只有这一根救命稻草了,于是请王知远当下就开坛。
王知远吩咐身边的小道童备好表文,为窦玄德登坛拜奏。
法事做完,窦玄德悬着的心稍稍也放了下来。不料当晚司命使者却来告诉他,他的灾难并没有解除。
窦玄德一下就泄了气,难不成这王道士真是许久没做过斋醮之事,现在生疏了?然后忙问:“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
司命使者说:“眼下并无他法。这样吧,你明天请他再做一次,要准备好元宝纸钱,在干净的地方化给天曹,不然还是不行,到时候你的罪就更大了。”
窦点点头,第二天又让人去把王知远请了过来。
王知远很不高兴,本来就是顺水人情,这还没完了?窦玄德看出王知远神色不悦,赶忙诉苦说好话。王知远也看他有难言之隐,于是又做了一次。
这天晚上使者又捎来了坏消息:还是不行。
窦玄德有点急了,做了两次都不行,难道自己果真命数如此,无法解救了吗?
使者欲言又止,在窦玄德的再三请求下,才勉为其难地道出了原因:“这上章奏表之事啊,很是严谨。就像你呈送皇帝的奏章,必定要言辞得当、文笔工整,是不是?在人间的都要这样,更何况是呈给天人的。但是这两次上表,第一次有错别字,第二次又写的太潦草,这种表升上去谁都不会看的,更别提有什么作用了!”
窦公没办法,又硬着头皮去找了王道士,并告诉了他原委。
没想到王道士听了这番话却很高兴:“我之前还在怀疑章奏的作用,现在听你这么说,看来真的有用!之前小徒写的表文确实像你所说,不够严谨。今天再次为你上坛祈奏,这次我将亲自写表。”王知远写完后检查再三,确定一切如法后为窦玄德登坛拜奏。
第二天早晨使者匆匆赶来:“恭喜窦公!上面已经解除了您的灾难,并为您延寿十二载。”
窦玄德大喜,忙去向王知远道谢:“道教的祈禳之术,从前只是听人说起,并未当真,如今多亏了您,我才能免此厄难。从今往后,我愿随您一起修真精进。”于是在扬州的清都观拜王知远为师,并请受了法箓,全家奉道。
太上道祖在《道德经》中开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想要改变命运,首先要行善积德。窦都水因善待他人捡回一条命,从而改变了命运的走向。
另外,通过王知远三次上表,我们也应认识到,对待任何事都要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敷衍了事只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及性命。更何况斋醮之事,都是和鬼神打交道,不比寻常,稍有差池可能就会招致祸患,所以更要细心对待。
《道德经》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多少聪明良材因粗心了事而碌碌一生。成大事者,必是细心对待每一件小事。所以若真心学道,当须过了粗心这关,细心穷理,方可渐明真道。
···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