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痰,人不安!老方子,除心痰,治精神分裂,过程很经典【一点资讯】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情志病学》、《中医心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问我,文老师,人的病,是从哪里来的?
面对这个话题,我结巴半天,很难缕出头绪。
后来,随着见识的日益积累,我觉得,我有了点答案。
人的病啊,源于心。
人的心,总要有些欲望,总会想些事情。想得多了,求得多了,也就成了病。
这一点,小动物们就比咱强。人家想得少,省心,所以没有人身上,这些杂七杂八的毛病。
来,我给你说个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郑孙谋。
这个人,生于20世纪初,福建福州人,祖上四代行医,17岁随伯父出诊,24岁独立行医。他曾任福建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副组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首届理事,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在业界颇有影响力。
有一次,郑孙谋接待一个男孩,才23岁。
患者父亲说,这孩子,从前就有过精神分裂的病史,经过治疗,有所好转。但是最近这段时间,病情出现了反复。
为什么呢?因为23岁的他,看上了一个邻家女孩。
本来,男大当婚,这很正常。可是,这小伙子曾经犯过精神分裂,这事儿大家都知道,谁能放心把女儿嫁过去?
所以,姑娘家父母听说以后,坚决不同意,同时还积极张罗给女孩相亲。
这样一来,23岁的小伙子大受刺激。
与此同时,他所在的工作单位,也出现了人事变动,情况对他来说极为不利。
就这样,小伙子的老毛病犯了。整个人心烦不安、烦躁易怒,常常怒目圆睁,头痛,不睡觉也不吃饭,还自言自语、哭笑无常。听他的话,好像都是跟那个女孩在讲一些什么,诸如“你等着我”、“我会让你后悔之类”的。
与此同时,小伙子总说口干,要喝冷水,大便干燥。
家里人非常犯愁,就把他带到了郑孙谋的面前。
刻诊,见舌红,苔黄,脉滑数。
郑师经过仔细思量,提笔写了一张配伍,但见——
淡豆豉9克(后下),栀子9克,竹茹9克,枳壳3克,茯苓9克,制半夏5克,瓜蒌实16克,薄荷3克,石菖蒲2克(后下),远志3克,胆南星3克。一共是3剂。
结果,三剂药服用下去,患者有所改善,主要表现为大便通畅,情绪稍微安定了一点。但是,依然急躁易怒、头痛失眠,遇人怒目,不想见人。舌脉如前。
这时候,去掉瓜蒌实,加入夜交藤18克,继续服用。
药用6剂之后,头痛减轻,夜里可睡4小时,舌脉有所好转,但是依然幻视幻听,总“看见”女孩对他说笑。
此时,遵原方继续服用3剂。3剂以后,状态大为好转,神智清醒,对答如流,幻视幻听消失。
此后,郑师继续遵原方调养,乘胜追击,最终让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可以参加工作。
这个,就是治疗的全过程。
这里头的学问,其实非常简单。我一说,你就透了。
我开篇的时候说过,人之所以生病,源于心。
医案里这小伙子,就是用心太深,用情太切啊。
心爱的女孩得不到,工作又不顺心,这就让他所愿未遂,气机郁结。
气机郁结,津液失布,必然生痰。痰积日久,则定然化火。痰火交织,形成痰热,扰于心神,于是他就幻视幻听、不吃不睡、哭笑无常、喜怒不定。
痰热伤阴,所以患者大便干燥,口渴口干。
这个时候怎么办?很简单,就把患者心中的那股痰热之邪,去掉啊。
怎么去掉?
第一个,通大便。患者大便干燥,意味着痰热之邪没有退路。
第二个,理气机,化郁结。患者发病,源于气机不畅,思虑过甚。那就疏肝解郁,理气畅心。
第三个,清热化痰,直击病所,去掉罪魁祸首。
第四个,宁神开窍,让患者清醒过来。
好,现在,你看看孙师的配伍——
淡豆豉9克(后下),栀子9克,竹茹9克,枳壳3克,茯苓9克,制半夏5克,瓜蒌实16克,薄荷3克,石菖蒲2克(后下),远志3克,胆南星3克。
这里头,瓜蒌实是通便的。等后来大便通畅了,就不用了。薄荷和枳壳,调畅气机,疏肝解郁。胆南星、半夏、茯苓、竹茹,化痰浊。栀子、豆豉清热除烦。
后来加了一个夜交藤,用于养心安神。它和菖蒲、远志一起,负责唤醒患者的神志。
你看,这不是很好理解吗?
这个过程,我自己觉得,如教科书一样的经典。我把它写出来,和你一起品味、研究吧。
当然,从这里头,还是有一层更深的道理。这就是,百病源于心。
不是吗?这个患者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痰热扰心。形成这个局面的根源,在于他思虑过多,想得太多,心中方寸大乱,这才让气机郁结,痰热内积。说到底,还是他的心里有魔,人才成了魔啊。
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会这样呢?
当然,我们不见得会精神分裂。但是,钻牛角尖的时候,有吧?因为琐事而哭天抹泪的时候,有吧?因为俗务而辗转失眠的时候,有吧?
当然,也有的人,因为放不下的事儿太多,憋出了乳腺癌。
还有的人,因为想不通的事儿太多,作成了冠心病。
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所以我说,人的病啊,还是源于心。病,只是钻出来的草。心,才是埋在土里根。
到这里,我想说的基本说完了。
精神分裂,或者说失眠健忘,再或者说神经衰弱,证属痰热扰心的,非常多,数不胜数。中医治这类毛病,还是比较有手段的。我上文所述这些,不过是其中的思路和方法之一。但说实在的,郑师用药很精当,值得被我们这些晚辈所效仿。非专业读者看了,也该从中受到一点启发。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并祝福你,心静,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