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少吃这种东西
正月十五吃元宵(因做法不同,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家庭和睦幸福。无论汤圆还是元宵,外面都是用糯米粉做成,里面加上不同的馅料,吃起来香甜可口。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多吃,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一定要少吃为宜,因为它们是高含糖量的。而糖分是健康的“杀手”,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
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吃糖太多不利于健康”,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Robert H. Lustig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揭露,糖是一种纯热量物质,除了导致肥胖,糖还能诱导肝毒性,诱发各种代谢类综合征。更糟糕的是,糖还会使人成瘾,造成更大的健康危害。
2011年9月,联合国宣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首次超过了传染性疾病,造成每年高达3500万的人口死亡。联合国宣布烟草、酒精和饮食是导致非传染性疾病的三大关键风险因素。目前,各国政府正致力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行动,主要针对烟草和酒精摄入,以确保公众健康。但这种做法却忽略了造成全球健康危机的另一个幕后黑手,即饮食问题。当然,对饮食进行调控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食物是生活必需品,而烟酒却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切入点在于人们必须明确饮食中的什么要素是需要进行干预性控制的。
提到饮食,人们首先会联想到:不健康的饮食会导致肥胖。现今,肥胖人口比营养不良的人口多30%。人们普遍认为肥胖是许多非传染性疾病的根本原因,而肥胖又往往是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所造成的。西方的快餐饮食往往成本较低又经过高度加工程序。研究发现,任何一个融入了西方饮食习惯的国家的肥胖率和相关疾病都呈现了上升的趋势。
然而事实上,20%的肥胖人群具有正常的代谢功能和正常的寿命。相反的,有多达40%的正常体重人群患上代谢类综合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疾病、心血管疾病和非酒精类脂肪肝疾病。由此看来,肥胖不是这类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其实,肥胖并不是这些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诱因,饮食中的糖才是背后的隐形杀手。
过量摄入糖所造成的健康危害不仅仅是造成肥胖而已。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儿科内分泌学家Robert H. Lustig教授说道:“糖是多数现代慢性病的‘主犯’,却至今拥有无害的公众形象,真是不可思议。”政府往往认为糖是不含卡路里的,然而事实却相反,糖是一种“纯热量”物质,即含有高热量,但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糖的危害远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糖能够诱导肝毒并诱发许多慢性疾病。糖在肝脏中代谢,肝脏会将糖转化为脂肪,提高甘油三酯,造成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代谢综合征,干扰代谢,使血压升高并可能损害肝脏,此外还将提高心脏病发生率和中风几率等,引发多种疾病。因此,长期糖摄入过量等于是一种慢性自杀。
一般食品中会含有包括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例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在过去的50年间,全球对糖的消耗量翻了三番。若国际组织关注公众健康,那么他们必须考虑限制食品中糖的使用量。
糖也是一种和酒精类似的非普通日用品
2003年,社会学家Thomas Babor及其同事共同出版了一本名为《酒精——非普通商品》的标志性书籍。在这本书中,他们提出了关于酒精的四条特性,现今已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在社会中的普遍性,即不可避免性;毒性;成瘾性;对社会的危害性。其实,糖具有与酒精类似的特性,因此其用量也需要受到人为调控。
一.糖的不可避免性。在古代,人们只能趁水果成熟的季节或从蜂蜜中获得糖类。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糖类已经在所有的食品加工过程中被用为添加剂。消费者不可选择地食用各种糖。纯天然的糖不容易获得,然后人造的却随处可得。据统计,在许多国家,人们每天仅仅从食品添加的糖分中就会摄入至少500卡路里的热量。
二.糖的毒性。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相关作用机理的证据表明,过量摄入糖分所造成的生理危害不能仅归咎于卡路里。更关键的问题是,糖能够诱导所有代谢综合症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果糖增高尿酸,从而使血压升高);脂肪肝而引起高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抵抗;肝葡萄糖增加所导致的糖尿病联合胰岛素抵抗;糖通过非酶结合的方式破坏磷脂、蛋白质和DNA从而导致衰老。也可以说,糖对肝脏具有类似酒精的毒性。其实这并不意外,因为酒精其实是糖发酵而成的。另有一些研究同样将糖的消耗与人类癌症和认知能力的下降联系起来。
三.糖同样具有被人类滥用的潜在性。与烟酒类似,糖能作用于人类大脑,并具有成瘾性,称为“糖瘾”。目前有大量的研究在探索糖在人体中的依赖性特征。尤为突出的是,糖通过降低饥饿素的抑制作用不断向大脑传递饥饿信息,增加人的食欲。糖还干预瘦素的正常功效,使大脑无法产生饱腹感。此外,糖能抑制多巴胺在大脑犒赏系统中枢的信号作用,从而降低进食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导致人们摄入更多食物。
