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父母送养老院行吗?这个老人的回答点醒无数人

把父母送养老院行吗?
老人的一席话,点醒了无数人:
我们总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为什么呢,因为老人就是一个家摇钱树的根,谁‘浇’谁旺,谁‘浇’谁好。
一个人如果能孝敬爸妈,把公婆或岳父岳母都照顾好,那么他的孩子,一定是个贤孝子孙。
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你,现在孝顺父母,未来孩子就会善待你。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老师,就是你自己的言传身教。
等你年纪大了,子孙既有出息又懂感恩,你就能安享晚年。
有人把老人当宝,在“孝”里,把日子过“顺”;
 
有人把老人当草,在厌烦嫌弃中,把生活越过越糟。
不孝之人,永远也无法过好这一生。
父母,是我们的老根
我们与世界的连接,始于父母;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源于父母。
《屈原列传》有云:“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是我们的老根,是成全我们一生的人。
他们低调且含蓄,所以容易让人忽略他们存在,忽视他们的感受。
父母总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拼尽全力,只为成就我们的枝繁叶茂。
父母总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小心翼翼,生怕给我们添麻烦。
年少时教育我们的威严气势荡然无存,只剩一脸慈爱与沧桑。
曾看过一篇儿子给母亲写的祭文,里面满腹遗憾:
妈妈在时,
“上有老”是一种表面的负担;
妈妈没了,
“亲不待”是一种本质的孤单。
再没人催我回家过年了,
才感到我被可有可无了。
为人子女时,才会觉得未来可期。
父母在,有人等我们回家,我们的努力与拼搏才会有意义。
父母去,我们的世界从此再无掌声。
没有退路的人,到哪都是流浪,失了根的大树,始终摇摇欲坠。
百善孝为先,对父母和颜悦色
有这样一个说法:“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墙坍塌时,让我们崩溃的,往往不是直面死神的恐惧,而是情感再无寄托。
再也没有人,爱我们胜过爱自己,再也听不见,那声熟悉的呼唤。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生活中,很多人仗着被父母偏爱的底气,总以最坏的脾气对待父母。
所以我们总说,“对待父母的态度,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古时,子夏问孔子,何为孝?
子曰:色难。
《礼记》里讲:“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赡养父母,只是孝顺的基础,对父母和颜悦色,才是孝顺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父母在我们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为什么父母在我们面前,变得委曲求全?
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等问题,给父母带来的无力感,我们往往难以感同身受。
为人子女的我们,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爱与关心对待父母,才能让他们无惧衰老。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以和颜悦色对待父母,是生而为人最大的教养。
孝顺父母,一生幸福
《寄兴》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的父母,或许不完美、不富有,没有位居高位,也没能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帮助。
但他们已经倾尽自己所能,把最好的给了我们。
生活中,不孝的人总能编出各种各样不孝父母的理由。
把父母贬得一无是处,认为他们是累赘,阻碍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殊不知,正是自己扭曲的三观,酿造了悲哀的命运,进而毁掉自己的一生。
父母的生养之恩大于天,为人子女的我们都应该知足感恩。
生儿为人,要记父母的好处,体谅父母的难处,原谅父母的错处。
以孝善待父母,以爱化解怨恨,方能过好一生。
《百善孝》里讲:“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福报的源泉,顺,是家庭和睦的基石。
孝顺父母,是刻不容缓的事,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的晚年。
心怀感恩的人,一生幸福。
父母熬了一辈子,就盼着一家团圆。
生而为人,别因麻烦,而遗忘了孝。
“百善孝为先”,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要以“孝”反哺,要知恩图报。
人生苦短,请感恩惜福、善待父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