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结点”针刀松解术治疗面肌痉挛机理探讨

针刀松解术面肌痉挛(HFS)一般指特发性或原发性者,面部肌群发生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动、震颤,常局限于眼睑或颊部、口角,严重者可波及整侧面部,至同侧颈阔肌,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目前其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更无确切的治疗方法。笔者根据针刀医学理论,探索用“筋结点”松解术治疗面肌痉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机理报告如下。

“筋结点”松解术及针刀治疗特点

“筋结点”松解术,是根据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针刀整体松解相关的弓弦结合部及弦的应力异常点的粘连和瘢痕,使筋结点松解,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针刀器械是针灸针和手术刀的融合,因此,在治疗中既发挥针刺作用,又能发挥手术刀的作用。临床常用汉章针刀Ⅰ型4号,一方面通过“筋结点”的松解剥离;另一方面,其针身直径1mm,针刺刺激强、效果好,通过针体对局部的提插以调阴阳、通经络、活气血。

治疗方法

(1)局部麻醉。以10mL无菌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mL、曲安奈德5mg、维生素B121mg、0.9%氯化钠注射液2mL混合药液备用(每施术处约1mL)。8月12日北京新型膏药、液体膏药、三伏贴、乳膏剂及美容涂膜剂制作培训班--点击查看

(2)定点。面肌痉挛患者筋结点多在面部痉挛中心附近。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右手拇指触摸患侧紧张肌肉,当手下感觉有细小米粒样硬结或头发丝状韧性条索即为筋结点,予以标记。

(3)针刀治疗。定点处常规消毒并局部麻醉后,按针刀四步进针规程,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垂直刺入结节点0.5cm左右,针下感觉微有阻滞感,纵行疏剥2~3刀,当感觉针下松利、阻滞感消失时即出针术毕。一般筋结点不止1个,往往有数个呈细网状联结,不宜一次松解多点,以每周治疗1次,每次松解3个筋结点为宜。

典型病例

项某,男性,32岁,2008年6月初诊。主诉右侧面肌阵发性抽动。其曾因幼儿时常做鬼脸而诱发面神经兴奋性过高所致,精神紧张发作更为严重。发病以来,虽经中西医多次治疗仍时发时止。查体:患者痛苦表情,精神紧张,其右下半部面肌抽搐,尤以右口角抽搐较多,右眼轮匝肌抽搐不明显,情绪稍波动及开口说话时容易诱发,间歇时如常人。就诊时综观患者中医发病机理,及针刀医学软组织病理变化特点,利用针刀医学网眼理论,按针刀四步进针规程,治疗时针下有明显阻滞感,治疗后结节明显变软,针下松利感,患者立刻感觉较前明显舒适,痉挛处有明显松快感,后继续针刀松解筋结点治疗16次,基本痊愈。【7月31日-成都】PRP技术+内热针治疗颈肩腰腿痛--点击查看

讨论

针刀医学理论认为,HFS主要由于面部动态弓弦力学系统的弦即面部诸肌肉在各种原因影响下,使局部弓弦结合部形成瘢痕、粘连和挛缩,导致力平衡失调,从而出现面部肌肉阵发性异常抽掣。针刀疗法既能松解粘连及瘢痕组织,疏通阻滞,又能机械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同时提高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能力,从而使炎性物质和有害的代谢产物很快吸收、消散,减轻血管对神经组织的卡压,消除某些刺激源,进一步降低面神经的异常兴奋状态,从而巩固疗效。中医学认为HFS属“痉风”范畴。《素问·阴阳至真要大论》曰“风胜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见本病多由肝风内动所致,面肌痉挛又称“肉瞤”,“瞤”即指“目动”也,而此症常初发于眼轮匝肌,“肝开窍于目”,“肝主筋”,且中医学称此证为“筋惕”、“筋急”等,且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手触摸和针下探查,结合患者感觉,证得患部确有细小的经筋出现病态。通过针刀“筋结点”松解术,筋松则肝舒,肝舒则风平,痉挛则得以平复。《素问·调经论》曰“病在筋,调之筋”。由于筋结之处即为气血阻滞之所,松筋解结,结解则通,通则气血流输畅利,达到不痛、不痉、不动的目的。针刀“筋结点”松解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深入研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