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白莲寺住持释本诺法师 | 吴小平
07
打造美丽寺院 助力省级创卫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题
本期作家:吴小平
本期责编:初畔池
【作家简历】
吴小平,属龙,微名中国龙,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在统战民族宗教部门工作30余年,现任县委统战部一科(民族宗教)科长,兼任国家民委《中国民族报》通讯员、省市统战民宗系统信息员、安庆市佛教禅宗文化研究会会员、望江县法学会会员,获国家局颁发银质奖章,涉及民宗工作主要作品有:全景展现漳湖回民村打造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纪实《交流交融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传承红色基因 增强五个认同 望江县彰显红色文化推进民族团结实践创新》,论文《宗教政策法规在基层贯彻执行中问题及对策》《浅谈农村宗教领域乱象之依法治理》《乱建何时休—对农村乱建寺庙的观察与思考》分别见刊于中安在线、《安徽统战》、国家局主办《中国宗教》、省法学会主办《安徽法学》、市政府主办《发展论坛》。
打造美丽寺院 助力省级创卫
----专访白莲寺住持释本诺法师
吴小平
2.生态绿化之美
每次走进白莲寺,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舒展、畅快、自在、喜悦、心旷神怡。清净庄严、一尘不染,这是人们心目中理想寺院的形象,清净首先来源于良好的环境卫生,白莲寺的干净整洁,几乎接近于完美。因为不允许烧高香、化黄裱、放鞭炮,这里天朗气清,只有殿堂飘荡出来若有若无的淡淡香气,让人神志安宁。因为每个殿堂、每一块地方都有发心的义工们“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即使在信众如织的佛圣诞日,或者秋风扫落叶的时节,都很少见到一点纸屑、一个烟头、一片枯叶。作者曾无数次听到游客信众发自肺腑的感叹:白莲寺真是太干净,太清净了!
拥有洁净之美,对于世间来说,已属上乘之地,然而,道风之美,这才是一个佛教的命脉所系和灵魂所在。这里既有延续法门命脉的晨钟暮鼓、朝暮课诵、冬参夏学、佛事法会、出坡劳动,农禅并重、自种时令疏菜,更有安庆市金莲花道风奖获奖者本诺法师“生活禅”修学体系的真实演练:“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教育引导信众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弘扬优秀佛教文化,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即将佛的精神和智慧融入生活,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从而让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感情生活更纯洁、道德生活更圆满、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
本诺法师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僧人恪守戒律戒规,仪表端庄,潜心修持,正信正行。一是修订完善寺院规章制度,特别是对消防、卫生防疫制度,明确责任人,便于操作,从制度建设上来促进管理规范化。二是主动联络公安机关发布通告,严禁寺内打架斗殴,大声喧哗,看相算命等不属于佛教的活动。三是投入数万元对厨房斋堂升级改造,添置消毒碗柜,实行过堂自助餐。四是在专业绿化公司指导下,对寺院进行整体绿化,名贵树木桂花树、柚子树与寺院整体布局协调一致,实现寺院的净化、美化和绿化。五是实行文明敬香、规范放生,打造生态寺院。
当谈到下步打算时,本诺法师充满信心:“将根据寺院实际,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省级“创卫"工作要求,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倾力打造生态更优丶环境更美的美丽寺院望江之样板,为省级“创卫”和乡村振兴作出佛门弟子应有贡献。”我们相信,在当地镇村党组织的重视和指导下,这朵武昌湖北畔的“白莲花"一定会绽放出新的光彩!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总编:初畔池 责任编辑:子贤 欣悦 文成
审稿:初畔池 子贤 版面设计:子贤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正文(含标题)、作者简介(含图片)等。若稿抄袭,文责自负。切忌一稿他投。若图文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