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抗战时期落户宁海的客籍联中(外一篇)

抗战时期落户宁海的客籍联中

文/应可军

1941年4月19日,日寇发动“宁绍战役”宁波、绍兴、慈溪、余姚、慈、镇海等地相继陷落,六区前线军政机关及义民纷纷退处宁海、大中学校有的先后远迁,有的停办,广大学子犹如失乳之赤子,嗷嗷待哺。宁海由于当时交通条件甚差,地形复杂多变,暂时成为净土,不少客籍学校纷纷在宁海落户,以解学子负笈求学之渴。其中有两所联中,以“奋发读书,抗日救国”为宗旨,培养了大批抗日志士。日本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受尽了磨难,但抗日战争也使青年一代受到洗礼。当年的联中师生抚今追昔,宁海,也成为他们魂绕梦牵的圣地。下面分别介绍两所联中创办简史,以志纪念。
第一所联中为定象联中。1942年夏,定海县长苏本善兼任象山县长,苏将两县官绅、教育名人召集到宁海汶溪周,共商教育大计。与会代表一致拥护两县联合创办定象联中,同时决定将忠魂乡(今大佳何镇)和平岙普福寺辟为临时校舍。普福寺,位于大佳何镇伍家、桥坑、外郑三村境内,宋乾德年间(965)建,历史上屡有兴废。全寺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听经楼、钟鼓楼及厢房等建筑,再新建五座茅房,成为理想的校舍。因地处山岙,群峰绵邈,俨然如天然屏障。日机曾几次轰炸,因无法找到目标而作罢。定象联中筹建后,从定海、三门、宁海、奉化、镇海、舟山诸地招收新生102名,分设四个班级,教职工23人,苏本善兼任校长,聘请许行华、王鼎、仇训崇、吴利卿等先生分任各部主任,学生均免费入学。联中于1942年10月11日开学。学校重视爱国、抗日宣传教育,制定“崇正、敬业、严谨、求实”八字校训,经常要学生高唱校歌“……读书救国,卧薪枕戈,历尽千辛万苦,光阴更宝贵,砥砺莫蹉跎。誓湔膻腥,复我山河……”在严谨的校风熏陶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精英。一直到1945年暑假,联 中迁址象山境内的儒雅洋何氏家祠。后又迁址今象山丹城,成为今天的象山中学。六十多年来,三迁校址,十易校名,先后培养出初高中毕业生不计其数,成为遐迩闻名的省级重点中学。
第二所联中为鄞县联中。宁波沦陷后,鄞县三所县立中学——女子中学、商业职业学校、简易乡村师范学校部分教职员随县府辗转来到宁海,9月以汪焕章为代表的教育界有识之士,商请鄞县当局将三所学校合并,由俞济民、汪焕章、冯莼馆、于凤园组成校务委员会,成立鄞县县立临时联合中学,择定宁海龙宫村的育英书院、崇德堂(星聚堂)三之堂等为校舍,聘请冯莼馆、陈名成等为教师,开设10个班级,学生免费入学。是年5月,日寇进扰新昌、宁海一带,学校走上流亡之路。先后在新昌县方口村,天台县乌溪村、华顶寺,宁海黄坛、桑洲田洋卢村、前童等地办学,师生时聚时散,时间有长有短,长则一学期,短则五六天,直至1944年2月迁址宁海城南跃龙山,以山上吕祖殿、朱子祠、方正学读书处等建筑作为校舍,并新建茅棚作为教室、礼堂,共有学生400余人。1945年6月,日寇作最后挣扎,盘踞温州之敌。沿海北上,宁海首当其冲,无奈学校再返流亡之路,先后到茶院紫霞庵、南乡沙柳,天台县咏溪、坛头镇的苍山书院等地办学。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告无条件投降,联中重返跃龙山,旋归鄞县,1946年分别成立鄞县中学、鄞县师范、商业职业学校等,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了特殊的历史使命。
整整六十多年过去了,联中教师多已作古,其学生也已进入古稀之年,曾经历过战斗洗礼的师生们,无一不缅怀那一段难忘的岁月。在当时物质匮乏、生活艰苦、时受日寇骚扰的环境下,大家更珍惜学习来之不易,淬砺奋发,勇往直前。1945春任定象联中的校长何敏曾咏道:
“抗日烽烟赓六年,青春失学恨绵绵。
育人兴校苏公创,众志成城邑士贤。
古刹弦歌招八骏,后贤绳继喜三迁……”
正是那时的写照。宁海借地主之利,借座客籍联中,培养出一批精英。现任美国洛杉矶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屠绍骅、宁海县首任县长童先林、热衷宁海地方公益的台胞林圭华……他们都是联中的学生,被熊校长誉为“战时的花,战后的果”。近年,和平岙村民征集相关实物,筹集资金,拟办联中纪念馆,龙宫、前童也对有关旧址加开发,这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希望他们的倡议能早日付诸实施。