四.糖对社会的危害性也值得探讨。吸二手烟和酒驾所造成的高死亡率致使社会对烟酒进行调控限制。尽管糖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不如吸二手烟和酒驾那样直接和明显,但随着近几年越来越严峻的人类代谢综合征问题,以及这些疾病所产生的长期经济负担和社会健康影响,各国政府必须正视控糖问题。例如,美国每年需为因代谢综合征而失去劳动力的人群花费650亿美金,为此还需花费1500亿美金作为卫生保健费用。据统计,75%的美国卫生保健总费用被花费在治疗这类疾病上。此外,有高达25%的应征入伍的人群由于肥胖而被拒之门外,为此,上任3届国防局局长和美国参谋长都声称肥胖是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
“控糖”措施,各出奇招
人们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限制糖的食用呢?毕竟糖是一种天然食物素材,也是一种必需的营养成分,且能给人带来愉悦感。这使人们忽视了糖的潜在危害,也给各国控糖措施的推行造成了阻碍。
也许通过借鉴各国控酒和控烟的政策能够制定控糖的有效模式。就目前看来,针对个人的控制手段不具有很大功效,例如在学校教育孩子们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等。相反,无论是控酒还是控烟,大量实践经验证明,通过温和地调控“供应”,例如收税、分配控制和年龄限制,能够降低烟酒的消耗并减少其带来的危害。成功的调控策略都达成共同的终点,即“遏制可用性”。
对烟酒产品收取高额消费税是目前最受欢迎也最有效的减少烟酒消耗的手段,最终实现遏制滥用并防止危害。因此,向所有添加了糖类的食品收取消费税也是可行的措施。这些食品将包括甜味苏打汽水、其他甜味的饮品和甜味燕麦等。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早已经对一些甜食增加了额外的税收。例如,丹麦早已开始对含高脂肪的食品收税,而现在,该政府又开始考虑对高糖食品开始收税,这显然是一项值得倡导的措施。实际上,除了仅关注脂肪和盐份,这两项美国农业部(USDA)和欧盟食品安全局所公认的饮食中危险因素,食品中添加糖也同样需要受到关注。
目前对于健康食糖量,我国暂无相关数据建议,美国膳食指南明确表明“固体脂肪与人工添加糖类应少吃”。根据专家的建议,从营养角度每人每天摄入糖应在100g以下。在糖果之外,其实最应控制的是饮料与甜品的摄入。虽然水果、蔬菜等天然食物中也含有糖,但它们还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并不是所谓的“空能量”。但饮料中糖含量非常可观,如可乐含有11%的糖,如饮用一瓶600ml的可乐,那么就摄入了60g左右的糖,单是喝一瓶可乐就占了每日健康食糖限量的六成。此外,糕点、冰激凌中也有很高的含糖量。美国正在考虑对苏打水收税,为此每罐饮品的价格会增加10美分~12美分。目前,平均每个美国公民每年会消耗216升苏打水,其中56%含糖。若对每1盎司苏打水收税1美分可人均收税45美元,全国大致为140亿每年。然而,这种做法却不一定能够抑制人们对糖的消耗。统计学分析显示,糖类饮料的价格必须翻倍才能显著降低苏打水的消耗,即1美元一罐涨至2美元。
另有其他成功控烟和控酒的策略,例如减少零售商的营业时间、控制销售的地理位置和密度或限制购买权限等。而对于糖,政府可以通过紧缩在学校和工作地点自动贩卖机和小吃店的营业权限来进行调控。许多学校虽然已经禁止自动贩卖机销售汽水和糖果,但却以同样含有糖分的果汁和运动饮料替代。政府还可以通过分区条例的方式,来控制低收入人群生活区域的快餐店和便利店数量。尤其在学校附近,当快餐店和便利店受限制,就有利于食品杂货店和农贸市场的建立。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高生活补助来减少贫困人群对果糖的摄入量。美国有低收入人群中的健康食品推广项目,例如针对妇女的特殊营养成分供应计划、婴幼儿营养供给计划等都是不错的开始。
政府对青少年消费酒类的强行调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但对于高糖量食品的调控措施未出台。即便如此,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最近禁止在不健康的食品销售中附送玩具。若是能够限制或禁止含糖食品的电视广告,这将对保护儿童健康起到更有力的帮助。另一种措施可以是限制对学生的销售或限制含糖饮料的购买年龄。事实上,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许多家长都开始不光顾便利店,也限制孩子在放学后进入这类店铺。
追根究底,食品生产商和供应商必须减少糖在食品中的添加量。然而,糖的价格低廉,而且味道诱人且畅销,因此这些厂商都不愿意减少其用量。对此,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SFDA)可以采取些措施。果糖被列在一般公认安全物质(GRAS)名单中,这使得生产商可以随意将其添加在任何食品中,而SFDA可以将果糖从GRAS名单中剔除。生产商也许会抗议,认为GRAS名单上的其他物质,例如铁元素、维生素A和D在过量的情况下也具有毒性。然而,与糖不同,这些物质不会成瘾。一旦糖被剔除在GRAS之外,这将对欧洲食品安全局和世界其他地区传递强有力的信号:糖的食用需要受到控制。
而在我国,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类综合征已给公共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根据201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研究组”发布的数据,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达10.6%和8.8%,总体患病率已达9.7%。据此推算,我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达9200万以上,糖尿病前期人数达1.48亿以上。因此,国家政府应该借鉴各国相关政策,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制定和出台控糖措施,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