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病与医人——西医治病,中医治人
思想者札记(ID: swot0101)——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2019年,每周一、三、五晚8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周一发布“思想者互动群”群友的文章,周三发布本号主翟海潮写的思想者札记,周五发布翟海潮最新著作《企业百论:从创业到企业长青》的精选文章。
大家都有过看病的经历。看西医时,要做一系列的检查,如验血、查尿、心电图、X光片、B超、CT、核磁……找到致病因子,然后打针、吃药,甚至手术。看中医时,要“望、闻、问、切”,号脉给人以神奇之感,找到人体哪里失衡,然后吃汤药或扎针灸,扶正祛邪。
佛家有句话叫“因缘相合则为果”,“因”指的使产生结果的原因,“缘”则是导致结果的外部条件。打个比方,一粒种子是“因”,土壤、空气、水分、阳光则是“缘”,因缘相合才能发芽。西医治病其实是从“因”入手,找到致病因子——细菌、病毒、癌细胞等,然后杀死它。而中医治病则是从“缘”入手,切断导致疾病的外部条件,辨证施治。
我曾经在平心堂找过中医专家樊正纶教授调理过身体,还听过他的健康讲座。樊教授说过“西医治病,中医治人”,他举过一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中西医治病理念的不同。他讲到,木头可以长蘑菇,但不是所有的木头都长蘑菇,木头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长出蘑菇来。
人体的某个地方长了一个东西,就像木头上长了一个蘑菇,怎么办呢?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摘掉蘑菇,这是西医的办法;另一种办法是改变蘑菇赖以生长的环境,如果把一个长了蘑菇的木头放到沙漠里,它还会长吗?这是中医的办法。
西医治病见效快,就像有人做了坏事,你把他处理掉,这件事马上就平息下来了。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想要杀死它,病菌就要千方百计地活下去,它要变异,变异的速度可能远比人类研制药物的速度快得多。无论是细菌、病毒,还是癌细胞,只要给予它们合适的生存条件,它们就会继续生长。
在认识细菌、病毒之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治病养生的呢?当人处于良好状况时——即阴阳平衡——你可以和细菌、病毒和平共处,中医解释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而当人体“正气”不足时,病毒、细菌等“外邪”就会乘虚而入,引发各种病证。中医治病养生,就是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恢复人体的平衡。
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大自然赋予了人生命,赋予了自然界一切金、石、草、木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性能。中医在治病的过程中,用这些草根、树皮,用这些金、石、草、木,用这些东西的偏性来纠正人体被打破的内部环境,把你的内部环境调整过来以后,这个致病因子在你这儿就找不到发展的条件了,病就会慢慢好起来。
西医治病是用抗生素、抗菌药来杀死病毒、细菌,而很多中药在实验室里都是杀不死病菌的,比如把大肠杆菌放进藿香正气水里,一个细菌都杀不死,它反而是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但人把藿香正气水喝到肚子里,拉肚子的病就好了。为什么?中医认为拉肚子源于体内的寒湿,藿香正气是散寒祛湿药物,可以调整你体内寒湿状态。西医用抗生素,中医用藿香正气,同样可以治疗拉肚子,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西医治病的理念确实不同,西医见效快,但经常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人发烧时,西医通常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烧是退了,但病人感觉身体发“虚”,饮食没胃口,口干舌燥,身上十分难受。而中医虽然见效慢,但重在治本。中医所说的治病必求于“本”,并不只是根据“外邪”对症“驱邪”,而是要调适人体的阴阳,使人体重新达到平衡,病治好了,健康也恢复了。
西医治病,中医治人。从中医文化理论的角度讲,中医更强调以和为贵,更侧重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使得人体被破坏的平衡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况,使疾病不能在人体里找到发展的余地。中医从本质上来说不是治病,而是治人。
医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健康,驱除疾病是维护健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只有发挥中医、西医的不同特色,才能真正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如今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使用泛滥,给人体带来了很多副作用,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必须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治病治三分,搬过势头即可,其它最好靠自身调节,什么药也抵不上人体的自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