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奖高考状元背后的荒诞逻辑——是按优分配还是不劳而获?

虹野:重金奖励高考状元法理不通

文/虹野

每年高考状元披红戴花跨马游街时有耳闻,奖车奖房奖金屡见不鲜,学校重奖“状元”旨在说明学校教育质量高,激励其他学生努力学习,企业重奖状元意在广告效益、企业形象,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

企业重奖状元或者做公益慈善,属于企业个人行为,广告效应如何风险自负,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学校和政府奖励状元则要慎重。固然从强化理论的角度来看,重奖状元确实能够引起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来校就读,但是从教育的角度看,很重奖状元容易引起学生产生金钱崇拜的价值观,甚至加剧唯分数论的教育质量观。

不过相对于实实在在的刺激学生努力学习的看得见的功能,那些带来负面的虚无缥缈的价值观,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看来孰重孰轻一目了然。这也是为什么教育界批评重奖高考状元声音不断,高考状元重奖之势却愈演愈烈。

这种把强化理论在管理和教育领域中简单应用并无可厚非,在管理学和教育学中也能解释得通,不过重奖高考状元在法理上却不好解释了。

在高中阶段并不像大学阶段有明确的奖学金制度,更多是半官方和民间的奖学金或助学金基金组织,其目的更多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学业。重奖高考状元这种行为并没有任何行政授权,如果是企业行为,尚可说是法无禁止皆可为。但是对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公办高中来说,则没有任何理由给高考状元发放高额奖金。

更何况,奖励优秀学生的理由本身就很荒诞,高中生尚处于学习阶段,其成绩好与坏,对社会并没有明显的贡献和破坏,重奖重罚都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人优秀并不是其获奖的理由,只有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觉得其报酬与其劳动不匹配,方可重奖。如果优秀是重奖的理由,那么我们的校长优秀不?能否奖励?县长优秀不?可奖励否?如此一来,按优秀与否进行奖励,必定带来各种腐败。

对于重奖高考状元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姑且不用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只需要去查查其账目就可以知道其“按优分配”的管理会带来多少问题了。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0)

相关推荐