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局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作为探索性证明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临床价值的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频频为临床医生带来惊喜,正以破竹之势打破食管癌治疗格局。基于此,本期我们将分享一例局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2周期后即达PR、4周期后持续PR的病例。希望可为临床食管癌一线治疗方案带来启发、提供参考。免费免疫治疗可在文末报名。
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8岁。
主诉:上腹堵胀、进食后加剧3月余。
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堵胀,进食后加剧。胃镜提示:距门齿30cm-36cm见一巨大溃疡性新生物。
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四项、心电图等未见异常。
影像学检查:
颈胸腹CT:食管胸段约胸7-胸9水平管壁节段性不均匀增厚伴相应节段管腔狭窄,增强扫描强化尚均,考虑肿瘤性病变。肝胃间隙、肝门区、腹腔干周围、肝十二指肠韧带及门腔间隙淋巴结增多、部分肿大。
2020-08-25
2020-08-25
病理结果:鳞状细胞癌,反流性食管炎。
病理图片
诊断
1、食管下段鳞状细胞癌(cT4bN2M0,IVA期、PS 评分1分、NRS评分0分、PDL-1/TMB表达状态未知)
2、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经过及疗效评价
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
患者情况:体重:63kg,身高:165cm,体表面积:1.73m2。
给药方案:替雷利珠单抗200mg,d1 紫杉醇240mg,d2 顺铂40mg,d2-4。
2周期疗效评价:PR。
复查CT:食管胸段约胸7-胸9水平管壁节段性不均匀增厚伴相应节段管腔狭窄,增强扫描强化尚均,考虑肿瘤性病变,较前片范围缩小,肝胃间隙、肝门区、腹腔干周围、肝十二指肠韧带及门腔间隙淋巴结较前缩小。
上排:治疗前;下排:免疫治疗2周期后
4周期疗效评价:PR。
复查CT:食管胸段约胸7-胸9水平管壁节段性不均匀增厚伴相应节段管腔狭窄,增强扫描强化尚均,较前片范围缩小,扫及肝胃间隙淋巴结影较前缩小。
上排:治疗2周期;下排:治疗4周期后
不良反应:患者出现主要分布在四肢的II度皮疹反应,予以醋酸泼尼松5天后明显改善,逐级停药后患者未出现皮疹相关不良反应。
病例总结
本例患者为68岁老年男性,确诊为食管鳞癌(cT4bN2M0,IVA期),予以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2周期后复查CT,提示原发灶及肿大淋巴结均明显缩小,疗效评价为PR;治疗4周期后复查CT,提示原发灶及肿大淋巴结持续缩小,评效PR。治疗期间,患者曾出现II度皮疹反应,积极治疗后好转,患者整体耐受可。总体而言,该患者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方案中显著获益。
食管癌的免疫治疗
对于局晚期食管癌患者而言,既往治疗中主要推荐以新辅助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的模式,但是由于化疗本身有效率的限制,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疾病控制率。最新的研究认为相比当前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显示了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总生存期(OS) 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 改善,在肿瘤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其中我国本土自主研发的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的RATIONALE 205研究[1]结果在去年ESMO Asia公布并于今年6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正式发表,这一研究结果也是国际领先的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证据。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替雷利珠单抗本身具有Fc段修饰的优势,避免了抗体相关的T细胞消耗,显著增强了抗肿瘤活性,在基础层面为免疫治疗的效果保驾护航[2,3]。
在该病例中患者使用紫杉醇、顺铂联用替雷利珠单抗的治疗模式,取得了局部PR的良好效果,且该联用方案没有显著增加系统治疗的毒副反应,可以说免疫治疗为联合治疗开启了一道新的“窗口”,目前,我这里有一些食管癌免疫治疗的临床项目可以报名(点击募海棠——帮助患者匹配前沿临床试验项目即可),符合要求的患者可以免费接受治疗。
当然,免疫治疗后续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来评估为患者带来的长期生存获益情况。期待这一方案在临床更广泛地应用,使得更多食管癌患者从中获益。而在未来的探索中,免疫联合放疗同步或者序贯的治疗思路值得进一步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