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寒 || 石滩港塘朱家:名理统宗延后绪

白露已过,天高地迥。从石滩镇金廓罗家牌楼向东沿着清丰河顺流而下三四里,河景敞开,碧水倒映青天,间或长桥卧波,鸥鹭翩然,沙洲起起落落,黄牛悠然摆尾,偶尔渔人出没。河堤线外绿野已渐渐染黄着金,秋风拂过,稻浪一波一波,季节正在铺开十月丰收的喜悦。南岸人家逶迤,迈过桥去便来到港塘村。
港塘亦称濠湖,旧属故县乡。故县昔时有“九陈十八曾,单猪(朱)独牛(饶)一支梅”的说法,其中“单猪”便指港塘朱姓。村子开阔,前面是良田沃野,旁边大大小小曲曲折折的湖塘里,有的荷叶田田,有的紫色鸡头莲半铺水面,人家小院老婆婆正剥取芡实。那景象触起童年釆莲时光,无比亲切又淡淡感伤。
村子北临清丰河,有着农耕时代逐水而居的典型特征,事实上这一带很早就有先民活动痕迹。早在1992年12月到2002年7月间,考古专家就在东岸港塘新村发现了东汉晚期的窑场。古窑群从这里到故县寺背有三华里长,半华里宽,占地面积近38万平方米。《手铲下的文明》(孙家骅与詹开逊合著)一书中,明确地记载了当时窑址出土窑具:直筒腹,束腰喇叭形支烧具,器腹镂刻对称椭圆形气孔。其中一件就刻有“剑邑”二字,当是东汉(25-220)晚期承托大件器所用。如此说来,丰城“剑邑”这一称呼早在洪州窑烧制时便已出现,而非后来传说西晋县令雷焕挖狱基得“龙泉、太阿”雌雄宝剑而得名。
作为中国青瓷最早发源地之一,洪州窑比“瓷都”景德镇烧瓷历史都还要早一千多年。1996年,港塘窑一一洪州窑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刻秋阳灼灼,这片古老土地曾经点燃文明进程“窑火”,如今又安然静谧滋养一代代河畔人家。
港塘朱氏从元统时代算起,居住于此大约有七百年历史。关于朱姓起源最常见说法是出自曹姓,颛顼帝侄子高辛即位,其孙陆终第五子安,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叫曹安。周武王封曹安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为鲁国邹县附庸。春秋时附于齐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子孙四散奔逃,因为怀念故国,遂以国名“邾”改为朱姓。港塘朱则可远溯到唐代朱师古,朱师古有三个儿子居住在金陵,唐代乾符戊戌年(874)率子避黄巢之乱,由苏州长桥迁到歙县黄墩,成为江南朱姓始祖。朱师古二儿子朱环,字舜臣,因刺史陶雅命令,率兵三千镇守婺源有功,百姓赖以生存子孙安家,封制置元帅,后裔称茶院府君。自此从吴郡到新安、浮梁、丰城、高安等。
朱环七世朱志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朱权,小的是朱桂,另有朱熹之一脉朱涛相承。朱权在宋代绍兴(1131-1162)年间担任丰城儒学教谕,带着儿子朱海居住丰城大井巷,后分梅冈支系;朱桂之子朱清于隆兴二年(1164)为丰城县令。这样朱海与朱清兄弟又在丰城郭东门化成坊聚居,朱清与朱熹又为堂兄弟,因子孙繁茂尊为丰邑始祖。朱清有四孙:祥温、学温、最温、全温。朱学温迁到抚州崇仁小山岭青水坑;朱最温迁于枸艻棚,有朱迪、朱祺等为一时豪杰;朱全温守祖基。朱祥温中淳熙甲午(1174)进士,官至袁州同知,有三个儿子,长子梦仙居穆湖,次子梦龙居燕坑,幼子梦炎则分居高安瑞州。河西支系有雪涧中进士,碧泉、洞云、月涧等均以文学著名,到潜峰(朱隐老)继续发展。其子朱善(一斋先生)家喻户晓,成为明代儒宗,洪武初廷试第一,历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自此丰城朱氏星罗棋布,诗书立门户,礼乐振家声。
