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挺进关中,走的是武关而不是函谷关,这里面的故事好精彩!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奉了义帝的命令,率军一路西进,去攻取大秦帝国的核心,咸阳的所在地,关中。

这一路之上的艰难险阻姑且一笔带过,那一日,刘邦的大军就来到了关中的四大门户之一,武关。您没看错,刘邦没有走函谷关,他走的是武关,关于函谷关、武关和关中的关系,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秦国的核心地带是关中,关中有四道大门,分别是东方的函谷关、东南方的武关、西方的大散关和西北的萧关。关中关中,就是四关中间的地方,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其中西方的大散关和西北的萧关,距离中原地带太偏、太远,不好绕,那么想攻进关中,就剩下武关和函谷关这两个选项了。

函谷关地势非常险要,极其的易守难攻,战国时期,秦国同山东六国交手的时候,函谷关被封,秦国就不得东进,秦军出函谷关,就可以争雄天下,函谷关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战国时期,武关位于秦国和楚国的交界处,充当了秦楚二国的城墙。当年楚国最憋屈的楚怀王,就是被秦昭襄王骗到武关谈判,被抓到秦国的,从武关到咸阳之间,还要经过一个峣关、蓝田,秦国在这一带也布置了强兵。

函谷关则不同,函谷关距离咸阳很近,只要攻破了函谷关,咸阳的东方就无险可守了。所以,历来从东方向关中进攻,都是会走函谷关,但是刘邦这一次偏偏走的就是武关。

面对眼前的武关,张良给刘邦出了一个好主意。天下形势都这样了,很少有人会一心为秦国守大门,不如派郦食其和陆贾去游说武关守将,给他许下很多好处,他肯定会动摇的。

郦食其的大名,咱们就不用多介绍了,陆贾也是一流的口才,刘邦做了皇帝以后,陆贾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说的南越王赵佗向汉朝称臣。这哥俩过去一顿白话,武关守将果然动摇了,这一动摇就放松了警惕,刘邦趁他防备松懈,发动了袭击,结果一举拿下武关。

刘邦这事干的确实不地道,人家都动摇了,按理说总该给他合作或者投降的机会,这会可好,结结实实的把武关守将给耍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像刘邦这样行事的人,一点也不稀罕。还有就是,说不定,这就是张良给他出的主意。

拿下武关之后,刘邦的大军又来到了峣关的面前。刘邦现在手下有两万多人了,可能是觉得腰杆子粗了,他想硬气一回,过过粗鲁人的瘾,张良及时拦住了他。

虽然我们武关过的很从容,可那靠的不是纯粹的武力值,峣关的秦军还是很强的,我听说峣关守将是屠夫的儿子,这种商人出身的人,是可以用利害诱导的,您先安营寨扎,做出五万人吃饭的样子,再派人去附近山上挂满旗帜,做出疑兵的样子,然后派郦食其带着礼物去拜会峣关守将。

张良又算对了,看到对面的人手众多,峣关守将本来这心就有点发颤,现在对方主动来示好了,他也就没必要为秦国尽忠了。非但不尽忠,他还决定要更进一步,跟刘邦联合,一起去攻打咸阳。

对方这个态度,刘邦非常喜欢,可张良又拦住了他。

这哥们说的应该是心里话,可这并不代表峣关秦军的意思,战败可以接受,投降也可以理解,那马上就调转枪头打咸阳,这就有点不靠谱了。万一他手下士兵控制不好兵变了,那我们也会受牵连的。干脆,我们还是按照武关的打法,趁他们不注意,打过去算了。

刘邦就依从张良的意思,率军袭击峣关的秦军,果然是一举击溃,秦军逃往了蓝田。刘邦又带兵追到了蓝田,双方再次交战,这回彻底的击溃了秦军。清除了眼前的障碍,咸阳城对刘邦来说,已经是一座不设防的孤城了。

说一句题外话,《史记》里没有明确记载,走武关不走函谷关是谁的主意,可根据后面的表现来看,这个建议出自张良的可能性非常大。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一部,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汉武帝登基!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二部,汉武帝绚烂夺目的一生!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三部,从霍光到王莽,两代权臣下的西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四部,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之路!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五部,从汉明帝到黄巾军起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六部,从黄巾军起义到官渡之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