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1978年之前,中国不存在任何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组织。而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登记注册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有43.1万。民间组织与国际社会接触不断增多,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非营利组织摸着石头过河同样近四十年。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从无到有,无数先驱者用心血和汗水在曾经贫瘠的土地上灌溉出了慈善之花。他们好像春耕的农民一般翻土,播种、施肥,浇水……细心照料每一粒种子,哪怕风吹日晒,天灾人祸,依然是不离不弃。

然而时光匆匆,往往人们还未充分享受宜人的春天,炎热的夏天模式就随即开启。

对于“野蛮生长”的非营利组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先生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的非营利部门不缺理念、爱心,但是缺少的是能力和市场化的观念。所以他们经常用道德优越感,来原谅自己的低效率,这在中国很明显。”

无独有偶,不仅中国,西方的非营利组织在历史上同样遭遇到这样的挑战。在美国,非营利组织的春天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据统计,1991年美国有90万个非营利组织,到1994年已经达到100万个,美国平均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志愿者。一方面是美国过去四十年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举世共睹,另一方面却是社会的转型、人口结构的变化、捐赠者需求的改变、社区功能的改变……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彼得·F·德鲁克出版了他的经典之作《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对这一管理领域进行了全面总结并着力指出“非营利组织知道自己需要管理,因为它们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损益。非营利组织明白自己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管理这个工具,以免因不懂管理而使其发展受到制约”。

在这本书出版之前,世界范围内几乎没有为非营利组织量身定做的领导和管理理论。很少有人关注到非营利组织与商业企业有什么不同。比如,很少有人关注其与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使命的重大区别;很少关注究竟什么是“非营利组织”的成果;很少关注其出售服务和获得运营资金的策略;很少关注其因大量依赖志愿者导致无法推行强制性命令而引起的机构改革和调整的种种挑战……而这些,恰恰是对非营利组织的基石。

在这本关于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开创性著作中,使命、成果,绩效,营销、创新、人力资源,自我发展……这些很商业的字眼频繁出现。虽然商业组织与非营利组织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需要使命、创新、营销、绩效……但不同的是,两类组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是各有其特色。

今天,中国非营利组织正面临着与当年美国同行相同的挑战,如何让非营利组织创业少走弯路?如何让非营利组织成功转型?如何让非营利组织做大做强?来听听德鲁克先生当年的忠告吧。

一、关于使命。

商业组织当然也有自己的使命,但是在德鲁克看来,使命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意义更加重大,因为这是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原因和意义。非营利组织需要向志愿者、捐赠者传递组织的使命,吸引有共同使命的人凝聚在一起。因此在谈及非营利组织的领导力时他,德鲁克才会着重指出“领导力的第一要务应该是思考并定义组织机构的使命”。

我们经常会产生的一个疑问是:是什么让那些不领薪酬的志愿者坚持工作?答案是因为他们随时可以离开,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对他们最重要的需求是——非营利组织要有一个明确的使命。只有明确的使命能够推动组织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德鲁克也曾询问大自然保护协会当地分会的主席,为什么愿意承担额外的沉重工作时,他说:“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是我并不知道自己能做出什么贡献。而在大自然保护协会则不同,我在这里工作知道我们为了什么而工作。”

因此,最出色的非营利组织会在界定组织使命这个问题上费尽心思,他们会避免一些满是美好愿望的笼统陈述,全力设定对于组织成员的工作有明确指导意义的目标。

二、关于营销

非营利组织的市场营销与企业有很大区别。对于企业来说,最需要的是要了解市场,进行市场研究和细分,从接受方的角度来分析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了解所推销的产品、目标客户和推销时机。虽然非营利组织的营销使用了许多和企业一样的名词术语,但是两者的差别非常大,因为非营利组织所推销的是“无形的东西”,是为消费者转换成价值的东西,是理念,是爱心,是信仰……因此,想要有效地经营非营利组织,管理者必须在设计服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营销问题。但现实中很多公益机构只顾埋头拉车却不愿抬头看路。

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以下简称“瓷娃娃”)一直认为传播对民间机构非常重要。他们认为“只有宣传了, 有了社会影响力,公益机构做的事情才不敏感”。事实上,瓷娃娃的成长一直伴随着媒体的身影。在支持瓷娃娃的媒体中,不乏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山东卫视、青海卫视、南方都市报等知名媒体的名字。瓷娃娃团队参加过众多知名电视节目,如小崔说事、鲁豫有约、梦想合唱团等。

借由媒体的传播力, 瓷娃娃慢慢为更多人所知晓。非营利组织和媒体是天然联盟的观点, 也在瓷娃娃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三、关系网络

典型的非营利组织拥有更多至关重要的关系网络。对于企业来说,员工,顾客是最重要的,而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很多利益相关者都是重要的,必须与之处理好关系。

比如对于一家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机构而言,董事会、政府部门、员工、志愿者、捐赠者、自闭症儿童以及自闭症儿童的家人都是利益相关者,他们每个相关者都有不同的角度,其存在都是必须的。但每个相关者都有不同的目标,他们必须都得到至少一定程度的满足,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在绝大多数企业里,董事会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漠不关心,直到发生了危机才重视。而在典型的非营利组织中,情况恰恰相反,董事会密切介入组织的日常运作。对于员工的管理来说也是如此,尽管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并不能完全依靠薪酬来激励员工,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激励因素-类似的需求在非营利组织中甚至更多。在这里,即使是领薪职员也需要成就感和服务他人的满足感,否则,他们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疏远甚至是敌对”。

至于政府,它是非营利组织必须打交道的重要利益相关者,这同样与商业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不管是服务型民间组织,还是支持型或研究型民间组织,为实现其使命或社会目标,都应当思考如何借助体制内的政治资源,尤其是在当下政府决策机制尚不透明、民间组织无法参与的情况下,尤应注重与相对较易接触并关心相似社会议题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立长久联系, 使用其政治发声管道,向体制内传递自己的声音。

此外,捐赠者、志愿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管理也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

四、绩效衡量

任何一个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目的都应该是改善人类和社会,绩效也是任何组织的最终检验标准。然而,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来说,绩效考核却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事情。

企业都有财务“底线”,虽然仅凭盈亏本身并不足以评价绩效优劣,但至少像盈亏这样的财务指标是客观而具体的,无论企业管理者喜欢与否,利润指标必定会被用来评价其经营绩效。非营利组织则没有这样明确的底线,也因此产生了不重视成果的倾向,往往会一厢情愿地认为:我们是在追求美好的理念;我们是在执行上帝的命令;我们所做的工作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工作本身就是成果……

这种一厢情愿显然是不够的,如果企业将资源浪费在没有收益的项目上,就会亏损。然而,在非营利组织所运用的资源都属于捐赠人的,需要向捐赠人负责,将资金投入到能够取得成果和绩效的项目上。因为如果仅仅拥有美好的愿望而不顾绩效,非营利组织将会一无所获,辜负捐赠人的期待。所以,非营利组织必须明确我们要达到的成果是什么?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使命、营销、网络和绩效,对于非赢利组织浩如烟海的众多话题而言,以上谈到的寥寥几点无异于管窥蠡测。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唤起更多人对非营利组织需要管理这一概念的重视和关注。因为对于所有的非赢利组织从业者来说,没有爱心是不可以的,但仅有爱心却是不够的。必须系统学习和掌握运营非营利组织的正确途径和相关知识,不断武装管理水平,不负春天不负卿!

彭信之
------------
子曰德鲁克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用走心的文字让东西方管理思想交流碰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