徜徉村前,远望罗峰隐隐,东侧赤郭山,西侧瓦子山,环村在中间若扶手。清丰河是1977年挖成的,村庄本身东有港西有河,两水交汇犹如二龙汇集,环绕濠湖。村子有门口塘、江下塘、长塘等十几口塘,所以今称港塘盛地,实乃鱼米之乡。
据谱中铭文记载,明代有一位字子贵号溪乐的处士。其先人为元代进士出身的朱震,官至礼部员外郎后至尚书,曾为抚州判,退休后从郭东门迁到临川战坪,生子朱乾与朱坤,孙朱玹。朱坤与朱玹父子经商往来,厌倦漂泊无定生活,又从抚州战坪迁回丰城。朱玹长子朱辛仲(1333-1405)因为祖祖辈辈都葬于故县赤墎山,便迁居故县濠湖,这样东门朱氏便分出故县朱氏一支,朱辛仲成为濠湖基祖。溪乐处士即为其曾孙,虽然家底富裕,仍是勤劳拓业,崇尚士举,读书明理义通古今,三教九流人情通达。曾有人盗他家的牛,被好言告诫后放走;又有一年江右大饥,他先后捐粮一千三百石,解决一乡饥困。村子左溪右湖,没事的时候划一叶小舟,咏歌踏浪,十分随意,认识他的人直呼其号叫他“溪乐”。
朱氏忠厚孝友崇尚诗书蔚然成风。乾隆年间,有朱仰斋字孔成者,饮酒赋诗无虚日,经常到龙山、豫章、白鹿各书院访从名师,文思大进,可惜终不得功名。大家都替他感到惋惜,他却泰然自若,说当时不发肯定发于后代,所以有善必行,有书必读,有试必应,乐观旷达。道光丙戌年(1826)间,有一位叫朱胜培的,天资卓然,年少伶仃孤苦,中断儒业,仍坚持临习右军书法、摩诘丹青,遇事慷慨激昂,有古豪杰任侠之风,为乡党排忧解难。灾害之年劝捐赈乏,兵燹之际劫富济贫,个性十分鲜明。每遇洪涝灾害,别处墟堤圯坏,田亩荒芜,有他在,村中事事周全,安然无恙,深受族人敬重。
港塘人秉承耕读传家之风,尊师重道,隐士与太学生代代相从。至今村前仍有旗杆石遗址,虽不见谱史,仍为村民津津乐道。像所有乡村一样,仍有商贾人家,近走筱塘、小港、桥东等地,远奔粤赴闽,虔州、常州、通州、金陵等地,名震商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在湖南长沙做油漆生意的一户,即现在与村人朱华清一大家族。朱华清爷爷是教书的秀才,当年朱华清父亲还在湖南为堂弟做管家帐房,堂弟生有三个儿子,其中朱耀庭生于1939年,1986年至1997年任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研究项目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成就斐然,领先国内达到国际水平。因为父辈出外经商,母亲虽是雁鹅塘女子,却常念叨:“这辈子雁鹅塘嫁来六十年,却从没回过一次港塘。”这之间自然事出有因,朱华清父亲身为他们管家,历史原因饱受折磨,尝尽苦楚。故乡的记忆成为一道伤痕,横亘在游子心中,历史的疤痕只有交付给岁月去平复,老人已旅居美国。
或许只有走进村头的“朱氏家庙”,从衍庆堂高悬的“名理统宗”匾额,从雕花的旧横梁间,从修复的窗棂中,从立柱上的楹联里,依然可以触摸到村庄生生不息的命脉,感受到祖辈对后裔的殷切期望。而远方漂泊者总有故乡胎记印在心田,谁也抹不掉。

资料参考《朱氏族谱》

感谢朱忠荣、朱华清等提供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