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个行业!
他,打造了一家让人尊敬的企业,更进化了一个行业的生态和规则!
他是左晖!
昨天
他走了
很突然
很悲痛!
惋惜的同时,此刻,更想以一种回归初心的心态,总结贝壳(链家)过去一路成长、做大做强途中一些左晖的关键思考和判断。记录左晖对行业、对企业、对经营、对平台、对人才、对管理、对文化、对组织等诸多更本质、更价值的见解。
左晖走了,他的精神、理念,还将影响贝壳,影响和润泽我们至今这个依旧备受争议的地产经纪行业!
1,行业恶性竞争时,贝壳始终强调对消费者好、对同行好,强调合作大于竞争!
2,你卖了什么房子不重要,你不卖什么房子才是最重要的。
3,服务者自身,如果得不到尊重的话,他也很难去尊重消费者!
4,未来不是服务者崛起,而是更强调服务者价值崛起!
5,低频的生意一旦赚了钱,一定是在某些基础设施上做了很重的投放和沉淀。理论上来说,这些基础设施有可能被重复使用!
6,选择生意核心看三点:1.市场是不是足够大;2.是不是足够复杂;3.是不是C端。
7,贝壳做的是价值观的生意。(价值让企业得以生存,价值观让企业走得更远!)
8,相信价值观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很多事,你深信了,往往就能“遇见”!
9,2021年3周岁时,贝壳开展价值观研讨会,我只关心几件事:
(1)大家是讨论做得好的时间多?还是做得不好的时间多?
(2)是讨论自身利益得失的时间多?还是讨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时间多
(3)是讨论“该不该做”的时间多?还是讨论“怎么做到”的时间多?
10,这个城市乃至这个行业,有链家和没有链家到底有什么不同?这就是我们的的核心价值观。
11,你致力于追求事情的本质,你就一定会不断的自我迭代。
如同埃隆·马斯克说的第一性原理。即人自我迭代的背后是,你的冲动来自哪里,你的原动力到底是什么。
12,贝壳的进化始终坚持两条主线:其一,是否促进行业效率提升?其二、是否提升消费者体验?
13,能有点独立思考能力,肯定是经过一些事儿了。
14,让别人长大,才能让自己长大。
15,平台发展无非要在三件事情—规模、效率、品质上面有一个平衡,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循环产生。对贝壳而言,当我们提出要规模的同时,效率和品质绝不能坍塌下滑。
16,一开始加入贝壳的无非是两拨人,一拨是我们的粉丝,一拨是快干不下去的人,把我们当ICU看。
17,平台的价值在于交互、在于价值、在于信任、在于撮合!
18,链家要拼命往前跑,贝壳水平要追上链家。
19,贝壳成长1年中,对自己激励最大的是发现越来越多行业服务者,他们精神“面貌”开始不一样,他们的“眼神”不一样了。
20,贝壳今天做的事,很多都是为了5年之后!
21,战略上要做“难且正确的事”
22,与其预言一个时代,不如创造一个时代
23,一个优秀的人或企业都擅长学习先进,真正最强的团队往往都能做到3件事情:承认先进、学习先进和赶超先进。
尤其是第一件事是放下傲慢,承认别人先进,这一点做不到的话,后面两件事根本就不会发生。
24,我们不会随便做一件事情
25,风口上的事情,我们不去凑热闹
26,做一个大而美的企业非常难。
27,只说做过的事情,不说将要做的事情。对外说多了想做的事,会有一种错觉,好像已经做了,做成了。
28,我们不太会做什么事情对冲周期,但是我们会做一些事情去冲长期主义带来的风险。所谓做好准备核心,在于钱要足够厚。
29,真正的战斗力是亮出獠牙,真正的战斗力是发自内心的,从自我生长出来的。
30,自己打败自己,微信“革命”QQ,贝壳“革命”链家!
31,线上门槛比较高,从0到1比较难,从1到N其实没有那么难!
32,服务标准很重要,不能因为人的心情不同服务不同,不能因人的能力高低而表现出服务品质高低。
33,链家历史特点:1.从线下往线上走;2.从慢往快走;3.从重往轻走;4.从低频往高频走。
34,左晖举了一个48小时反悔的人性化机制建设,即客户交了定金买了房子之后,到底能不能反悔?是不是贝壳可以设计48小时反悔机制!
35,一将难求,阿仓我挖了10年。
36,CEO挑选后,我们会尽快磨合。我自己觉得,我核心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他尽快知道这个是他的事业。
37,挑CEO的三个标准:
第一,要足够聪明,抽象能力要足够强,这在服务业非常重要;
第二,这个人要坚韧;
第三,这个人要有格局,能超出自己所处位置看问题。比如我作为公司,我能站到行业的角度;我是一个行业,我能站在国家的角度;我是一个国家,我能站在全球的角度。
38,我会很信任这些同事,当然,首先你要值得被我信任。当你过了我这关,我觉得是不太容易的,那我会非常信任你,不管大事小事,不管是高阶还是低阶的事,都会交给你来做
39, 看人核心是两大标准,一是看人品,一是看自我迭代能力。你把事情简单了,就容易了。
比如人品主要就是看一件事——能不能建立背靠背的信任。而背靠背信任的基础在于,判断这个人做事情是以团队利益为先,还是以个人利益为先。
40,历史上我们做了很多并购,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还是给每个人足够大的空间。
41,并购最大的规模是德佑,相当于链家10%-15%的体量。并购前,大家都认识10年左右的时间,不断接触,很熟悉了。
42,今天基本上我也不再管公司的管理了,我们的状况是,谁做这个事,谁最终来负责。
43,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就是当大家不听我的时候,我才敢去提。如果我提什么大家都听,我就不太敢提了。
44,相信是链家的经营哲学。链家的核心不是管控,而是经纪人得到了激励。
45,我不是一个非常较劲的人。怎么理解呢?就是我很长时间,包括今天也是一样,没有什么公司老板的感觉。有的时候我到其他公司能体会到他们那种浓浓的主场的感觉,我好像没有。
在组织面前,我好像永远是一个客体,或者说我起码愿意扮演一个旁观者来看它!
47,要让人在公司里“比较客观”。
尽量给每个人足够大的空间。其实,我这个人没那么较劲儿,不是什么事情非得要怎么样。所以,我也比较享受这样一种状态,即会让人在公司里比较客观,或者说能比较快速地进入客观的状态。
地产总裁参考
聚焦中国地产30强之变
交流请加dczcpyt
(烦请注明公司职能姓名,否则不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