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冲七十成名,八十不懈

七十成名,八十不懈

     ——记青少年德育研究专家沈志冲交往二三事

                   

古时说“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现在,生活富裕,精神丰富。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不再是七十岁为稀世之人,而是百岁后才算稀少。我国七十岁开始创业者有之,国外七十岁上位当总统的也有之。我们身边七十岁开始成功,八十岁还壮心不已者的例子不胜枚举。

(沈志冲在书房)

沈志冲先生就是一个70岁才正式成功,80岁依旧雄心勃勃的可敬前辈。他是原通州市(南通通州区)教师进修校高级教师,任过《师范教育》《教师与进修》杂志编辑,与我父亲郭可慈先生同事十多年。

因住在进修校同一幢楼,我们时常照面,相互打招呼,但没有正式交谈过。我父亲郭可慈先生2002年因病去世,他很关心我母亲金亚男的生活,我们见面时,他会关切地询问我母亲的情况。2004年我把我父亲的遗著《现代作家亲缘录》修订出版后,送了新书给他,他也赠了一本他编著的《中学生素质教育美文》图书给我。

2010年夏天,沈志冲先生从南通打电话给我说:“小郭,你母亲年纪大了,她一个人独居,我们这些老同事看了她很孤独,你不要呆在北京了,多回家陪陪你母亲吧。”

我告诉沈先生,我在北京处于创业阶段,需要做的事很多,家里有我大妹妹郭晓燕、妹夫沈亦武和小妹金海燕照顾母亲,我也会尽量抽时间多陪母亲……沈先生的电话是对我们家庭真诚的关爱,这一个电话让我铭记在心。

后来过了两年,我们又见面了,沈先生说:“小郭,我看到了你的新浪博客-沙漠骆驼的页面,我才理解你在北京做了不少事情,在文学、文史上取得了不少成果啊!你继承了你父亲的文脉,文笔不错……”沈先生给了我很多鼓励。

2016年以后我开始举办个人主体文化活动,沈先生一直暗暗地关注着,2017年我回南通搞书画展和捐赠活动,我们见面后,他夸赞我说:“小郭,这两年你在文化上成果丰富,我们为你高兴啊!为你父亲有这样的儿子高兴。”这次见面仍然是匆匆一见,马上分别,我对他最近十几年的情况几乎不了解。

2019年冬天,我母亲告诉我:“今天沈志冲老师在操场上见到我说:郭师母,你儿子小郭很了不起啊!我在网络上看到他接连不断地出新书,搞展览、搞捐赠,他在做文化上的大事,你一定要支持他,不要阻碍他去北京……”我听了很感动,感谢沈先生对我的了解和支持。

2020年12月,我出版了《郭可慈、郭谦父子文选》的新书,从北京、平遥搞完活动后,回到老家金沙,我就想给送书给我父亲的老同事们:沈志冲、金辉等人,让大家分享快乐。

我母亲告诉我说:沈志冲老师不在家,听说住院了。这消息让我觉得有点惆怅。之后,我一直在等机会与他见面,再送书给他。2021年6月21日,我到金沙陪母亲,刚走到进修校(现为卫校)操场边,沈先生就在五楼上喊:“小郭,你从北京回来啊!”我回答说:“是的,沈老师,我回金沙来陪母亲。”他在楼上伸出大拇指,点头说:“好!好!好!”

进家门与母亲聊了一阵,我就拿了一本新书去沈先生家,这是我第一次去他家。敲开门,沈先生说:“小郭,你来啦!太好啊!我们是心有灵犀,我也准备去你家呢……你送来的父子文选,这书出的好。”他大概翻阅了一下说:“我也送几本书给你。”

他从桌上一大摞书中选出三本书送我,说:“小郭啊,我一辈子都在编书,我编了16本书,这是其中最好的书。”我一看这三本书《青少年美德书》《青少年财富书》《青少年阅读书》都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翻看了一下《青少年美德书》,这是2009年出版的,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社联合推介的全国百种优秀思想道德读物,一版再版,9次印刷,是一本震动教育界的畅销图书。另两本是2016年出版的,形成了一个系列。

拿着这三本很有分量的书,我心里立刻对沈先生肃然起敬。想不到沈先生在七十岁后做了这么多文化教育大事,他是一个真真实实的青少年思想教育研究的专家。虽然他谦虚的说他编的书不能与我写的书相比,但我觉得我们在不同的领域里做着不同的事情,他编著的书富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他还告诉我他一生几次经历生死,春节前住院他昏迷了6天,差一点过不来。他说他82岁了,还想再完成两本书的编撰……他依然有梦想,有追求。

拿着沈先生的三本书,我很愉快地回到家。从前到后仔细地翻阅了这三本书。

《青少年美德书》,这本书按诚信、善良、责任、勤奋、勇气、坚毅、友谊、孝顺、自律、智慧十个方面的美德来精选相关美文。每章以格言短诗开篇,诗歌短小隽永、耐人寻味。选文有童话故事、诗歌小品散文,均是国内外现代优秀作品。每篇选文经过精挑细选,不少是名家名作,各个方面诠释的很透彻。可说是一本有益于培养青少年品德、智慧的励志书。我查了一下网络,很多青少年读者写了读后感,阐述了自己受益、成长的实例,这说明这本书真的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回响。

