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名人】白话《旧五代史》:崔沂传   崔木兑传

崔沂传   崔木兑传

                          白话《旧五代史》



   崔沂传

崔沂,唐宣宗大中年间宰相魏公崔铉的幼子,兄崔沆,僖宗广明初年也是宰相。崔沂进士及第,历任监察、补阙。昭宗时,升到员外郎、知制诰。生性刚直守道,但文采不很优美,曾和同舍的颜荛、钱王羽一起执笔,看到他二人写得又快又好,草拟文稿几十份,还一边谈笑自如,崔沂自愧不如。第二天,见到国相说:“我才疏学浅,不足以在这里供职撰写词章。”国相同意他的要求,调任谏议大夫。到梁朝后,任御史司宪,纠正谬误违法之事,不避忌豪强。

  开平年中,金吾街使寇彦卿入朝,经过天津桥时,一个叫梁现的市民来不及回避,前边引导开路的士兵就抓住他扔在石栏上摔死。寇彦卿在梁太祖跟前禀告这事,梁太祖令通事舍人赵可封宣谕旨,令寇彦卿拿出私家财物给死者家属,以赎罪行。崔沂弹劾说“:寇彦卿身为一个人臣,没有擅自杀人的理由。何况天津桥是御路要道,正对着端门,是皇上车驾进出的地方,而不是街使发怒使威风的地方。再说梁现只是来不及回避,他的过错也只够鞭打一顿,抓着他的头摔死,大违朝廷法典,请按法论处。”梁太祖爱惜寇彦卿,要崔沂以过失罪论处,崔沂引法典力争,以仗势杀人者为首犯,其他动过手的人罪减一等。又根据法典斗殴一条,不斗而故意打伤人者,加伤罪一等。崔沂的表章献上,贬任寇彦卿为游击将军、左卫中郎将。

  崔沂刚正守法,人们都推重他。升左司侍郎,改任太常卿,转任礼部尚书。
  贞明年中,以本官职兼任西京副留守。这时张全义任留守、天下兵马副元帅、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守太尉、中书令、魏王,名位之重,为朝廷内外第一。崔沂到任后,客将告诉他副留守应当行廷拜礼,崔沂说:“张公官位十分重要,然而还带府尹的名分,不知副留守见府尹的礼仪是什么样子?”张全义知道了,赶快引见崔沂,安慰他说:“彼此都有礼,都老了,不要互相引起麻烦。”庄宗复兴唐朝,又用崔沂为左丞,判吏部尚书铨选司,后受牵连贬为石州司马。明宗即位后,召回,再当左丞。以病弱告老退职,授太子少保致仕。在龙门别墅死去,终年七十多岁,赠太子少傅。

  崔木兑传
   崔木兑,字子文,博陵安平人。历代为官宦世家。曾祖崔元受,进士及第,任职史馆。祖父崔铢,曾任安、濮二州刺史。父亲崔涿,做过刑部郎中。崔木兑小时就爱好学习,后梁贞明三年(917),中进士甲科,任开封尹王瓒的从事。崔木兑生性特别孝顺,父亲崔涿有病时,对亲友说:“死生有命,不要请医生了。”崔木兑服侍父亲衣带不解,有宾客到来,一定在门外哭拜诉告,请求在方便时劝他父亲进药,崔涿最后还是不听从劝说。父亲去世后,哀毁过度。明宗朝,任他为监察御史,但没应召,一年后诏令再次下达,才就任监察御史,连迁至都官郎中、翰林学士。

  天福初年,以户部侍郎身分任学士承旨。曾草创制诰,被宰相桑维翰改动,依照唐朝旧制,学士草创制诰有所改动的,应当罢免学士官职,崔木兑便引旧制据理力争,桑维翰不能反驳,令他暂时主持天福二年的贡举。当时有个叫孔英的进士,一向有丑恶的行为,被当时人所厌恶。崔木兑受命主持贡举时前往拜见桑维翰,桑维翰言语一向简短,对崔木兑说:“孔英来了。”崔木兑不明白他的意思,认为桑维翰代孔英说话,便录取孔英及第,舆论都认为崔木兑不对,于是罢免他学士衔,任尚书左丞,又迁任太常卿。后因手足麻木改任太子宾客,又派到西京,去世时六十八岁。