有勇知方励后人

----文/应可军----

压抑的火山总要爆发,宣统三年(1911)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十一月,浙江军政府派华巨熔等6人从杭州到宁海,扣压知县,清算粮款,接管县署,长期的封建统治宁海至此结束,宁海籍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参加辛亥革命活动的人很活跃、数量也多,约有数百人,其中有童保喧、叶颂清、叶颂贤、孔墉、章镜波、华巨熔等人。出国留学的人数也是很多,有程干青、祁文豹、章亮元、徐定涛、王韶英。王建极等人,国家有日本、苏联、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等,学子回国之后,绝大多数成为精英。民国早期,宁海籍人士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颇有建树。

1911年11月5日,浙江光复时,江苏的革命党人也已发动起义。但张勋的武定军固守南京,攻之不克,形势危急,故急电浙江,要求派军援助,以求必胜。于是即在新军二十一镇中抽编一个混成协,名为“浙军攻宁混成支队”,共有三千三百多人,江浙联军经镇江,直逼南京,浙军担任攻坚任务。24日,浙军配合联军,迅速攻克乌龙山炮台,打响了攻克南京的第一炮。经过昼夜激战,25日,浙军与沪军并肩战斗,攻占了幕府山炮台。接着,浙军向马群一带挺进,连续作战四小时,击毙清军三千名,俘获数百,攻占了马群,又夺取了孝陵卫等据点。28日,浙军移师紫金山,猛攻天堡城。血战三昼夜没有攻下。于是,就在军中选拔了192名勇士组成的突击敢死队,并在苏军、沪军配合下,终于攻克了天堡城。

1912年4月,六师班师回浙,朱瑞恃功而骄,任浙江都督,对袁世凯组筹安会,妄图称帝,竟上表劝进。更甚者朱瑞还用卑劣手段诱捕杀害辛亥革命的亲密战友王金发,以博得袁世凯的欢心。4月,童保暄发动兵变,包围将军署,逐走朱瑞。朱瑞逃到天津,没多久病发而死。

民国元年八月十三武昌起义,于浙江响应,于是年九月十四日光复汉族,同造民国。为环宗诸国所钦仰,为汉族二百余年受尽专制苛刻,取自由之幸福,为被难之同胞吐气扬眉。浙江都督蒋尊簋爰赏其额云《有勇知方》及奖励证,又陆军部核勋章。蒙军长朱瑞赠其凯旋纪念杯一对。物件虽微,却有朱军长姓名题于杯上,聊申劳绩,期许之心,于此可以表现。治军必以有勇知方为断。勇则奋,不顾身能为人报仇,雪耻为人所不敢为也。言方则学会深明大义,保持秩序,不为人之所诱惑,如是方能杀敌致果,为万世不朽之业。这是记载《西溪徐氏宗谱》里的。徐良臣的有勇知方匾额已交宁海文管会保管。蒋尊簋所题“有勇知方”匾在宁海不止一块,“有勇知方”匾,承载着辛亥志士们勇敢的战斗故事。在黄坛镇东山村也见到一块,是蒋尊簋赠于该村娄烘灯的。娄烘灯(1883-1937),字如地,号克清,系浙江新军步兵八十二标兵士,辛亥革命时英勇参战攻克扶署衙门有功,上书:民国元年四月赠,裔孙克清立。

茶院乡庙岭村也见到一块,赠当地辛亥士官×××,年代为民国一年十月,镌有“中华民国军务×部军×印”。也为都督蒋尊簋题赠。宁海还有不少人获此殊荣,如田洋卢的卢相汤(1880-1936)、西店的王任芝(1884-1914)等人都得到过“有勇知方”匾额。根据《上隍郑氏宗谱》记载:郑乐青(乳名青西)1911年11月底参加辛亥革命攻打南京战役中为敢死队员,宗祠中悬有“有勇知方”辛亥革命阵亡将士匾额,由时任浙江省都督蒋尊簋题写。现已无存。原来这些被授予匾额的士兵都是光复浙江及攻打南京有功的敢死队队员。

“有勇知方”的出处,语出《论語·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义方。”说白了,有勇气且知道义。