《青少年财富书》《青少年阅读书》是《青少年美德书》一书的姊妹篇。《青少年美德书》是一本很好的财商教科书,里面有的文章讲道理,有的讲故事,不仅可以培养提高青少年的财商,而且对成年人也大有裨益。时至今日,财商教育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这本书针对青少年的财商培养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方法、故事等,可供读者思考,学习。

《青少年阅读书》把诸多名家读后感归结起来,让人明白为什么读书,怎么读书,读书的用途,读书的力量等等,是一本可让青少年读者爱不释手的书。

好书是良友,我恭恭敬敬地把沈先生三本书放入书柜珍藏起来。以后,我也会时常翻读它们,把他们看作经典。

(沈志冲左,郭谦右)

附:沈志冲先生文章《我编书,我快乐》

我编书 我快乐

沈志冲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79岁了。回顾一生,我中师毕业后教过小学、初中、高中和师资培训班,还当过编辑,编过地方教育杂志和发行全国的《师范教育》杂志。从小时候起,我最大的爱好是阅读,还有剪报的习惯,把报纸上喜欢的有价值的文章剪下来,书本上精彩之处,就随手抄录下来。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刚刚退休的时候,一个问题常萦绕在脑子里:我总得干点什么,但自己又没有什么本事。当时全国正在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而我接触到的和报道中看到的,大多是组织孩子们跳跳、唱唱、画画,以及开展一些活动。我觉得阅读是提升孩子素质的重要途径。怎么进行呢?那就让我试试看吧。 于是我写了一个选题方案,打算编写有利于孩子素质培养的阅读文选。方案寄给了省内外4家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王旭给我打电话,表示对这个选题有兴趣;接下来江苏教育出版社也给我来了电话,第二天还给我寄来了信。打开一看,里边有张名片,给我电话的是社长助理张胜勇,意思是他说话是算数的,并约我去出版社商量编书的 事。去南京的时候,我把不久前已编好并内部印刷的一册阅读文选随身带去。负责的编辑翻了-下我带去的文选,她提出读者对象细分一点,中小学各编一本。回来后我把想法和出版社的意见告诉了市内外几位喜欢读书并关心青少年成长的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和征集选文。信发出后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大量选文陆续从四面八方寄来。经过精挑细拣,分类整理,编写阅读指点,《中学生素质教育 美文精选》和《小学生素质教育美文精选》两本书 就这样编成了。

当时我正在阅读国民素质问题研究专家、国务院研究室解思忠司长的两本专著,在阅读中就一些问题和作者沟通过。我想,如果解思忠先生为这两本书作序,是再好不过了。一个电话打过去,解司长非常支持,要我把两本书的校样及早寄给他看看。他接到校样后,有公事要到国外去一段时间,说不能因此耽误了出书时间,就写了以《致青少年朋友》为题的序文寄给我,并说给中小学两本书共用。我还给好友、著名教育家成尚荣看了书稿,他也欣然作序。

两本书各首印两万册。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很快销售一空并进行重印。《中华读书报》等发表了评论,还被团中央评选为新世纪青少年推荐读物当期24本中的两本。有书店向出版社提出给小学一二年级小朋友,编一册汉语拼音版,我联系朋友一起动手,很快就编定出版了。

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个北京来电,是《中国教育 报》社阅读专刊主编打来的。她说在北京的书店里,看到我编的《中学生素质教育美文精选》版权页标明的印数已是十多万册了,她要一探究竟,要对我进行采访。文章以《阅读美文,为青春期补钙》为题,发表在学生阅读版的头条位置。

一切都出乎意料。编辑又和我商量,学生素质的 提高还必须有高素质的老师去教育引导,建议我编一本教师读物。于是,《教师修养文萃》应运而生。

在编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快乐,也得到了信任。出版社根据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要求,适应学生课外扩大阅读量,计划编一套《现代诗文诵读》。当时共邀请了三个人,一位是杂文家、著名的特 级教师,另一位是苏教版洪宗礼中学语文教材的主要执笔者,我这个乡下教师也被忝列其中,令我有点受宠若惊。我负责小学5个年级的读本,出书后不少学校连续选用了好几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阅览室看到《文汇报》上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文贤评论美国畅销书《美德书》的文章,作者希望看到中国能编一本美德书。我当即灵光一闪,写了选题报告寄给了江苏人民版社,很快被列入了出版计划。我将这件事告诉了在通州区关工委任职的朋友,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书稿编成后,由驻京办公室直接送到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任全国关工委主任 顾秀莲手里。她在百忙中审读了书稿,并为这本书写了序言。在来通视察时,由她的秘书把写好的序言交给了我。

这本《青少年美德书》出版后,连年选入“农家书屋”推 荐目录,还被评为第二届百种优秀青春读物,2012年还被中宣部等中央10个部门联合评审,列入100种优秀思想道德读物向全国推介。到现在为止重印了9次。 这是一本教孩子们学会做人的书。青少年都要走入社会,生活是个现实的问题,有必要给以指点,我和朋友又一起编了《青少年财富书》和《青少年阅读书》。三本书出齐 后,被业界称为“青少年必读的“人生三书””。

退休十多年了,我一直自由地忙碌着,出版了十多种师生读物。我年轻时就患有心、肺、肠、肾等多种慢性病,这辈子一直在和疾病打交道,本当活着也算是个废物了。眼看着我的同代人有不少先我一步“走”了, 可是我不仅还活着,还把自己“废物利用”,忙着做点喜欢的事,居然忙得没工夫生病,怎么不快乐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