  崔木兑平时所著文章、碑诔、制诰很多,有人借他的底本传抄学习,他则说:“前有古贤,后有来俊,哪用得着这样!”大凡受人之托而撰写的文章,一定亲自把文章送到,之后便用稻草烧掉原稿,担心为人抄袭。崔木兑笑语不至于讥刺,动怒不至于谩骂,与新进后生交往,没有不加以教诲的。无论与众人相处,还是与公众集会,都正坐少言,曾说多言不仅会招致别人的憎恶,还会冲犯他人祖先的名讳。平时指使仆从,都有礼节,盛暑严寒,都不违反礼仪。曾亲自对知心朋友说“:我小时候,梦见二人在我前面带路,一个人计算里程,说:'已走三十里,可以停下来。’另一个人说':这个人应当再走三十八里。’于是又走三十八里,二人才都让他停下来,一会儿惊醒过来。”崔木兑常常记得这个梦,认为是命中注定的极限,所以六十七岁请求退职,第二年果然寿终。

  
  
(0)

相关推荐

  • 卷一百四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沂州府[二] 名宦汉汲黯[濮阳人武帝时迁东海太守黯学黄老言治官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黯多病卧合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尹翁归[河东平阳人宣帝时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 ...

  • 挂冠封印的左副都御史詹沂

    挂冠封印的左副都御史詹沂 石  巍 01 挂冠封印 万历三十七年(1609)九月戊戌日,在上疏多次,却没有任何答复的情况下,署理督察院事.75岁的左副都御史詹沂将封贮好的督察院大印和朝服官帽放置在正堂 ...

  • 【崔氏名人】崔日用传(《新唐书》、《旧唐书》)

    崔日用传                  (白话<新唐书>) 崔日用,是滑州灵昌人,参加科试考中进士,任芮城尉.大足元年(701),武后临幸长安,路过陕州,陕州刺史宗楚客将供应膳食之事交 ...

  • 唐朝崔氏名人

    崔鉴传   崔鉴,字神具,博陵安平人.六世祖崔赞,为魏尚书仆射.五世祖崔洪,为晋吏部尚书.曾祖父崔懿,字世茂,在燕为官,官至秘书监.祖父崔遭,字景遇,官至巨鹿令.父亲崔绰,幼年丧父,学业和德行都很杰出 ...

  • 【崔氏名人】东《魏故鎮遠將軍秘書郎中崔(混)君墓誌銘》拓本

    东<魏故鎮遠將軍秘書郎中崔(混)君墓誌銘>       魏故鎮遠將軍秘書郎中崔(混)君墓誌銘                                    (元象元年十一月五日) ...

  • 【崔氏名人】崔乃镛:须使彝汉团结,始能长治久安

    清正廉明的湖北督粮道台   崔乃镛          乾隆十年(1745),崔乃镛归宗故里陕西同官(铜川),续写<崔氏族谱>,现存于后人崔满平处.崔氏家族自崔乃镛止四代为官,据宗谱记载,家 ...

  • 【崔氏名人】崔希甫、崔公度(宋)  崔 礼(元)

    高邮崔氏名人 崔希甫 崔希甫,高邮人.宋代人,有才略.宋将沈承礼攻江南,请为府判官.江南平,潘美荐于太宗,召见,拜太子中允,面赐金紫,命知原州.召还,拜监察御史.凡朝廷更置诸道事务及指挥沿边将帅,多命 ...

  • 【崔氏名人】崔融及其子孙

    崔融及其子孙    崔融,是武后时的政治家.文学家.<唐会要>卷七六<贡举中·制科举>载崔融于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应制举,科目为词殚文律科.从崔融所应之科,便可知其文 ...

  • 【崔氏名人】五代(后梁)翰林学士、户部侍郎  崔棁

    五代(后梁)翰林学士.户部侍郎  崔棁    崔棁,字子文,博陵安平人.累世冠冕.曾祖元受,举进士,直史馆.祖铢,安.濮二州刺史.父涿,刑部郎中.棁少好学,梁贞明三年,举进士甲科,为开封尹王瓒从事.棁 ...

  • 【崔氏名人】《魏书·崔延伯传》:崔公,古之关张也

    崔延伯,博陵人也.祖寿,于彭城陷入江南.延伯有气力,少以勇壮闻.仕萧赜,为缘淮游军,带濠口戍主.太和中入国,高祖深嘉之,常为统帅.胆气绝人,兼有谋略,所在征讨,咸立战功.积劳稍进,除征虏将军.荆州刺史 ...

  • 【历史名人】海门崔氏名人录(明代)

                 据<嘉靖海门县志·集之五·人物第八> 科甲题名: 进士   崔 桐,正德十一年丙子科解元:十二年丁丑科探花及第,授翰林编修.侍读.历任藩臬,升南京太仆寺少卿,至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