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山西·狮子窝琉璃塔
狮子窝琉璃塔,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岩头乡庄子村,坐落在五台山台怀镇西南十公里的山腰处,系明代建筑。据寺内五层塔铭记载,狮子窝琉璃塔为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春季吉日始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完工。塔身坐落于原寺院的中轴线建筑大雄宝殿之后、藏经楼之前,是当年五台山大护国文殊寺的主要建筑之一。
2004年6月10日,繁峙狮子窝琉璃塔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狮子窝”得名由来,《清凉山志》中有载:“相传昔人在此见亿万狮子游戏。狮子乃文殊之乘骑,狮戏于此,文殊必在当空,建寺祀之,名曰文殊寺,俗称狮子窝。”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三月,万历皇帝派太监王忠赍送《大藏经》藏于狮子窝,并赐寺额曰“大护国文殊寺”。
琉璃塔坐北朝南,前有石狮一对,后为佛殿、配殿和禅堂。塔高32米,底径12米,顶径4米,共十三层,平面呈八边形,八个角各设黄琉璃倒棱方柱,柱顶为砖磨檐檩,随檩枋。基座为石砌束腰须弥式,雕仰覆莲瓣。塔身中空,为双层套筒结构,青砖砌筑。塔体外表皆以黄、绿、蓝三彩空心琉璃砖镶嵌,配有层层金黄色祥云,除脊兽瓦垅外,周身还镶嵌着金色琉璃佛像。佛为坐佛,每层各面分布五层十五排佛像,共计万尊,故该塔又称“万佛塔”“万佛延寿宝塔”“佛像典翠琉璃塔”。佛像袈裟为孔雀蓝色釉面,头、胸为黄色釉面,各像侧面还雕刻有施舍者姓名,其中既有太监、内官监,也有商贾、平民。
塔体由下至上逐渐内收,每层出檐。底层柱顶为砖磨平板枋与阑额,上承三踩砖磨斗拱,斗拱上承随檩枋檐檩,檩上承方木椽,木椽平出,无飞椽,望板为砖制。望砖上为琉璃瓦檐,无围脊,设角脊、角兽。翼角设木制老角梁、仔角梁,仔角梁梁头装套兽,老角梁梁头下设铁制鼻子,挂风铃。四个正位辟门,弧形门檐内嵌有行龙浮雕,南门、北门两侧各嵌金刚像一尊。四门中,东门是登塔的通道,南门为大佛龛,西门为一米深的门洞,北门为较小佛龛,从东门登塔可上至七层。各面为七层琉璃砖,每层均自成一体,殿堂式,上端为祥云图案,云下为三踩斗拱,斗拱下是枋子,枋下为柱,柱头有雀替。
狮子窝琉璃塔最大的特点是第一层比较大,好似一座大殿,从塔内底层东门拾级而上,对面为一小佛龛,右转按逆时针方向围绕塔中心而上,可进入第二层。二层无窗,顺梯可登第三层。第三层南、北、东、西各设有一窗。第四层为实心,不设窗,直接沿梯上第五层。第五层四面开窗,内镶琉璃塔铭一块,烧制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第六层是一座八边形大佛龛,一直升到第九层的高度。龛顶为八角形攒尖顶,由二十八层砖叠涩而成,顶刹在仰莲座上设风磨铜宝珠一枚,因风力摩擦,看起来光泽晶亮。
四百多年过去了,琉璃宝塔虽久经风吹雨淋和地质灾害的考验,但仍屹立不动。在阳光照耀下,宝塔金光闪闪,炫人眼目,堪称是琉璃瓦建筑中的精品,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和建筑匠师们的非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