有勇知方出自《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有一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学生陪坐在孔子周围闲聊。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龄都大,没有人用我了。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轻率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被夹制在两个大国中间,外有别国侵犯,内有灾荒饥饿,让我去治理,只需三年,就可以使百姓既有勇气,又有力气,还懂得治国的道理(有勇知方)。”孔子听了笑了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该怎么办呢?”冉求回答说:“方圆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还要等待君子来施行。”孔子又问:“公西赤,你呢?”公西赤回答说:“不敢说我能做些什么,而是愿意学习。在祭祀宗庙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皙,你怎么办呢?”曾皙正在弹瑟,已经接近尾声,听到老师问话,“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妨碍?都是谈各人的志向么(各言其志)。”曾皙说,“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衣服,我领着五六位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孩子,去沂河里面沐浴洗礼,在舞雩台上吹吹春风,唱着歌一路归来。”孔子感慨地赞叹道:“我赞成曾皙的想法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那您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冉求谈的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孔子说:“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那么,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祭祀宗庙和诸侯会盟,这不是国家的事又是什么?像公西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小的傧相,那谁又能做国相呢?”
一块匾额挂在祠堂里,他既有现实的来历故事,更有他的背后的教育意义。所以挖掘乡土文化的爱好者,不可浅尝辄止。不能花拳绣腿。做些表面文章。
相关链接:
应可军美食文化专辑
应可军古戏台文化专辑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木子叶寒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0)

相关推荐

  • “卜”姓源流

    卜,西河郡(战国初年魏国置郡.其辖区大致在今陕西东部的沿河地区.汉代西河郡与此不同,辖区大致是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周朝有太卜之官,其后裔便以官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卜官名卜偃,孔子的弟 ...

  • 每日一学 2021-08-05

    2021-08-06 18:12 华人号:华人国学 [原文] 在贫如客,使其臣如借,不迁怒,不深怨,不录旧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论其材曰:"有土之君子也,有众使也,有刑用也,然后称怒焉.匹夫 ...

  • 应可军 | 民国时期宁海与飞机相关轶事

    民国时期宁海与飞机相关轶事 文/应可军 民国时期,飞机对宁海人来说,还是稀罕物,没有几个人坐过.可是与飞机与宁海相关的几件轶事,具有历史意义的. 民国15年(1926)4月,正是春暖花香之时,丹麦国二 ...

  • 应可军 |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应可军 文化名人主要是指在文化生活中特别突出的人,对于人类的进步与人们文化境界的提高都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他们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影响.流行名人主要是指那些在社 ...

  • 应可军 | 秋谨与宁海人

    秋谨与宁海人 文/应可军 高中毕业不久,进宁海乡镇企业红旗塑料厂搞新项目--中频炼钢,我负责炉前快速分析,在几秒钟要测出融化的钢水的成分,控制好钢水的碳硅磷硫等成分,当时我筹办的化验室也蛮成功.能适应 ...

  • 应可军 | 林逋的宁海缘

    林逋的宁海缘 文/应可军 说起林逋,宁海人就会和四顾屏联系起来,某人考证,说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 ...

  • 应可军|宁海草鞋的故事(外一篇)

    宁海草鞋的故事 ◎应可军 宁海西门原有一座登台门,本来只是居民口中普通地名而已.幸亏徐霞客才扬名天下.出城有一路廊叫西门路廊,路廊是故事播散地,我经常去,因为有自留地在前面洋畈,高中毕业在黄坛水库做仓 ...

  • 应可军 | 宁海溪坑文化(外二篇)

    宁海溪坑文化 文/应可军 溪流,宁海一般称溪坑,宁海有五大溪流,即白溪.杨溪.凫溪.中堡溪.清溪等.涉及全县10个乡镇.街道,流经上百个村庄.宁海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宁波市下辖 ...

  • 抗战时期到延安的外国医生中,这个人比白求恩的贡献更大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抗战时期到延安的外国医生中,这个人比白求恩的贡献更大 ----下面是文字版---- 大家都知道白求恩医生,在抗战时期来到中国,帮八路军将士们治病,其精神值得永远传扬. 其实,还有一位 ...

  • 应可军 | 宁海灯史

    宁海灯史 文/应可军 在我未得病前,总往农村跑,碰到不少宁海乡土者,不知怎么回事,他们收集了不少农村老物品.总想建立乡愁展览馆.非常惭愧,我没有为她们提供较好或系统的文字稿.这几天,忽然想到写点文字, ...

  • 应可军 |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FLO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文/应可军 史载: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途经蔡国被围绝粮几乎致死.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陈国亲吴派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更强大,便派说兵胁迫孔子改道,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